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真相:4次触犯天威埋祸根,死前被秦桧施“披麻拷”酷刑

文摘   2024-11-06 07:00   安徽  

看到“岳飞”二字,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岳母刻在他背上的“精忠报国”四字,以及他与大奸臣秦桧的纠葛。

然而,关于岳飞的其他故事,人们了解得并不多。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武将众多,为何只有岳飞的故事流传久远?他又为何会被秦桧陷害,最终惨死?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详细了解岳飞。

#1

subtitle

岳飞,出生于河南省的相州汤阴县。

从20岁开始,他不断参加战争,为宋朝收复失地,使金人感到畏惧。

他并非出身豪门,而是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远大志向。

岳飞自幼喜爱兵法武艺,小小年纪便能拉开三百多斤的弓,天生神力,令人惊奇。    

他曾四次参军,首次是在20岁时,满怀壮志,希望在军营中有所作为。

然而,父亲去世后,孝顺的他回家守孝。

宣和六年,家乡发生洪灾,生活艰难,他不得不重返军营。

在军营中,岳飞展现了自己的武功和策略能力,迅速升迁。

辽国被金灭亡后,金军攻打宋朝,宋军无力抵抗,只能求和。

当时宋朝节节败退,失去话语权,求和只能割地赔偿。宋钦宗初时同意,但随后反悔,并让弟弟赵构带兵镇压金军。

宋、金战争不断,岳飞所在的军队冲出包围圈后,他回到家中。

金军进入相州后,岳飞目睹了金人对百姓的侵扰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心中悲愤难当。

家中尚有年迈母亲,与体弱的妻儿,他内心挣扎:既想照顾家庭,又渴望重返军营,保护更多人。

正当他左右为难之际,岳母找到了他,鼓励他报效祖国,并在其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字,提醒他铭记信念。    

岳母的教诲,坚定了岳飞的目标,他毅然重返军营,为抗击金军做出了巨大贡献。

#2

subtitle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登基为帝。

赵构自尊心极强,因非嫡出,且母亲地位低微,自幼备受冷落,这使他更加在意颜面。

掌权后,他更不容人违抗,且多疑善忌,这是导致岳飞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赵构表面上重用主战派的李纲,实则内心倾向和谈,更偏爱主和官员。

对于主战派的李纲、岳飞等人,他态度微妙:既依赖他们的抗金能力,以稳固皇位;又忌惮他们,尤其是岳飞军权日盛,在军民中威望高涨,令赵构愈发不安。 

在这种矛盾心理下,加之岳飞性格耿直,不懂迂回上书,多次触怒赵构也就不难理解了。

岳飞首次冒犯赵构,是在赵构即位之初,那时赵构的父兄被金军俘虏,宋朝多名官员亦遭劫掠,赵构皇位坐得如坐针毡,难以安心。    

因此,虽任命李纲为相,但并不十分信任。

当投降派提出南迁时,赵构立刻应允。

岳飞对此不满,认为此时正是鼓舞士气之时,而皇帝却只想逃跑。

岳飞当即向赵构呈交了奏折。

他的初衷可理解,为百姓福祉与国家安危,然而,他未能认清自身地位,作为一个尚未声名显赫的人物,竟越级上书,实属胆大妄为。

在奏折中,岳飞提议赵构亲征。

当时赵构初登皇位,刚从金军追捕中脱身,初尝帝王之尊,岳飞此议自然令他大为不满。

但赵构也意识到,岳飞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于是找了个借口斥责岳飞,并将其逐出军营。

岳飞第二次触怒龙颜,是在赵构欲将淮西五万军队交予他时。

此时,岳飞已威名远扬,无论是军中还是民间,都对他充满敬仰,其岳家军更是为保卫宋朝、抵御金军立下赫赫战功。

面对即将增加的兵力,岳飞满心欢喜,准备大展宏图。    

宋朝大元帅宗泽,曾制定北伐计划,但因未获皇帝批准,遗憾告终。

岳飞继承了宗泽的遗志,一直在筹备北伐。

得知皇帝欲赐五万战士,他以为北伐计划即将实现,不料秦桧等人从中作梗。

秦桧向赵构进言,称若将淮西军交给岳飞,岳飞将功高震主,不利于赵构统治。

赵构听后心生疑虑,随即收回成命。

岳飞得知五万战士无望,怒不可遏,未经皇帝同意便离开建康,并递交辞职奏折。

岳飞此举显得极为任性,藐视皇权,给赵构留下不良印象。

然而,鉴于岳飞的能力及岳家军的实力,赵构不敢轻易放其离开,多次下旨令其回营,岳飞均未遵从。

赵构没能召回岳飞,感到颜面尽失,对岳飞更加气愤。

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的赵构,不得不压下怒火,再次派张若虚等人去找岳飞。

经张若虚劝说,岳飞意识到问题,重返朝堂。

但此时,赵构更加确信岳家军只属于岳飞,而非他赵构。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军队至关重要。    

军权不在手中,让赵构惶恐不安,仿佛头上悬着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刀。

为了稳固权势,赵构心中悄然萌生除掉岳飞的念头。

岳飞第三次触怒赵构,是因赵构无子嗣,岳飞建议立养子为皇储。

正值壮年的赵构,心中仍有豪情壮志,岳飞此举无疑是在暗示其寿命将尽,赵构大为震怒,再次严厉斥责岳飞,两人关系更加紧张。

岳飞本意是希望早日立下皇储,为皇室延续血脉,但直接提出此建议,让赵构极为不悦。

后来,岳飞欲前往金国探查情况,赵构未予批准。

岳飞竟因此提出辞职,并嘲讽赵构和秦桧等主和派。

岳家军的强大让赵构心生恐慌,岳飞又难以控制,这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3

subtitle

岳家军的威胁也让赵构感到巨大压力,这成为岳飞第四次触怒赵构的原因。

毕竟,头顶悬刀,谁能安心?每个人都会感到担忧与恐慌。

正因如此,当秦桧诬陷岳飞谋反时,赵构顺势将其关入大牢。

尽管岳飞多次向众人声明自己是清白的,甚至以绝食表明志向,但他的冤屈仍未得到澄清。    

岳飞入狱后,朝堂中有不少人为其辩护,但掌控朝堂的秦桧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岳飞在民间、朝堂和军中的威望,对秦桧和赵构而言都是巨大的威胁。

因此,秦桧收买了岳飞身边的人,成功构陷岳飞。

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恨,秦桧对岳飞施行了“披麻拷”酷刑。

这是一种残忍的刑法,需先将人用麻布紧紧包裹,麻布上沾满胶水,等胶水干后,再将麻布整个揭下,其痛苦难以想象,被揭下麻布的人往往面目全非。

秦桧能成功陷害岳飞,离不开赵构的默许。

当时岳飞战功赫赫,对主和派而言是克星。

赵构和秦桧等人希望达成和平协议,但岳飞持反对意见,金人也表示议和必须牺牲岳飞。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岳飞之死并非偶然,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岳飞从小性格直率,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同僚都如此。

在与王彦的相处中,也能看出这一点。

当时岳飞还是个小将,因冲动多次得罪王彦,两人关系不和,岳飞只能投奔宗泽。    

宗泽欣赏岳飞的能力,让他在自己麾下做事,岳飞得以不断进步,逐渐组建起所向披靡的岳家军。

然而,岳飞过于耿直,这样的人往往不受欢迎,也容易为自己招来祸端。

若岳飞情商出众,且精通为臣之道,他可能不会对赵构直言无讳。

岳飞若懂得灵活应变,理应意识到手握重兵而不加收敛的严重性。

抗金英雄岳飞虽已不在,但他的事迹流传至今,其词作《满江红》亦被广泛传唱。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

山水文史
每日跟新不一样的文化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