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提5分|Day 24 后真相与新闻失实的新特点!

文摘   2024-12-04 17:21   英国  

后台回复【瓦家择校】:

领取《新传主流院校考查题风总结》

后台回复:“25公益群”“25考研”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加入25考研群







我们的口号是:

决战考试极限

享受抢分乐趣

践行拿来主义

上岸天经地义

!!!


17
倒计时



新闻失实

◆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从全球、全国情况看,对全球、对国家、对公众造成重大伤害的新闻失实主要是三个方面:

1、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完全虚假的新闻不仅是对媒介伦理的践踏,也可能被用于操控舆论,制造谣言以谋利。

2、似是而非,歪曲事实。这一类新闻失实的共同特点是以一个(件)事实为依据,增增减减,曲解原意,搞成似是而非,很具迷惑性。常见做法是:或添枝加叶,任意拔高;或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或故意遮掩部分事实,要件残缺;或偷梁换柱,因果不符;等等。近年来又产生新的类型:① 悬疑新闻:指对尚未发生的或者尚待求证的新闻事实进行不置可否地报道,并试图通过这一点悬疑(或者说存疑)来吸引和满足受众知情的期待。② 标题党:“标题党”这一称呼泛指那些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赚取点击率的网民和网站管理者。煽动情绪以获得流量,但往往歪曲本意。③ 曲解原意:截取部分内容断章取义以上三种手法的共同点是:似是而非,似真而假,“打擦边球”还很难以“制造谣言”来定罪。但已经严重违背了新闻伦理,必将降低媒介公信力。

3、隐瞒、掩盖重大事件、重大事故。



“后真相时代”与新闻失实

◆ 后真相

来自英国《牛津词典》,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因为社交媒体的用户是圈 层化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立场、态度、见解和共同的情感形成一圈圈的群体,排斥一切与他们的取向不同的新闻见解,因此人们判断、认定新闻的真假,不是以自身的经验、理性的分析,而是以是否合乎我的“政治正确”、是否合我的口味是否适合我的情感。凡是符合我的思想、立场、态度、情感、偏好的,这是真相,假的也是真的;否则,都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

◆ 新闻失实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纯粹假新闻越来越多,新闻失实愈演愈烈。虽然专业媒体故意造假的新闻已不多见,但社交网络的繁荣,公众参与新闻生产、利益团体的斗争等使得纯粹假新闻层出不穷

2、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介融合特性。以图像、视频为主的融合新闻产品逐渐占据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地位,不同表现形式的虚假新闻“异彩纷呈”。

3、社会敏感问题成为虚假新闻高发区。新闻失实向公共领域蔓延,危及大众的切身利益,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密切关联的方方面面,甚至捏造政府的公共政策。

4、虚假新闻的存活周期较短,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揭露。虽然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出现的频率高,传播得十分广泛,但伴随而来的是虚假新闻被揭穿、被澄清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各种新媒体工具的应用提高了新闻的可视化程度,增强了新闻的透明性,也在客观上为社会各界揭露虚假新闻提供了便利。

◆ 新闻失实的原因:

(1)后真相使假新闻有了广泛的民粹市场。
(2)网络还为假新闻的制作、传播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制作、传播新闻几乎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却几乎可以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收益。
(3)在中国,制造谣言更多是谋取经济利益。源源不绝的谣言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

◆ 智能化假新闻

随着网络视频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谣言”也开始“智”造,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危害,这些“智”造的假新闻、假事件具有以下特点:(1)仿真度很高,欺骗性很强,成本却很低。(2)识别很难,成本极高。(3)传播时间快、传播面大。(4)制作面更广泛。因为成本低,制作方便,效果超强,助燃了网民的集体狂欢,恶化了假新闻的状况。




编辑:瓦叔 团子  
撰文:瓦洛佳团队
排版:李子         


传播学考研必读
公众号专为传播学、新闻传播考研同学设计,提供一切传播学和新闻学相关的考研咨询,热点讲评,考研交流和辅导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