胡金平 | 沙龙在延续:阅读 * 思考 * 对话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09-05 21:02   江苏  


开放的

批判的思考

求真的对话



本文摘自《教育与社会:阅读、思考、对话(2009-2012)》(胡金平主编,程天君、周宗伟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一书的“写在前面”。本文有删节。

该书系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沙龙基础上选编而成的第三本文集。前两本文集分别为《教育与社会:实践、反思、建构 —— 博士沙龙百期集萃》(吴康宁主编,贺晓星、马维娜副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教育与社会:学科、记忆、梦想(2007-2012)》(贺晓星主编,齐学红、高水红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这两本文集所收文稿目录详见微信公众号“无索味”2024年9月2日推文《学术沙龙的模样》和2024年9月3日推文《沙龙在延续:学科、记忆、梦想》。


   沙 龙 在 延 续 :

阅 读 * 思 考 * 对 话

*  *  *  *  *


......


在本文集《教育与社会:阅读、思考、对话(2009-2012)》中,“阅读”是指对文献著作的阅读,而文献著作的选择系由沙龙参与者根据个人爱好民主推荐。由文集所选列的文献不难发现,其中既有如西方学者撰写的《文明的进程》《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类经典著作,又有国内学者基于中国现实问题的探究之作,如《如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沙龙一贯秉持开放的态度探索理论与学术问题,故被推荐的中外文献,其范围并不局限于教育社会学或者教育学科,而是扩展至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恰是通过文献推荐者的推荐和研读,沙龙参与者就文献著作者表述的观点、运用的方法、呈现的研究范式等,与文献、与推荐者、与他人展开讨论,提出质疑,引发教育思考。


“思考”主要是指针对当下社会中出现的诸如“二代现象”“童丐问题”“蜗居人群”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社会学思考。尽管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中的部分话题与学校教育没有直接关联,但从大教育的观念看,它们又和教育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直面社会热点问题,恰恰呈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沙龙参与者们对于社会/教育现实问题的观照情结。


“对话”无疑是沙龙呈现的主要形式,但更是本文集特点之一,即无论是文献研读还是公共话题,主要是通过言语对话这种形式呈现发表者的观点、立场和智慧,对话体成为本书的主要“文体”。同时,对话的“客体”既可以是其他沙龙参与者,亦可以是文献推荐者、公共话题提出者,当然亦可以是文献本身。


关于本书的编辑构思,我们没有采取按照沙龙形式划分为文献研读、公共话题两部分的简单做法,而主要根据内容主题进行分类编辑。为此,将本书划分为“开放·重建”“转型·人群”“学术·文明”和“底层·诉求”四个主题。


“开放·重建”主题中的“开放”是与“封闭”相对立的概念,它既表示社会的开放,也表示打破学科界限的开放,而所谓“重建”则相应地是指重建开放社会或重建一种促进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对话,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在此主题下,包括了对卡尔·波普尔所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华勒斯坦所著《开放社会科学》及齐格蒙特·鲍曼所著《被围困的社会》三部文献研读后引发的思考与对话。


“转型·人群”主题表达面对计划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变过程中引起的各社会群体样态的变化,以及理论研究者如何面对这些特殊时期的变化问题。这一主题下包括对周怡所著《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的研读及对“转型社会的‘二代'现象与教育的功能”这一公共话题的讨论。


“学术·文明”主题是对于国内外社会学研究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的讨论。在这一主题下,包括对尼·比彻与保罗·特罗勒尔合著的《学术部落及其领地》与埃利亚斯所著《文明的进程》的研读以及对“关于‘生活历史法'的探讨”这一公共话题的讨论。


“底层·诉求”主题是对于底层社会群体利益关照而引发的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理论思考。这一主题下包括对于建嵘所著《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一书的研读以及对“‘蜗居’抑或‘逃离北上广”、“寒门难出贵子”、“童丐及其他边缘人群的教育问题”这三个公共话题的讨论。这些讨论表达着学术研究者直面社会现实与教育问题时应有的勇气、理性和探索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持文本和沙龙研讨过程的“原汁原味”,本书正、副主编主要是对部分表达不够清晰、简单重复的文句以及涉及较为敏感的人与事的语句做了部分删改,其它均保持了当时讨论的原貌然而这也带来两个危险:一是由于文本多由录音转变而来,但转录者的水平和理解势必会影到文本的质量;二是由于对话表述多是对话者一时之应,口语化以及文句不够严谨之处在所难免,且口语能否真正表达对话者的准确想法本身也值得怀疑。但不管怎样,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几年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沙龙成员学术生活的串串印迹和种种样态。我们不藏拙,便是希冀能得到更多学者同仁的指点。



目  录


—— 微信公众号:无索味 ——

无索味
分享关于教育、人生及社会的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