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女英雄,被鬼子用汽艇撕成两半,40年后才知道是阿庆嫂原型

文摘   2024-11-08 07:00   安徽  

194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朱凡,在协助群众撤离的过程中,因叛徒袁海根的背叛,而不幸落入敌手。

为了逼问我军伤员及药品补给的位置,日军对她实施了极其残忍的酷刑,甚至割下了她胸前的肉。    

但朱凡依旧坚守信念,坚决不屈,直至昏迷。

见朱凡生命垂危仍不肯透露信息,日军采取了更为残忍的方式,用麻绳将她伤痕累累的双腿绑在两艘汽艇之间,身体则被投入昆承湖中。芦苇的断茬如同锋利的刀刃,撕裂了她的身体,鲜血染红了湖水,那年,她年仅22岁。

#1

subtitle

如今,在沙家浜革命历史博物馆里,静静地展示着一张照片:一位身着洁白长裙、手持鲜花、面带微笑的女子,那便是朱凡

她的笑容温婉而典雅,透露出江南女子的独特韵味。

抗日烈士朱凡,原名陆慧卿,191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母亲姓王,父亲陆亨逵在上海经商有成。

5岁那年,朱凡随母迁居上海,与父亲团聚。

她是家中的长女,家中还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家境殷实的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正在上初中的朱凡,毅然加入了爱国请愿的行列。

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朱凡所在的复旦大学也遭到严重破坏。

目睹学校被毁、同窗遇难、平民流离的惨状,她做出了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决定。

1938年,她加入了名为雪影社(实为我党领导的外围组织,公开以雪影剧社的面目出现)的团体,致力于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并在剧社中担任教职。

为此,她特意更名为“朱凡”,并解释称:“朱,象征红色,寓意我军、我党及革命,我愿成为红色队伍中一名普通士兵。”

1939年秋季,刚步入二十岁的朱凡,不顾家庭牵绊,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江南抗日义勇军”。

这是一支,由民间抗日武装整合而成的,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

鉴于其母已于1933年离世,家中尚有年幼弟妹需人照料,朱凡在深思熟虑后,将弟妹托付给四姨抚养,并在离家前拍摄了一张照片留念,背面题字:“勿忘母亲遗孤。    

四姨被朱凡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含泪接纳了三个孩子。

同年9月,朱凡抵达江南抗日根据地,以陆家市小学校长的身份,秘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积极动员群众,拓展抗日根据地。

在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紧张的斗争局势下,她原本白皙的脸庞逐渐消瘦,但她毫无怨言。

在给弟弟朱介元的信中,她写道:“我从未如此快乐,我正自由翱翔在抗日救国的征途上,这是每个爱国青年都应肩负的使命。”

为了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这位来自上海的年轻女性换上了粗布衣裳,赤足与乡亲们一同劳作、捕鱼,居住在简陋的草棚中。

#2

subtitle

1940年春,年仅21岁的朱凡光荣加入我党。

同年2月,我党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通过通讯员顾建帆,向朱凡下达了一项秘密任务:将一封重要信件,安全送达辛庄联络站

面对这项艰巨任务,年轻的朱凡毫不犹豫地接下了。    

尽管前往辛庄的路程不远,但沿途布满了敌人的暗哨,检查极为严格。

对于这样一个孤身女子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充满风险的行动。

为了避免敌人的注意和猜疑,朱凡与农会干部朱汉泉共同策划,决定伪装成夫妻返回娘家。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行程异常顺利,未遇阻碍。

然而,在接近辛庄的一座桥头,两名伪军突然拦下他们进行盘查。

其中一名伪军,面相狡猾,向朱凡发问:“你们要去哪里?”

朱凡保持冷静,回答道:“长官,我们是回娘家。”

同时,她递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良民证和夹带的伪币。

伪军见到钱财,立刻放行。

就这样,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未遇危险。

1941年2月,年仅22岁的朱凡,被任命为横泾区委书记兼区政府秘书,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沙家浜便位于横泾区。

这一任命,意味着她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言行举止也需更加谨慎。

面对部分干部,对区里工作难度的抱怨,以及群众基础薄弱的现状,朱凡挺身而出,鼓励大家:“只要我们能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挡革命的步伐。”    

同年5月,朱凡调任辛莫区委书记。

她抵达辛莫区的曹家浜村,这个村庄位于阳澄湖畔,水陆交通便利,商贸活动频繁。

为了秘密开展地下工作,朱凡在曹家浜集市路口,开设了一家名为“春来茶馆”的店铺,作为辛莫区委的秘密联络点,而她则以老板娘的身份作为掩护。

然而,这里日伪活动频繁,斗争环境极为恶劣,前任区委书记,就曾在此地被顽匪胡肇汉害。

提及此人,或许有人会感到熟悉,因为朱凡正是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原型,而胡肇汉,则对应着剧中的恶霸胡传魁。

#3

subtitle

1941年7月下旬,朱凡独自前往木杓湾的一处尼姑庵进行接头。    

由于该处香火旺盛且隐蔽,常作为地下党员的会议地点。

当朱凡刚踏入庵门时,她无意间发现一群便衣人员行为鬼祟,立刻提高了警惕并准备撤离。

此时,人群中一名男子指向朱凡,似乎在低声议论着什么。

朱凡定睛细瞧,顿觉此人面熟,瞬间忆起,他正是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袁海根,她立刻心领神会。

正当她思索应对之策,四周的敌人已悄然包围,退路尽失,她怒指袁海根,厉声斥责:“你这个叛徒!”

起初,日本宪兵队长审视着这位曾经的茶馆老板娘,见其举止温文尔雅,身着蓝底白花细衬衫,更显干练利落,年纪不过二十有余,全然不似袁海根所描述的地下党干部形象。

当夜,日军立即对朱凡展开连夜审讯,本以为能轻易从她这位年轻女子口中套出情报,不料朱凡却镇定自若。    

她向敌人宣告:“别再白费力气了,我就是你们要找的新四军辛莫区区委书记!”

当被问及伤员与药品藏匿之处,朱凡紧咬牙关,一言不发。

丧心病狂的敌人开始施展各种酷刑,钢鞭抽打、针刺火烧,朱凡几度昏迷,却又被冷水唤醒。

敌人甚至撕扯她的衣物,以尖刀割下她胸前的肉。

但她依旧坚贞不屈,展现出我党人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与抗日英雄的浩然正气。

最终,束手无策的敌人想出恶毒之计,欲“以儆效尤”。

刽子手将奄奄一息的朱凡拖至汽艇之上,此时的她已无法动弹。

随后,敌人用麻绳绑住她的双脚,另一端系于汽艇。

鬼子狞笑着驾驶汽艇在芦苇荡中肆意冲撞,折断的芦柴与芦叶如同锋利钢刃,割裂着朱凡的肌肤,鲜血染红了湖水,在昆承湖上留下一条触目惊心的血路,直至她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敌人撤离后,与朱凡亲密无间的干部朱汉泉,强忍悲痛,发动村里渔民,出动十多艘木船,在湖中搜寻英雄的遗体。

然而,历经三日搜寻,却未能找到,朱凡最终与湖水融为一体,长眠于碧波之下,守护着这片土地与人民。    

她的英勇事迹,被誉为“江南的赵一曼”。

经当地党史研究团队的严谨核查,已证实朱凡烈士,为阿庆嫂这一角色的重要原型。

在常熟市,筹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过程中,纪念馆方面特别将朱凡作为阿庆嫂原型的部分展现给公众。

并编纂了,名为《湖畔青松》的历史资料文章,该文,随后被收录于《鄞州革命英烈传》一书中。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

山水文史
每日跟新不一样的文化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