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宁 | 回应:还是得看出一丝光来!

文摘   教育   2024-08-25 21:00   江苏  



回应:还是得看出一丝光来

   —— 忽然想到之193 ——   

 

     *   *   *   *   *   *   *   *


小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定力、活力、眼力》前晚推送后,阅读量不多,但询问、质疑及点评量不少。这些询问、质疑及点评既有来自微友本人的,也有微友转自其他读者的,或对我勉励,或给我启发,或使我警醒,均让我受益。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就相关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1、 发言说的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但现在已经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阶段了。


因电脑运行不畅,遂对诸多弃用程序和冗余文档进行彻底清理,结果发现不少被遗落的文字,其中就包括前晚推送的发言。尽管谈的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但感到似乎也适用于正在推进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于是重新校对一下,顺便推送一下,并在标题中有意不用“基本均衡发展”与“优质均衡发展”二词,而只笼统说“均衡发展”。


2、姜堰教育真有这么好吗?

小文是十一年前的发言。就当时情况来看,姜堰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确实做得不错。至于十一年后的今天,姜堰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得如何,因未去实地调研,不得而知。上网查了一下,2020年4月,首批17个“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出炉,姜堰位列其中。


3、 关于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的官方数据真的可靠吗?


由于这些年来不时有爆料直指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存在可信度问题,因而不时会有类似疑问,引致诸多诟病。在这方面,有关部门确实需要认真反省、坚决纠正。


至于在十一年前对姜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督导中,当地政府向督导组提供的老百姓对姜堰教育的满意度逐年调查结果(满意度及在公共服务部门中的排名)究竟是否真实可靠,严格来讲得在对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本身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方可得出结论。这自然为督导组力所不逮。


但这并不意味着督导组无所作为。督导组通过对相关各类人员的访谈,对于老百姓对姜堰教育满意与否可获得一定的了解,可从一个侧面对于老百姓对姜堰教育的满意度加以一定程度的验证,除非被访谈者们全都满口谎言,全都在表演,且督导组所有成员全都毫无觉察。就我本人当时对相关各类人员的访谈情况来看,以我的经验和直觉,感到被访谈者们的陈述是认真的、朴实的,对姜堰教育是认可的、满意的。


这当然并不意味着被督导的所有地区所提供的官方数据全都真确、全都可靠。事实上,在我参加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活动中,就曾遇有某些地区的官方数据不真不确,漏洞明显,一看便知水分较大,存在作假。对此,督导组都会提出明确质疑,要求如实解释,并在严肃批评的基础上给出实事求是的督导结论,要求整改。


4、均衡发展“四力”中,动力说的是老百姓,定力说的是政府,活力说的是学校,那眼力呢?


该发言是反馈督导意见后临时起意说的一些感受和期盼,而“四力”中最后的“眼力”则是讲完第三点“活力”之后头脑中突然“冒”出来的。当时直觉上感到“眼力”很重要,有种非说不可的冲动,但当时不及考虑究竟该将“眼力”归为什么主体,于是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便先说了出来。


就发言的具体内容来看,“眼力”首先说的依然是政府,首先是强调政府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教育持续发展的推进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找准继续前行的方向。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举办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不能不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


但也不能说“眼力”就只是政府的事,与学校没有关系事实上,发言中提及的教育的精神气质、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教育过程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等等,都是要通过学校的具体教育实践去实现的。所有这些,都需要学校具有足够的的“眼力”。


进一步来看,家长同样需要有“眼力”。如果家长能够真正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支持学校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进行的合理改革,那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继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无疑会顺畅得多。

如此来看,所谓“眼力”,说的便既是政府,也是学校,而且是老百姓(家长)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该发言最后才会说:“希望既在区政府,在教育局,也在校长和教师,还在老百姓。”


5、 现在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其实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每况愈下,但吴老师的发言全是表扬,没有批评。好话谁不会说!


第一,就发言所涉十一年前的那次姜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活动而言,包括我在内的督导组全体成员都是既说“好话”、也说“坏话”的。一是从良知出发,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健康推进,从而确保每位学生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在督导活动中只能实事求是说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能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当然,也不能只说“坏话”,不说“好话”。二是按照督导工作规范,也必须既要肯定取得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只不过,所有“坏话”在我最后发言之前的环节中,即在督导意见反馈会之前的考察、查询、交流等环节以及督导意见反馈会的反馈环节中都已经说完了。作为意见反馈之后的发言,主要任务便只是三言两语谈点感受、说点期盼了。所以,那个发言就只能是说说“好话”了。若非如此,假如在最后的这个不是环节的环节中也依然把督导对象“批评”一通,那就太把自己当“村长”了。


第二,就我本人而言,迄今在教育实践一线参加的所有活动的发言中,除极特殊情况(如时间太短、有所涉单位的上级领导在场)外,从来都是既说“好话”,也说“坏话”的,有时“坏话”甚至说得较多、较重。但若是将发言录音整理成文在公众号推送,则会比较慎重。除特殊情况外,通常都会对发言中的“坏话”做必要处理,或掐头去尾,或部分乃至全部略去。我以为,既然已经在现场讲过“坏话”了,为什么还要把这些“坏话”行之于文、公之于众呢?这让所涉单位、所涉当事人情何以堪呢?而且,怎么就能确保自己说的那些“坏话”就一定正确呢?更重要的是,我总觉得作为并非一线教育实践专家的我并没有多少资本对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说“坏话”。所以,每当面对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不得不说一些“坏话”时,往往会心中发怵,感到恐慌。


第三,当然,在有些情况下,我也会尽量少讲“坏话”,主要讲“好话”,并且会对论证或评论的对象(学校或政府部门,校长或教师)的规划或方案、理念或路径等进行稍微高一点的提升、稍微深一点的挖掘。这种情况下的言说(发言)自然更多的是积极评价。这其实与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有关,因为我始终认为,不管大环境有多不尽如人意,总还是有一些有情怀、有责任感的老师、校长甚至教育行政官员在努力开拓、负重前行。所以,不论对教师的评价也好,还是对校长的评价也好,乃至对教育行政官员的评价也好,都不宜“一锅煮”,一刀切,不宜一概而论。哪怕问题再多,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反思与批判的同时,也还是得看出一丝光来。否则,希望何在?这一点扯得似乎有些远了,只因有一种非说不可的冲动。


6、 苏中也很“厉害”的哟,说要苏中超过苏南,不太合适吧?


苏中教育确实也很“厉害”的。姜堰区、海陵区都是泰州市的教育强区。至于南通,则整个大市的教育都很“厉害”,不然也不会有所谓“江苏教育看南通”一说,尽管这样的说法未必妥帖。


小文所说“要和苏南比一比”,重在强调“整个教育的精神气质、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强调“教育过程中的自由、平等、民主”以及“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这些方面,就本人多年来对江苏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观察与感受来看,总体上讲苏南地区的学生“还是要更加洒脱一点、更加丰富一点,更加多样一点。”不用说,这些其实与地域文化特征有很大关系。这样讲并无其它意思,只是在陈述本人基于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而形成的一种总体印象与粗略看法。因为并无大规模实证研究结果为据,所以就此而论,这样的总体印象与粗略看法自然并无科学性可言,尽管此类大规模实证研究几无可能,尽管与本人持有相同总体印象与粗略看法者为数甚多,其中也包括不少非苏南地区的校长和老师。


7、 讲得太简单了,缺少论证


发言不是论文。尤其是简短发言,不只无法展开,而且无需展开,甚至不宜展开。此类发言只能是蜻蜓点水、一触即飞。我的原则是:相信听众,点到为止。


8、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面还会有推送吗?


虽说参加过一些全国及省市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活动,但因种种缘故,获得督导反馈会发言录音并转换为文字的,只有姜堰这一次。因此,前晚的推送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 微信公众号:无索味 ——


无索味
分享关于教育、人生及社会的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