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不该先预祝一下他成功?
自打开始鸡娃了之后,我经常会觉得自己是头发长见识短。
那天看一个妈妈群里说自己娃测了智商130,但帮他写简历的人告诉他,在北京这边要是想冲击早培(超级儿童培养计划)的话,130是拖后腿的,不要写在简历上。
这年头,智商也内卷成这样了?
不但智商要到位,努力也得配得上。现在的初高中生写作业写到半夜是常态,我记得几年前问过一个人大附的小孩儿几点睡觉,他说12点左右吧。然后他瞅着我反问:现在还有12点前睡觉的?
这么多高智商人群,这么多学校当苗子呵护起来的孩子们,这么努力的娃,辛苦半生,出来八成是要改变世界吧。喏,结果你们也看到了。没有家族加持的话,大部分还是普普通通的找个地方当螺丝钉。
我常觉得,很多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压根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也不是你拿到多高学历的问题。未来能如何,跟个人选择固然相关,但跟时代、形势却又密不可分。再厉害的金刚钻也得吃饭不是,再厉害的金刚钻也得有平台不是,再厉害的金刚钻你也得给他点时间去做出成果是不是?
肉眼可见,文凭真的已经没那么值钱了,自己当初的信仰正在崩塌,但新的体系却还未建立。
所以不管是想阶级跃升还是保证未来有口饭吃的,努力固然没错,但因为这事过分内耗却大可不必。
很早我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娃跟别人不太一样,身高超过我,却经常跟我家还在幼儿园大班的老大玩。后来老大说他可怜,我才听说他是被自己爹还是妈打成那样的。当然这不是大概率事件,但互联网上类似的案例却层出不穷,不是把自己气进了手术室,就是把孩子送进了精神科。
很多家长奉行铁腕并觉得自己的方法行之有效,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学习那块料?要是不能提供智力支持跟物质支持的,就好好做做饭,跟娃开开心心聊聊天。这样出来的娃,对生活积极,对人热情,大概率不会差到哪去。最怕有的家长瞎折腾,他们什么都不做,才是对娃最大的恩赐。
就不说别的,咱要求娃们光宗耀祖之前,首先得要求他们是个正常人吧?累的时候想休息,难的时候想退缩,委屈了要哭,生气了跳脚,这就跟太阳东升起落,柳树抽条了再枯萎一样,再自然不过。现在呢,生怕给的模子不够像。有的娃实在套不进这个模子里,就砍一只脚,再套不进去了就再砍一只手。
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往那些年,学历高一点的普遍过得好一点。但有没有想过,那些学历高的人可能是身上某些特质和先天条件双重叠加的结果,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做其他的事情,也未必不能成功。就怕辛苦半生才发现,原来小孩学历如何,归根结底也不是家长鸡得如何,而是他们自己想要如何。
不过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话,学历内卷也不全是坏事。好的人才下放了之后,兴许能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打个比方,我上县中的时候,那会的老师偶尔会被学生问的哑口无言,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英语老师,总会看到她翻答案了之后再讲题,老师吧,是好老师,就教学水平这事……
后来才知道,即使是重点,也毕竟是在县里,本地师范生才会首选这里,有时候就会出现110分的水平遇到130分的学生,自己走不明白的路,怎么教别人?
所以小地方上来的孩子学习能力为啥厉害也可见一斑,外力少,全靠自己。但要是学历下放呢,这部分孩子是不是也有更高的概率遇到名师?
学历贬值,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2024全国高考刚刚结束,报名参考人数就高达1353万人。根据最新的预测模型推测,到2031年高考规模将达到历史巅峰,也就是有超1371万人参加高考。
掐指一算,嘿,咱娃刚好赶上。
没准等到咱娃长大的时候,人们对于学历内卷已经司空见惯,到重点县中当老师,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还是把命运的指挥棒交给下一代吧,没准生娃的越来越少,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成了如今的日本:高考人数不足50万,毕业就业率高达98%。以后甲方就是这样式的:求求了,赶紧来我们这上班吧,包吃,包住,还送户口!
THE END
图源:网络
加个关注,点个在看,我很期待跟你聊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