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叙利亚还是巴以冲突?不不不,我们押「全球南方」(包完整答案)|考前押题01
文摘
教育
2024-12-04 17:21
英国
h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韩国昨晚的一次戒严让大家重新看到了这个混乱的世界,今年全球稳定越来越难:叙利亚局势越来越严峻,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带来的硝烟仍在全世界弥漫。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成为扭转动荡局势、创造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传播界大咖程曼丽、史安斌等教授对“全球南方”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产出了相关学术成果。可以说,今年每个学校的考卷上一定会有关于“国际传播”的题目!“全球南方”这个概念又与中国息息相关。所以第一道题,我们押它!☆☆☆看完本篇文章,如果还是对这个概念接受无能,建议翻看一下“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新世界信息秩序”、“文化帝国主义”的知识点哦。这是去年重庆大学440考到的原题,大部分同学去年都是一脸懵,今年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下面给大家标红的关键词一定要好好记。“全球南方”这一概念起源于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地理划分,意指处于被领导地位的中下层国家,揭示了国际权力结构的不平等。1977 年,联合国成立以联邦德国政府前任总理勃兰特为首的“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并于 1980 发表题为《北方与南方:争取生存的纲领》的报告,将大致位于北纬 30 度的“勃兰特线”作为划分南北贫穷与富裕国家的分界线。在历史演进中,“全球南方”这一概念逐渐从被北方国家划定的客体转变为具有凝聚意识和共同目标的主体,“全球南方”成为反殖民主义国家寻求政治解放、争取公平国际秩序、谋求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政治认同符号。“全球南方”这个概念乍一看非常宏大,牵扯到经济、政治、军事的宏观层面,但考试的时候不会直接这么考,往往会从媒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国际传播的内容考察。这道题目的答案中,补充了一个“南方媒体”的概念,答题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南方媒体”一般可被理解为,位于全球南方的媒体机构,他们通过自主新闻生产和传播超越西方中心的“替代性叙事”。“全球南方”的背景下,一国媒体应致力于构建关于“全球南方”的公正认知,以及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它们体现了全球被边缘、被剥削和被压迫者的努力方向,延续了第三世界争取解放的斗争。“南方媒体”在实现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应对所谓中立、专业角色有批判性思考,并在发展传播学的意义上,扩展自身的角色理解。通过在支持社会改革项目、公众参与建设、推动地区的发展振兴等方面充当政府、公众的合作者角色。其次,从“南方媒体”所容纳的主体来看,在网络和全球公共领域持续拓展的背景下,对“媒体”的外延理解,以及所容纳的主体类别应有所扩大,社会和公众在实现可见性层面的行动力量不应更无法被忽视。他们在更大范围内更直接充当了使名种不公、苦难得以被看见的主要来源,而他们也充当了观看者、评判者,由此成为使“苦难的力量”得以实现的行动者。随着人的流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持续进行,“南方问题”不再能在地理民族疆界的意义上被划定。原本传统的二分格局并不足以概括这种状况,不公正所带来的压迫也不再是边缘化的“南方”地域的历史,已然构成所谓的原殖民宗主国自身的历史的一部分。因此,去发掘不仅限于传统“全球南方”地区的“南方”,即发达国家境内隐藏的苦难与不公也成为“南方媒体”的应有之义。面对西方媒体污名化中国,破坏“全球南方”共同体认同的行为,中国媒体应该如何应对?(论述题)这道论述题在上一道简答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点出要根据西方污名化中国的一系列行为来举出相应的对策,所以本题不是只回答对策就可以,而要先简单列举出西方污名化中国的现象。这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大家举不出相关的案例,或者是没有结合“全球南方”的概念,套用国际传播的模版,这种情况都可能会被打低分,所以大家借助下面答案提示做好积累。在国际舆论场上,“全球南方”叙事话语与涉华报道高度相关。有研究者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在面对国际重大议题与国家利益时,往往和政府论调一致,成为话语博弈的“枪口”。西方媒体凭借其传播力优势,通过设置议程,影响国际受众。针对这一局势,中国媒体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西方媒体通过话语强制,把中国塑造成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和霸权主义者,离间中国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削弱中国“全球南方”身份的合法性。如将“全球南方”国家过去对其“西方霸权”的谴责转移到中国上,给中国贴上“霸权主义者”的标签,将中国污名化。通过贴标签的方式,西方媒体叙事把中国塑造成“全球南方”的群体外成员、一个对于“全球南方”国家具有威胁性的“他者”,孤立中国。多数公众对于外交、国际规则、国际事务缺乏深入了解,西方媒体利用这一点,对公众进行国际事务说服教育,影响公众态度,制造偏见。西方媒体使用看似“科学”和“中立”的数据,诉诸理性与逻辑,如西方媒体提到“中国 18 万亿的 GDP”,对中国的人均 GDP 仅约为 38 个OECD 成员国(通常被视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成这一事实却只字未提。试图以巨额数据说服公众相信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不应属于南方国家。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呈现指标信息,设定数据标准,将中国纳入标准框架,进而“移出”“全球南方”之列。针对西方媒体攻势,中国应采取拆解叙事话语、揭露其真实意图的策略。首先,中国媒体应指出西方媒体“关于中国不属于‘全球南方’的错误叙事”;其次,中国媒体进一步揭露西方话语背后的政治企图和战略考量。即,一是以零和博弈的思维离间中国与“全球南方”,拉拢其他南方国家,从而赢得大国博弈。如指出西方国家“借机拉拢发展中国家边缘化中国,服务其全面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二是指出西方利用“全球南方”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后殖民思维和自私政治企图。如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全球南方”国家“来养护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厚福祉”,从而“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领导地位”。针对西方媒体看似有理有据对中国“全球南方”身份的质疑,中国媒体应通过诉诸像是数据与贡献对比的方式逐一拆解。通过详实数据,展示中国在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方面的实际贡献,从制度性基础设施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到物质性基础设施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全面展现中国对“全球南方”的积极作为。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表现则显得急功近利且不乏负面影响。如有报道指出,西方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援助过度品牌化,造成援助推迟、伤害当地人民自尊、淡化对援助的关注等不良影响。通过战略叙事,国家可以向外投射历史记忆。中国媒体通过追溯并强化“全球南方”共同体的历史记忆,诉诸共同体情感,重塑“全球南方”的共同体认同。如媒体应指出“全球南方”作为殖民历史的共同受害者身份,以历史叙事为未来愿景提供支撑,加强对共同体身份的塑造。同时,中国媒体在叙事策略上力求与“全球南方”受众在国际立场与价值取向上形成统一,如聚焦于共同的发展目标、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以及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强烈的团结意愿与共同行动的决心。1、斯塔夫里阿诺斯:“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人民都发现他们今天坐在同一条船上,他们正在为一些相似的问题发愁,正面临着一同覆舟溺水的严峻而现实的前景。”2、在对南非的分析中,学者指出美国跨国公司在数字生态系统的架构层面实施了帝国式的控制,这让他们能够直接掌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权力,形成帝国控制,这意味着通过控制数字技术而在“全球南方”重塑殖民主义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中国媒体应深入阐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全球发展倡议”等理念,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体”“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对话平台,推动多边合作,增强“全球南方”国家间的互信基础,共同探索全球治理新方案,强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及“全球南方”成员的国际认同感。[1] 钟新,林芊语. 战略叙事视域下的“全球南方”话语博弈探析 [J]. 对外传播, 2024, (10): 13-17.[2] 周如南,吴德异. “全球南方”的可见性需求:一个“全球公共领域”的思考 [J]. 南方传媒研究, 2024, (05): 43-53.以及可以直接背的押题答案 撰文: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