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外地报人眼中的风雅山塘

文摘   2024-10-07 06:26   江苏  

风雅山塘

文图:周逸敏

 

用“大隐隐于市”来形容苏州七里山塘历史保护街区是再确切不过了。到苏州公干最后一天晚上,主人安排到市区的七里山塘古镇书场听昆曲、评弹,才觉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才是这些天我们参观的景点中最有味道的。

说起来,我也算半个苏州人:小时没少往苏州跑,外婆家就在苏州,至今那带假山园林的深宅大院仍在景德路上,但对七里山塘却并无多少感觉。那时的山塘还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一副衰落景象。大凡世事总是这样:炫目的,大都并不是最好的,而好东西又往往深藏不露。

  在夜色里,石桥横卧在碧波涟漪的河上,斑驳的院墙,古朴的街巷,玉涵堂里的砖雕门楼,两岸飞檐斗角下的红灯笼把微醺的游人朦胧在一片橙红色的世界里。它拂去了周庄的喧嚣浮华。有的是淡泊优雅。


山塘夜景

  晚风吹来,微微地牵动着姑娘的裙裾,还是1700年前吹拂着买醉的白居易的那阵晚风吗?那时的山塘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流水一样的花船匆匆往返,触目处百媚千娇,姹紫嫣红。河间画舫更是灯红酒绿,夜夜笙歌,马蹄哒哒地敲打着青石路面,一乘小轿迤逦而来,又姗姗而去……白居易有诗赞美七里山塘:“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山塘的开街人当属白居易。1700多年前,在白居易被贬苏州的那17个月里,他的身影飘忽在苏州的大街小巷,终日呼朋唤友,揽奇观胜,把酒吟风,醉花邀月,就连他为布衣百姓行路便利而修建的山塘街,也充盈着文人的风雅。他要人们在街道两旁夹桃种李,在河岸两边栽藕植荷,让去虎丘游览的游人们沿途领略江南的四季风光。

白居易的风雅成了山塘一景。而当时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唱和更是把山塘的风雅推到极致,让这样的风雅浸入了山塘的骨髓里。刘、白二位同病相怜:都被朝廷贬到了苏州。担任刺史的刘禹锡原本就是一位“诗豪”,远离朝堂的他时常和白居易一起留连在苏州山塘的小桥流水之上、粉墙黛瓦之中,吟唱姑苏温婉的民谣。那些清幽隽秀的《竹枝词》、《采菱行》等许多诗歌,经了他俩的口,更显江南风致。



白居易与旧时山塘
  有了刘禹锡和白居易,自然让姑苏书生们再也摆脱不了这种文人的风雅,风雅自然就成了山塘的传统、山塘的魂魄。而后世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他的“点秋香”传说,更是给才子们的代代风雅画上了魅力的注脚。这场美丽的邂逅居然就是始于山塘河岸的画舫中。

三月江南草长莺飞的风景远远敌过了塞北“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彪悍和粗犷,于是今天山塘的后人依然在续写着他们的风雅。

沿着山塘街一路走来,拓刻、制扇、织布、石雕、玉雕等苏州传统手工艺作坊鳞次栉比。国际工艺大师蔡云娣先生的石艺斋、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邹英姿的刺绣工作室、国际工艺美术大师钟锦德的紫檀木雕工作室,还有玺玉坊、江南蓝印花布馆、七里山塘茶楼……无一不在展示着苏州人的风韵。


不夜的山塘

  山塘街如今拥有的陈衣馆、风情馆向世人详细地描绘着当年山塘丰富有趣的岁时节俗和醇厚质朴的市井民风,而得月楼、黄天源、五芳斋、采芝斋等众多的百年老店,则让我们在享受美食家的待遇中感悟这条千年老街的历史韵味。山塘景点中如实地记载着祖辈们曾共有的庙会、灯会的喧闹,山塘古迹里的七狸、观音阁、鲍氏义庄、十三阿哥祠、井泉巷、陶贞孝祠、李鸿章祠、汪氏义庄则让我们在游赏中怀想篱笆外古道中的无尽柔情。路边的酱坊、酒楼、蜜饯铺、画铺都在重演着当年山塘曾经的繁华。


  怀旧,能给现在的都市人群带来一份远离都市喧嚣的内心宁静。山塘以17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为基座,这里的古戏台依旧在日日上演着祖辈们曾经聆听过的戏曲。老茶馆中祖辈曾饮用过的茶壶依然在飘散着醇郁的清香,黄酒馆里依稀可以见到祖辈酒意微醺的泛红脸庞,山塘河中微微摇曳的画舫里,伴随着吴侬软语的乐曲依稀可见红袖添香划过的痕迹。


在山塘街看昆曲

梦里水乡

  夜幕降临后的山塘笼罩在另一种色彩中,曾经的笑语欢歌、美食飘香、夜夜笙歌,在如今的通贵桥旁铺陈着让人无限想象的情节。这条天堂里的街道,阳刚和阴柔的风采起起伏伏地糅于一身。在这暖秋的晚风里,踱步在这有着千年历史背景古老山塘的街巷里,宛如置身人间天堂。

  一条街的历史,有时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七里山塘连缀起的,是历史的和现实的风雅苏州。                                  

(作者为常州日报主任记者)


苏州知青
地址 苏州市吴中区苏蠡路90号213室 电话:0512 6770458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