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 语文试题

文摘   2024-11-17 19:10   山东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语文试题           2024.11

(《选择性必修上》阶段性检测)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和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7小题,21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刹那(chà)     寒喧    (1ún)起     (hùn)名     侦察

B.绷(bēng)紧    跋涉    (hèng)暴    (yōng)金    殒命

C.裸露(1ù)      部署    游弋(yì)      纠葛(gé)      坐落

D.麻痹(bi)      报歉    (mú)板      (quán)曲    桅杆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寒噤。

B.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一边娓娓而谈地告诉李广志。

C.老人一看见它游过来,就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肆意妄为的鲨鱼。

D.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而且也跟从前一样,依旧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

3.下列对课文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部分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主人公在艰苦的环境中通过自身奋斗逐渐成长的故事,激发读者跟着“小大卫”的视角去一步步发掘。

B.象征是小说《老人与海》的一大艺术特点,主人公圣地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

C.《老人与海》节选部分采用全知视角,聚焦叙述老人在海上捕鱼的三天三夜,又穿插老人的视角感知大海、鲨鱼,起到突出老人生存困境、强化冲突、制造悬念的效果。

D.《复活》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充分运用内心独白、对话等手法展现人物心灵,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或恶之(人们)          ②恶得不禁恶而(劝说)

B.①众人之所过(恢复)      ②文胜质则(浮夸)

C.①常于成而败之(接近)    ②故有道者不(做)

D.①回虽不(勤勉)          ②天下仁焉(回归)

5.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树成而实五石          吾为其无用而掊

B.不仁,如礼何          不亡者寿

C.世世洴澼絖为事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越人水战                视父兄君若其身

6.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凿户牖以为室   ③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   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⑤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⑥当察乱何自起   ⑦仁以为己任   ⑧请买其方百金

A.①④/②⑧/③/⑤/⑥⑦        B.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B.《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家讲“兼爱”,即主张无等级差别、不分亲疏的爱。

C.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赞颂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他的语言凝练精当,往往用朴素的语句呈现场景和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D.《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中米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被称为“米考伯主义”。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睿智地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关于圣人,孔子慨叹,“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对举和比照中予以贬责和否定,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愧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于形象的生动描绘。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问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已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一词流行于西周,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便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B.君子不是“发育万物”“峻极于天”的圣人,而是普通又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C.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在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的渗透和融入,使得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D.君子风范至今仍被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是道德修养的践行者,我们不能将君子文化等同于腐儒文化。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从上至下受到广泛认同和追从,甚至成为济世高标,这完全得益于文学家们塑造的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

B.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作为中国人血脉之根的君子文化,要明显优于前者。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当今时代,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风范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

10.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1.你将在“如何践行君子人格”的主题班会上代表小组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列出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文本一: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

“头痛。”

“赶快回床上躺着去。

“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当我下楼后,我发现他装束整齐地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

“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

“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

“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

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

“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

“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

“我还是醒着好。

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没有什么可心烦的。”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

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加雪,飘洒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和行走,真是有点困难。红毛犬连跌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摔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

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提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测了他的体温。“多少?”

“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谁说的?”“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

“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喝点水,把药吃了。”

“您觉得这有用吗?”“当然有用了。”

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了下来。

“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

“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

“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

“哦。”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文本二:

评论家威克斯指出:“海明威是这个时代最干净利落、最清新微妙、最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家。”这里的“最干净利落”即指海明威小说的具有“电报式”的简洁、含蓄、富有象征性。特别是小说的对白,朴实而生动。《一天的等待》整篇文章中,全文共为105行,而对话就占了50行。

(节选自《〈一天的等待>的前景化分析》)

12.下列对小说有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一天的等待”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概括了小男孩因为温度计算产生的误会而在紧张的状态中艰难度过一整天的故事。

B.面对生病,小男孩反复强调“不用在这儿陪我”“不用待在这里了”,表面上故作轻松,实则在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

C.消除误会后,小男孩一改往日的紧张,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既符合孩子的天性,又给小说增添了一抹亮色。

D.小男孩天真脆弱,恐惧死亡,但他身上也有勇敢坚强的一面,与《老人与海》中塑造的“硬汉”圣地亚哥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客观全面地交代了男孩的语言动作,但对其内心世界只字不提,留下叙事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B.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我”——小男孩的父亲来展开叙事,增加了真实感,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C.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选择了“雨加雪”“薄冰”“光秃秃的树木”等景物,渲染了一种低沉压抑的氛围,烘托了小男孩内心的紧张。

D.“谁说的?”“医生。”“您肯定?”“十分肯定”,对话语言十分简洁,避免过多地使用修饰词语,体现了“电报式”语言的特点。

14.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5.小说运用父子之间大量简洁的对话来推进情节,展现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对话描写的效果。(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材料一

程骏,字驹,师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

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实史才,方申直笔,请留之。书奏,从之。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六韬》之效。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诏百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非功不候,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又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

骏性介直,不竟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材料二

骏表曰:“臣闻《诗》之作也,盖以言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关诸风俗,靡不备焉。上可以颂美圣德,下可以申厚风化;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诚。此古人用诗之本意。臣以垂没之年,得逢盛明之运,虽复昏耄将及,犹慕廉颇饭之风。

史臣曰:程骏才业未多,见知于世者,盖当时之长策乎?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四十八》)

1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骏历官A清慎B言事C每愜D门无挟货E之宾F室G有怀道之士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事刘延明”与《<论语〉十二章》“请事斯语矣”两句中的“事”词义不相同。

B.“臣虽才谢吕望”与《兼爱》“虽父之不慈子”两句中的“虽”用法和意义不相同。

C.“固当正直而准古典”与《兼爱》“当乱何自起”两句中的“当”词义不相同。

D.“犹慕廉颇强饭之风”与《<老子>四章》“强行音有志”两句中的“强”词义不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读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且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他的老师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B.尚书李敷奏报程骏是一个史才,能直笔书史,皇帝答应程骏留任,程骏多次和皇上探讨《易经》和《道德经》,深得皇帝满意。

C.程骏做事坚持原则。在封赏太庙执事官一事上,百官都同意按照旧例给予封赏,而程骏认为这样做不可以,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D.程骏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认为古人借《诗》抒发志向,可以称美歌颂圣德,申明敦厚风化,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4分)

(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关诸风俗,靡不备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0-21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今河北河间)。②“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词人三年前曾赋诗与友人赠别,此次在杭州重聚。③筠:竹。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别都门”两句,既写出了与友人分别时间之久,同时又寄寓着对友人遭逢贬谪的同情。

B.“无波”“有节”两句,运用比拟,通过对古井和秋竹的夸赞,赞扬友人的心境和气节。

C.惆怅,直言离别之苦;孤帆,淡月,微云,则借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送别氛围。

D.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翠眉”用来指代歌女,“不用”则点明了面对离别的一种心态。

21.俞陛云评价此词“语极旷达”。请结合诗句分析情感的“旷达”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班级进行小组讨论时,大家积极发言,但有时也会出现争论,这时班长引用了《<论语>十二章》中的“                    ,说我们应该做到取人之长,避己之短。

(2)当今时代,应大力提倡节俭之风。如果你看到有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时,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来提醒他们。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以“月”为核心营造出空灵曼妙的意境,寄寓了离人情怀和月洒江林的寥落。

(4)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你可以借用《<老子>四章》中的“                    ”,告诉他们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

(5)班级组织关于人生理想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一位同学引用《大学之道》中的“                    ”,强调无论什么人,都要把修身养性作为根本。

(6)学习之余,你独自来到江边散步,看着明月银辉,江水粼粼,不禁想起《春江花月夜》里的“                    ”感悟到人生的轮转,宇宙的永恒。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止”与“进”的语句。“知止而后有定”“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欲速则不达”等语句强调了“止”的智慧;面对颜回早逝,孔子用“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表达对他的追忆和赞叹,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等语句也彰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止”与“进”常常如影随形。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