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周来个狠的!网络传播这个“周年热点”你必须要会!
文摘
教育
2024-12-14 19:17
北京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这个考点不仅可能直接以“原形”出现,而且有可能以背景的角色结合在任意题型中。互联网30年作为大背景,就是从“发展历程”“发展趋势”的角度展开讨论。自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已发展30年。这是今年很重要的一个周年考点。互联网30年,首先要引出源头,也就是从94年到现在,其次说明30年来的发展分别有哪些阶段,最后写出30年来发展带来的影响。按照这个结构铺开,名词解释的答案就够用了。此外,这段话也可以记下来作为相关题目论述题的开头。互联网30年,顾名思义指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的30年。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了国际互联网。回首互联网30年的发展历程,Web1.0时代的门户网站极大冲击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Web2.0时代的“人人具备麦克风”重构广播电视等视听传播;Web3.0时代人工智能将完全改变以往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方式。30年间,互联网逐渐从一个技术概念延伸为具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性意涵。具体在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超时空的传播特质、海量化的信息聚合、庞大的用户基础等要素都极大地拓展了新闻传播的主体、渠道与内容。题目的关键词在于“平台”。“互联网平台”的演化,不能直接等同于“微博”“抖音”某个具体的APP,这是较为狭义的理解。陈昌凤老师在论文中提到:在互联网变迁过程中,交融着一个或隐或显的技术社会化结构:平台。平台和平台化因此也列为数字传播研究领域最有张力的研究对象之列,蕴含丰富的技术内涵和社会集合度,并且随着互联网的不同阶段而迭代。我们的思路也应该沿着这个方向展开。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了国际互联网,至今以30年。30年来,中国传播平台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会化媒体-数智基础设施”的形态变迁,以及“内容聚合-关系连接-服务集成”的属性转化。新闻传播理论也进行了“数字化新闻-用户导向-媒介化基础设施”的转向。Web1.0作为“第一代互联网”,核心是数字化信息或数字化的传统媒体信息传输、聚合与检索,依托“门户网站”及超链接技术,实现文本与网页的自由跳转,整合碎片化信息,连接人与信息,开启非线性阅读模式。在Web1.0时代,新闻报道是主要内容,并出现“数字化”的影响,新闻编辑筛选重组资源成新闻专题网页,多媒体报道兴起,多模态呈现新闻事件。Web2.0强调用户主导参与,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与算法推荐技术凸显。社交媒体以UGC为特征,用户成主体,兼具消费者与生产者身份,可以通过关系连接传播聚能。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手机普及,增强了用户场景切换的便利性、沟通的交互性及内容生成的分享欲。同时能够精准洞察需求,激活用户个性化偏好,增强平台渗透力。算法推荐变革新闻生产流程,以智能分发的方式将“人找信息”的pull拉)模式转型为“信息找人”的push(推)模式,实现信息个人化转向,嵌入多元场景,成为认知社会关系媒介。中国Web3.0尚处发展阶段,以区块链、数字身份识别等为底层技术,协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万物互联数字经济系统。“数智基础设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涵盖传统互联网基础设施与“软基础设施”,助力数字化生活。区块链是核心技术之一,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是全新组织协同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新兴重要技术之一。此时代凸显基础设施导向,以技术确权促进虚实互通,搭建信息实践与传播平台。数据去中心化存储与使用,用户有更多控制权,但也面临数据资产化等挑战,同时加速技术地缘政治格局形成。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请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三十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与变迁。(论述题)这道题和上一题的问法看起来很相似,区别在于一个问“互联网平台的变迁”,一个问“互联网的变迁”。前者需要把答案紧扣在“平台”上,而后者除了平台之外,还可以加入其他的角度,比如技术的更迭、用户角色的转变等。当然,前者的答案稍作修改用在这里也是可以的,我们下面可以的答案可以看作第二种框架。中国互联网技术在过去30年呈加速迭代态势。依据核心技术质变,可划分为Web1.0的PC互联网、Web2.0的移动互联网和Web3.0的智能互联网时代。其间关键技术有机耦合,在业务适配中优化,显著提升了互联网技术成熟与场景适配度,加速创新成果扩散。如大数据与云计算普及数据逻辑,区块链、5G和物联网构建可信物联网根基,人工智能成为智能互联网核心驱动力。30年间,网络用户规模增长,体验优化,赋能个人权利持续扩张,形成了内涵持续丰富、特征持续更新的新用户群体,构建起充满用户活力的网络生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网络设施完善,智能设备多元应用场景激发各阶层人群接入热情,达成全民接入移动终端,推动网络普及。互联网信息爆炸促使服务转向用户体验核心。互联网产品根据用户需求,借助算法提供个性化信息,持续优化体验,满足多元需求偏好。互联网创新推动用户权利拓展。Web1.0时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提升信息获取权,用户兼具生产者与消费者身份;Web2.0内容可变现,权利内涵更加丰富;Web3.0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用户可掌控数字身份与数据,参与经济激励机制共享利益,进而构建用户中心网络生态。30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始终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拉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跨界合作,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互联网普及使传统产业借力数字化转型,优化生产、管理与营销流程,提升了行业竞争力,为互联网产业注入新活力。同时,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纵深升级。互联网催生多元新产业。共享经济、在线教育、电商物流等为用户提供便捷消费体验,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短视频、网络文学等数字内容产业丰富文娱消费,助力数字文化建设。互联网平台模糊了产业边界,促进了跨界合作。例如,直播电商融合多业态,发展态势蓬勃。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打破数字服务行业壁垒,开创智能体产业,引领跨界创新潮流。第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出现了交互性的用户产品思维,但是对于用户而言,积极贡献内容与个人数据,却无法享受相应的权利和收益,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数字劳工”,而且面临着个人数据被滥用、隐私被侵犯的风险。第二,社交媒体平台依旧通过聚集大量数据、制定平台规则等方式掌握着较大的控制权。用户和庞大的社交媒体机构相比,处于严重不对等的地位。第三,零散的用户内容缺乏生态性、整体性的平台部署,在数据化的整体搭建和云化的逻辑方面尚未足够清晰。依靠无组织、非专业的用户内容驱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第四,日益兴起的算法机制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显露出歧视、黑箱、规训、异化等困境。第五,在web3.0的背景下,数据、算力、算法均已经成为技术地缘博弈的三大战线。技术安全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预示着全球互联网空间规则体系可能面临重大调整。未来需要进一步扎实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类技术标准的互联互通,增强高质量数据的可获取性,统筹数据产权、数据资产、共享开放、授权运营等资源整合共享以及开发利用,完善互联网安全保障机制,在技术迭代、理念革新、基础设施建设、治理体系等维度日臻完善,以数字新动能创新传播平台。1、1997年,《人民日报》网络版创刊,开启了传统主流媒体上网的进程。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北青网、中国经济网等纷纷上线。2、2020年,国家发改委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了“新基建”的范畴,更加突出了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以数据中心、云计算、智能计算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3、从ChatGPT的文本生成到GPT-4的识图绘图再到Sora生成视频的强大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涌现,全面覆盖了多模态领域。4、2024年2月20日,马斯克宣称首位脑机接口设备的植入者能够用自己的意念来控制鼠标,让外部的机器设备辅助个体达成主观意图,实现人机意识的互联,增强个体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数字人类世”的到来。[1] 彭兰.互联网发展30年间媒介化生存的演进[J].编辑之友,2024,(10):5-14+36.[2] 郭全中,张金熠.中国互联网30周年:加速扩散创新的“5新”分析框架[J].新闻爱好者,2024,(08):10-16.[3] 陈昌凤,袁雨晴.平台演化:中国互联网30年与传播变迁[J].新闻与写作,2024,(04):15-24.[4] 新闻与写作:《陈昌凤等:平台演化——中国互联网30年与传播变迁》https://mp.weixin.qq.com/s/UhQYEkMyRSowwol6kVSbBQ以及可以直接背的押题答案 撰文: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