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什么时候最老实?自然是每逢成绩出来的时候。不过,这也是最容易推进妈妈牌计划的时候。
但大多数时候,他们依旧是十分的油盐不进。比如,你在哪搞了一套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让娃试试,撑死一天,整理了网盘资料一起看看,撑死两天。
后来好像悟了,普娃跟牛娃的差距就在于,普娃总是说看起来还可以,牛娃都是说做着效果还不错。一个观望,一个实操。
别人家的学习方法,别人家的时间安排,别人家的参考书单,别人家的网盘资料,就差一个别人家的娃。
要我说,不是别人家的娃好,而是自家娃踩的坑太少。
自己得来的才是经验,听妈妈讲来的经验都是时间的枷锁,是骗我学习的幌子,是拿走我最爱游戏的理由。
就好比你不催他起床了,他反而要自己定表,不给他收拾书包了,他才能惦记着拿好课本。再比如若干次单词听写稀里哗啦后,才能把这事儿放心里重视。比如连续几次惨淡的成绩之后,才惊觉现在的学习过程可能是差了点什么。终究还得是,不亲眼看着自己的漏洞成了筛子,就拿不起补天的那把刷子。经验之所以是经验,首先它得是个马后炮。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小崽子们长大了,他们做的事情,必须得是他们自己选的才行。所以有些无关紧要的坑,娃想跳就让他试一试,咱就在旁边静静看着,适当时候还要补一脚。
不试试不知道自己斤两,不试试不知道小问题可能会引发大BUG。要是有些小问题还真就自己消化了,那咱家长不就省事了?要是自己消化不了的话,咱再拿出自己“潜心多年”得到的学习方法吹嘘一番,他答应得肯定麻溜利索的,效果保证比不情不愿的时候好。这时候家长再勤快点坚持督促上个把月,娃得到一次实实在在的好处了,难保不把你奉为神明,下次再多多请教。
娃们抵触家长制定的学习计划表面上来看是嫌这些额外的学习占用了课外时间,实则计划的不确定性也让娃心里犯嘀咕:我付出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用?那没用的话我为啥要去做?总归一句话,舍不得多付出一点点,舍不得浪费一点点劳动力。
不要说娃是烂泥扶不上墙,天生不想当个优等生。咱有多想升职加薪,娃就有多想得到一个好成绩,在学校抬头挺胸、步步生风的。如果咱真有一个好办法让他达到某个目标的,难保他不心动。但首先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说白了就是对成绩有促进的。领导对咱的肯定不需要语言有多浮夸,升职和薪水就是最好的兴奋剂,娃的自我评价也不会被“你很聪明”的安慰所欺骗,成绩才是实实在在的照妖镜。
但天底下哪能事事有所求必有所应,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但咱得首先得昧着良心把脸色摆正,说:你就信我的吧,这绝对是一贴良药。所以忽悠娃的时候别忘了也有个补充,这方法虽然好,但是需要至少持续一个月,你能坚持我们再开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肯定要表表决心的,然后就上套了。
为啥?因为小学这点东西虽然效果如何因人而异,但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大概率进步会相当明显。这样,咱就可以吹吹牛皮了,等下次再忽悠他做计划的时候,也有个成功先例:你看你上一次怎么怎么样,结果怎么怎么样。
接受到足够的教训,才能转化成生活的经验,他们如此狂妄自大,那就让他们感受下生活的磨砺。斗智斗勇,百斗不厌,起起伏伏,才是常态。
THE END
图源:百度AI
加个关注,点个在看,我很期待跟你聊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