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告诉那个跳楼的妈妈,“被讨厌”真的没什么

文摘   育儿   2023-06-06 11:20   北京  

以珍珠比吾心,隐字与其上,欲辨与他人说。然开视化为血,哀今众生相。——题记


昨天,我看到了“跳楼的武汉妈妈”一事的处理结果,多平台的多个账号被封禁,想来,这应该就是官方的结果了,似乎也不太可能再进一步处理。


一条生命为代价,迎来了一波如潮涌的谴责,可一下次的“网络暴力”会好吗?


虽然很遗憾,但我不得不跟你们说,不会。网络上的喧嚣甚至比十年前那些谣言满天飞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明白了,原来那些犀利的语言,可以让人生,也可以让人死。就好像屏幕背后的那些人终于不再是弱者,他们有了一把可以肆意挥向别人的刀,处处去找别人的“软肋”。


更为可悲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网络暴力者的认知不足以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正在“网暴”别人,他们会极力把别人都拉到自己的规则体系之内,维护井口一样大的天。因为只有在自己的这一方天地内,他们才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你:“嘿,看你这个样子,好像一条狗呀”。


面对无耻者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所以,与其等待这批人主动觉醒,不如试试看,或者让下一代试着做一个,即使“被讨厌也没关系”的人,做一个心里有勇气骂别人“煞笔”的人,拍拍尘土再前行。



那天打车回家,师傅看老大在后座上赶作业就聊起了自家孩子的学习。一边叹气一边说还有一个月就中考了,却因为“某个同学看他不顺眼”想要休学在家备考。师傅是个明白人儿:“在家不在家不要紧,但这问题不解决就还是问题呀。”下车前,师傅无奈地说:“先找老师聊聊吧。”说实话,我觉得根本上的解决方法,还得靠孩子自己


产生这种性格的原因有很多种,天生敏感固然有一定原因,但跟从小接受的教育也不无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潜意识里都在培养一个“讨好者”在车上大声喧哗,会被教育“你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不愿意让出自己的玩具会被教育“如果不把玩具给别人分享,以后就没人跟你玩了”。以及,常见的“如果你不写作业,就会学习不好,学习不好,同学们老师们就不喜欢你了”。部分家长还会把“你为什么不找找自己的原因”“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种“政治正确”的话常年挂在嘴边。却很少有耐心跟孩子讲规则设定的意义,讲玩具交换能带来的人际关系建立的尝试等深层次原因。


最让人避无可避的还是来自于家庭的消极暗示,不知道家长们都是从哪部电视剧学的“激将法”,出师时却多学成了“贬低式教育”。究其原因,不过因为学习是长线任务,需要计划、方法、坚持和陪伴,所以大概率会迎来“努力了很久却只是个屁”的阶段性结局。这样一来,家长不顾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一次次“激将”,都成了讽刺挖苦的把把尖刀:“你看你这成绩,怎么跟屎一样,是不是真的就这样了。”最后反而成了神预言:“看来我的确是不太行。”


所以,孩子们尤其需要有一种勇气或能力来弱化这种消极评价,以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他这么说其实也没关系的”“他根本不懂我在做什么”“不被他喜欢也没什么”,这些由自己心田长出的盔甲,可以给自己保护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应该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被人不喜欢也没关系。渡边淳一把相对应的能力叫做“钝感力”。他曾举过一个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当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作家时,认识了一位新人作家,是他当时认为最有才华的人。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位作家有极高的才华,所以面对每人都会面临的“退稿”时,就有些过不去,迟迟振作不起来。而退稿对于新人作家来说,又是一件常有的事,于是他整个人常常就变得死气沉沉的。提到新作品,不是挠头就是叹气,再后来,就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了。


而渡边淳一呢,遭遇退稿了不过就借酒消愁一番,然后“装模作样”的抱怨一下“编辑不懂小说”,不久便又会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


正反馈总是可遇不可求,但如果实在等不到,就不如先让自己假装“迟钝”一些,如果弱化负面评价就可以让我们再继续坚持一阵子,为什么不呢?



其实我一直是这么做的。在我家老大因为人际关系伤心失意的时候,我跟他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朋友是沉淀下来的金子,需要时间才能发现。”在他迟迟无法获得别人认同的时候,我跟他说:“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左右你自己,你要记得自己的初衷,问心无愧就好,因为我们并不是抱着“取悦别人”的目的过这一生,不被喜欢也没关系,这不是你的问题。当他沉溺于那种“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小情绪中无法自拔时,我就给他翻翻苏轼的纪录片,再不行就讲讲杜甫那悲惨的晚年,最后还可以拿他爹现身说法一下,讲讲他是怎么被投资人骂到狗血淋头的。等所有情绪过去了,我们在一起复现过程时他才发现,“偏偏是我”只是一种当时被放大的错觉。有的事也无需复盘,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分析原因的。


我希望他们未来如果做一件事情,首先想的是“这是不是我热爱的”,或者“这是不是有意义的”,甚至“这是不是能赚钱的,可以改善我现有生活的”,都比“这是不是能讨别人喜欢的”来得实在得多。我也希望每个孩子在面临类似情况的时候,都能大声说一句:“请你不要这么跟我说话,我不喜欢。”虽然,这有点难。


被人喜欢固然重要,但也真的没那么重要。有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他不喜欢我又怎么样”的勇气,“我可以有你的看法,但我也可以有我的做法”。然后,肆意行走在人世间吧。


图源:unsplash.com


THE END




加个关注,点个在看,我很期待跟你聊聊天呢。


     

中年少女成母记
找一找“科鸡”的方法,跟一跟“慢半拍”的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