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教育和培训消费)部分提出,要“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在我看来,这条意见面对对象是合法合规的培训机构,其中并没有点名是学科还是非学科,至于哪些机构类型的机构可以受到本次“利好”的影响,政策解释的空间十分巨大。结果那几天大家比较激动,都在传“教培的春天到了”,后来就有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监事长马学雷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意见》中提到的培训主要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非学科类培训为代表的培训,不包含学科类培训。
其实在这份消费意见里面,国家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也有所转变:
关于教育,其实全国教育大会释放的信号必然导向性更明确一些。
重点意思之一就是要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这句话往这里一摆,学科培训的总调子也算是定了。
未来学科培训怎么样不好说,但现在一定不会放开。从明面上来看,其实“双减”的效果还是蛮显著的,老大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基本没有往回家剩过作业。他们的课后服务也在逐渐丰富中,且据我了解,地方也在逐渐跟上。所以,不论从数据还是民调上来看,明面上看“双减”的成果的确十分巨大。
但我刚才说是明面上看。很多家长说,中高考不变的话,考试不变的话,弄这些又有什么意思呢。没错,但双减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群体,也就是说,政策认为,如果能把小升初选拔性考试这事捋顺了,最后的考核标准变不变都没太大关系。综合现阶段一些“成果”也可以看出,小升初的选拔性考试的确是重点关注对象。
比如,上次焦点访谈点过的小升初拔尖招生。比如说,北京上一届小升初的点招行为,不能说全部禁止,其实已经跟以往局势大不相同,至于能不能持续巩固政策成果,可能大家伙都在观望这一届的六年级。
即使非常紧张,按照以往路子去学其实也是有出路的,不过是天赋、努力、规划都在线的那一小波尖尖。但话又说回来,单纯就北京市来说,就这部分尖尖在哪,都会被发掘出来。大人们不卷小孩儿们自己卷,学习要是上不去,班里干啥都得矮三分。
进入名校的路子越窄,竞争就越激烈。艺术的路子在收紧,体育的路子也在收紧,学习的赛道上必然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人。于是乎,很多名校开始推进一些创新项目,有的是正儿八经学编程的,当然也有传说这个那个的,家长嘛,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凡能报名的咋不得试一试。
至于这一系列类似举措能不能熄灭大家伙学奥数、卷超前的热情,其实还有待时间去验证。如果真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话,大家伙可能才能冷静下来想一想孩子自身的喜好。我说的是真的哈,不是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那种,资源好不好,老师好不好,团队好不好,谁心里还能没点掂量。
其实卷的内核就是优质资源少,不仅是小朋友,经历过社会毒打的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以后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发展出不可替代性。如果我们把学习当做是一个工种的话,是不是也得发展出不可替代性?唯一的区别是,职业有得选,学习这件事及学科设置没得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几年,北京市几乎照顾到了所有的普通学校,大力推进集团校,让去了普校的娃们跟名校之间有了一个肉眼可见的“桥梁”,虽然大家伙吐槽这是换汤不换药,但是信奉“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妈妈们,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安定下来的理由吧。说一句不好听的哈,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给我们一点点希望,我们就可以为你们歌唱。
这么多组合政策,无非就是为了保证“双减”成果,也给全国打样,完全不是一句“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所能撼动的。政策的效果总是要拉长了看才能清楚,不过照这个趋势来看,对机构的管控短期内可能不会松绑,双减,也可能成为时代的声音。
对个体而言,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一个未知。局势未明的时候,都是蓄势待发的时候。学习这事单纯点最好,人的一生总也不能一直靠着目的过活,有些看起来没用的东西,未必未来不能成为滋养你的养分。
所以,如果有兴趣,能学下去,那就坚持下去,数学也好,美术也罢。改变未来的,终归是那群对所做事情有极度激情的人。
THE END
图源:百度AI制图
加个关注,点个在看,我很期待跟你聊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