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挖呀挖呀挖,挖出一个超实用的读书笔记记录方法

文摘   育儿   2023-05-17 16:11   北京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以前买包喜欢那种抗造、大点的,首先考虑的是放不放得下一本书。现在到了海淀,扛着帆布包基本也可以淡定地出入任何场合了,也就不在考虑包大包小的问题了。


不过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个观点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但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抓耳挠腮的。要是真想要找出来,还得一本一本书翻过。尤其是现在习惯写文了之后,类似的场景越来越频繁。


刚开始我把重要的东西截图在电脑上,但每次看书的时候旁边还得开个电脑,本来就记不了几个字,还得给它弄标题,记摘要,否则图片格式的话找起来的话是真的麻烦。


所以我对读书笔记的需求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摘抄本”,也不是抄了扔一边不用的那种。我需要的是写作的灵感,翻翻它就能知道我当时在想什么。它承载的另外一个需求是“快速索引”,通过它我能马上知道大概想要的东西在哪本书哪一页,然后再翻书去锁定具体的内容。


所以,我总结出来了一个自己的方法,日常练笔积累材料的时候非常合适。


工具不在多,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就可以开始啦。通常这个读书笔记本子上会包含大概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主要记录当时的灵感


我在读书时,除了那种网络爽文,一般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我会记录下来,它几乎是我的灵感来源。这些思考可能是当时的心情,也可能是某段话带给我的启发,也可能这段文字激发出来的一些写作灵感,有时候甚至能直接带出来一个标题,当然,如果有一些疑问也会记录下来。通常原则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比如“苏东坡”临终之际说的一句话:“着力即差”,我当时瞅着这句话思考了良久,这种能让人深思的点,能让人豁然开朗的地方,是我尤其注意的。


一旦我觉得某天没什么好写的时候,我就会翻我这个本子看看前人的观点或者以往的一些灵感。


第二、 记录重要观点的页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目录跟前言的习惯,之前我是没有的,但现在我觉得提前溜一遍对一本书的整体把控十分重要。目录会帮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致结构,起到一个简单的索引作用。


单有目录对我来说还不是太够,我需要一些更为细节的东西。比如一个观点的论证,某个实验的结果,一个我曾经模糊感知到、但却并没有相关文献佐证过的东西。一旦看到这种内容,我就如获至宝,赶紧记下来,因为它是我日后写作的绝佳材料。


比如我在读《学习的升级》这本书的时,其中“认知偏见”这个话题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家长群的很多人看似在寻求帮助,其实是各说各话,这就是“认知偏见”导致的,是一种十分难改的东西。于是就把这个重要观点记录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上页码,类似这种:


P21 认知偏见:人们会根据自己个人经历或境况做出判断。


当我写到类似话题,马上找到该书该页码,就是我绝佳的材料了。


第三、 记录下来作者文中提到的书跟作者


对于同一主题的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浩海的书海中去摘出那些优秀作品的话,就会比较浪费时间。但如果你能留意到一位优秀作者的参考书目,那么就相当于有一个天然书库。我通常会把这些书都记录下来,在不知道看什么的时候,照着买一买。书嘛,不嫌多,觉得不好的,扔了就是了。


第四、 一些绝美的瞬间


出门旅游的时候大家看见美好的风景一般会怎么办。拿出相机,“咔嚓”一声。我看到美好的文字之后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有时候就忍不住抄上一段,比如在“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中想象当年汴京的盛况。记录美景,摄影师们有相机,诗人们有笔。我呢,就用自己的拙劣笔迹,怀念一二。


但这种摘抄对我来说是比较少的,反之孩子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特别美好的句子,我建议不但要抄下来,而且要背诵下来,不过材料在精不在多。


这种方法首先是特别方便,通常1-2页纸就可以把整本书上需要注意的、激发灵感的点都留意到,找某个观点的时候只要翻翻本子就知道溯源到哪本书了。其次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那些遗失的灵感,我们大人或孩子平时都会有不少灵光一现的时候,只是很少有人会随手把它“记录下来”。最后,要精不要多的摘抄好词好句,会让人从“繁重”的读书笔记中摆脱出来,一点点消化、背诵书中的精华,成为能脱口而出的写作材料,比较容易坚持。


希望这点从实践中获得的小经验,可以让打算开始记读书笔记的你坚持下来,或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最终沉淀出属于一套属于你自己的记录方式,那我就不虚此“文”啦。

图源:unsplash.com


THE END




加个关注,点个在看,我很期待跟你聊聊天呢。



中年少女成母记
找一找“科鸡”的方法,跟一跟“慢半拍”的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