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岁月

文摘   2024-09-25 06:03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曾经的岁月 

在全国轰轰烈烈“上山下乡”运动即将掀起高潮的前夕,我们一批常熟知青与江苏各地的知青一道,于1965年8月26日出发,历经千辛万苦,跨过万水千山,满怀豪情、风尘仆仆地来到遥远而神秘的新疆,在和田洛浦县一处名叫“拜什托格拉克”的地方安营扎寨、白手起家,它就是红旗农场。我们在农场一干就是6年。

我们这批支边青年今天都早已经两鬓白发,退休在家。在平静而幸福的日子里,只要回顾起曾经的那段支边岁月,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起来!怎能轻易将这段人生履历简单遗忘!

那时候,我们刚刚跨出校门踏上社会,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理想而美好的图景,应该属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曾一腔热血,满怀荒漠变良田的美好理想,毫不犹豫地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疆。作为支边青年的一员,我曾经也为此而自豪过。

那个地方,离故乡常熟是那么遥远。那儿的生存条件又是那么艰苦:别的不多说,就说刮风,农场经常会刮起漫天风沙,也就是沙尘暴,但见天地间狂风卷着土石呼啸而来,顿时天空发暗,飞沙走石扑面,昏天黑地,庄稼全被拔去或者砸死,田垄沟渠全被掩埋。

新疆的寒冬酷暑,可绝对不是一般江南人所能想像得出的。新疆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尤其在酷暑,经过烈日曝晒的沙子能透过厚厚的鞋底烫痛你的脚;漫冬更是奇寒,戈壁滩上天冻地裂、天山南北滴水成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绝不是文人墨客的刻意夸张与率性渲染。

应该说,当初在离开故乡时,我们也作好了将要吃大苦的思想准备,也做好了艰苦创业的打算。然而,当这么严酷的现实,这么巨大的差距赤裸裸地摊开在我们的面前,说句实话,把我们一个个都吓呆了。

我们年轻,我们有理想,都下决心义无反顾地迎接这严酷现实的挑战,领悟了人生真正价值的深刻含义。我们一次次整队集合,开垦荒地,挖壕筑渠,建造水库……终于,经过艰苦奋斗之后,我们自豪地看到了水渠的泪泪流水在自己脚下向远处延伸,亘古荒漠都变成了铺绿披翠的笔直无际的整齐条田,新建水库的巍峨大坝正节节攀高,库内蓄水倒映着蓝天白云……

6年之后,我们这批支边青年告别了红旗农场,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分别来到和田地区的工厂、学校、机关、矿山……我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又先后调回老家常熟,参加单位或企业的工作,直至退休。

现在,我们这些支疆老知青退休后都正在家乡平静过着晚年。但是,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当年与我们一道豪情赴边却又不幸早逝,至今还长眠于大漠深处的兄弟姐妹。

作者:邹希孟,常熟县二中65届初中毕业生,1965年支边至新疆和田洛浦县红旗农场;1986年12月回常熟工作,常熟市振华呢绒染整厂退休

本文原载《苏州知青文化》2015年第一期总5

苏州知青
地址 苏州市吴中区苏蠡路90号213室 电话:0512 6770458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