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后的书院园林——可园

文摘   2024-09-24 06:08   江苏  

作者 |「虞夏」
首图 |「苏州陈杰-POTATO」

 封图 |「秦淮桑」


可园位于三元坊左近,与沧浪亭几步之遥,仅隔葑溪细流相对,风格却迥然不同。

沧浪亭内部讲究“藏”,因而以“幽”胜。沧浪亭占地不广,无论是入口处高起的翠嶂,深掩厅堂轩舍的修竹密林,还是曲折回环的廊道,都使园内景致不至一览无遗。

@苏州陈杰-POTATO

园林营造,虽有规程,却并无十分绝对的定式,假使那样的话,苏州便不会留存千秋各异的名园,所能拥有的不过是一座作为典例的园林范式和它的众多翻版罢了。可园是勇于“露”的,它没有三收三放,也不作兴萦回幽绝,从而以“旷”取胜。

 “露”的功夫,不比“藏”简单,胸中无丘壑亦不能为也。

@白墙下的花园

全园行罢,才发现最好的光景刚入园便已见过了。四时风雅月洞门,足以完满框出可园清旷明净的四时情致。

杨柳堆烟,小园以春为最。小西湖驳岸边垂柳初蘸春水,挹清堂前,便遥遥招展起柳眼织就的烟绿锦幔。一池,一书堂,一带新柳,一双并头鸳鸯,简明几笔,即是一春好景。

@苏州陈杰-POTATO

及夏,四时风雅框景团扇上,应季多了几笔,小西湖池面莲一片、荷一片,柳幕转为浓绿。天光炽烈,柳荫里、蝉声未歇。

@秦淮桑

秋来,鸣蝉收声,色叶次第改换。

冬深,落雪天气,坐春舻只欠一渔翁痴坐垂纶。

看过可园四季,再回顾月洞门上清俊秀逸的“四时风雅”匾额,深觉那就是文人造园已毕、颇得意的自题。

@秦淮桑

这样书卷气,只会是读书人的安排。

居可园中,适宜读书。浩歌亭登高揽胜,手中若无书册,似是缺了些什么。灵动的不系舟内,石桌凳可供严整展卷,倚吴王靠,则可闲诵诗词。立于舟头,迎着风柳捧卷,也是绝好画面。

可园,是苏州硕果仅存的书院园林。

@秦淮桑

此处最初是五代时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至两宋则为沧浪亭的一部分,先后为苏舜钦、韩世忠所有。后一度荒圮,直至清代才被充作“近山林行台”,也即接待往来官吏的公署中的花园部分。  

至乾隆年间,大儒沈德潜于此重筑林泉,并取名乐(yào)园,取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沈德潜深受乾隆爱重,是天子词臣,这确实是和他的学问分不开的,大儒的日常自然离不开读书,这便是可园作为书院园林的缘起。

@秦淮桑

嘉庆十年,可园部分被地方用于修建正谊书院,著名书法家铁保作《正谊书院记》,表明创办书院是出于“虑士风之不古”,欲“使多士束身名教,争自濯磨,从此文治蒸蒸日上,士风古而民风与之俱古”。自此,可园正式成为书院园林,道光年间,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曾在此担任主考官。

自清代起,可园就与科教文化密切相关。辛亥革命后,可园先后成为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今苏州图书馆的前身)和几所院校的校园。

@小小影月
可园风格极为清简,其间的博约堂、学古堂这些命名,均与“正谊明道”的书院气质相合,步入园中,自会明了——这是一座书院园林。

说明:本文配图已获摄影师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严禁商用。摄影作者前带有@符号的,均为微博账号名称。



推荐阅读:

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苏州知青
地址 苏州市吴中区苏蠡路90号213室 电话:0512 6770458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