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预测不了文旅传播今年的题

文摘   教育   2024-12-10 18:55   北京  

后台回复【瓦家择校】:

领取《新传主流院校考查题风总结》

后台回复:“25公益群”“25考研”

或添加小助手:泡芙 waluojia54 / 糖藕 waluojia59

加入25考研群







提示:
冬天到了,冰雪城市再一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南方小土豆和高富帅尔滨的故事还在继续。巴黎圣母院斥资50亿抢修,又一次点燃了人们对名胜古迹的向往。《黑神话·悟空》的腾空出世带火了山西,河南大学生夜骑引发了人们对这个中原省份的关注。文旅传播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大家需要重点关注报考院校所在城市的特色文旅传播,去年的贵州、福建均考到了类似真题(为本地XX城市设计传播策略),这也是标题说谁也没法完全预测的原因,下面三类题为母题,更精准的案例/材料/政策还得需要你去搜索报考学校所在城市近两年的文旅大动作。


文旅融合/城市传播(名词解释)

题目解析:‍‍

文旅传播这个板块可考的概念比较多,这里选了两个论文中出镜率较高,非常经典的概念——文旅融合和城市传播。文旅融合,强调的是:①数字化技术的加持②文化价值观念的注入。城市传播,则强调的是城市作为信息传播场所的物质性特征。

答案示例: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一个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旨在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目前,文旅融合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文旅融合逻辑、文化体验与文化认同以及文旅融合生态等方面。张朝枝等认为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起源于旅游者寻找文化身份认同;也有学者从宏观产业出发,指出文旅融合在产品、业态、要素、市场、价值五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融合型生态系统。目前文旅融合研究已从有限的物理空间,转向内涵深蕴的“文化空间”,如李刚等提出空间生产是文旅协同发展的基础与载体,马勇则强调文化场域为文化与旅游融合提供了场所和空间,同时旅游空间实践对文化场域具有反作用。文旅融合绝不是文化与旅游的简单组合,而是文旅深度融合后的整合价值与聚合效应。

【城市传播】
城市传播是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传播研究,其研究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研究,认为城市是一种物质性的信息传播场所和意义载体,一种技术控制媒介和文化传播中枢一种人际交往的渠道和身份认同的场域。城市传播研究者可以接受“各种学术传统和概念框架”。其中,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的传播仪式理论、罗杰·西尔弗斯通(Roger Silverstone)将媒体置入日常生活中的观点、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以及芝加哥学派生态学视角的经验主义城市研究对城市传播研究影响最大。学者胡翼青等将城市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分为“城市中的传播”“传播中的城市”和“作为媒介的城市”三种思路。



为“文旅局长们”的短视频创作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简答题)

题目解析:

这两年文旅局长们都成顶流啦~成了爱豆界新的清流啦~局长们利用短视频粉丝量大、语言亲民接地气、剪辑质感有层次、多次传播社交性强的特点,树立个人IP,传递地域文化特色。例如于洪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彭勃拍摄的短视频,女神形象和质朴粮食的反差感,英语和东北话的灵活转化,一度引发人们的关注。如何避免成为“过气偶像”,成为推动当地文旅持续发展的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答案示例:

越来越多的局长通过“立人设”“求创新”“换风格”的人物形象塑造宣传当地特色,推动地方文旅经济发展,但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大相径庭、一味打造局长人设却忽略了后端品控等问题。未来“文旅局长们”的短视频创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一、契合主流价值,传递民族意识
首先,文旅局长在短视频宣传中需要强调文明旅游、环保旅游、健康旅游等主流价值观,引导游客以更加理性、文明、环保的方式进行旅游。其次,传递民族意识也是文旅宣传的重要目的之一。未来文旅局长应该在短视频宣传中注重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气质。

二、扎根本土特色,深耕内容创作
文旅局长需要重视短视频的长期性与持续性,与团队持续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通过精准的定位和策略,精准发掘当地特色,而非粗略模仿。要根据粉丝和观众反馈,不断优化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并尝试采新的拍摄手法、色调配乐等方式来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

三、通过有效互动,增强粉丝黏性
局长账号可以通过发起短视频合作、短视频话题挑战等方式邀请粉丝进行创作和参与,或者举办线上线下的地方文化创意比赛,邀请群众共同参与。如湖南岳阳楼景区就通过抖音短视频鼓励游客背诵“岳阳楼记”,背诵全文即可获得免门票参观机会。这种积极而强大的交互性,能够感染游客自发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传播当中,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增加力量。

“局长式”宣传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文旅工作的一部分,宣传推广与提升旅游发展质量二者要并重。出圈只是开端,在流量的狂潮之后,文旅产业更需要修炼“内功”,高标准的、需求对标的供给才更值得各地认真对待,否则,如果宣传内容与实际状况相差甚远,“弯道超车”变“翻车”,那么舆论风暴席卷的不仅是局长们的个人IP,还有各地长期打造的旅游形象。



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困境与发展路径。(论述题)

题目解析:

今年对文旅传播的考察,一定会与“文化”“场景”“体验式消费”结合,这三个词也可以成为“破题点”。“文化”——文化价值、民族意识和本土特色。“场景”——沉浸式技术、虚拟数字人和元宇宙。“体验式消费”——用户思维、社交互动和消费者主体性。★★★

答案示例:

2022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近年,大数据为游客与文旅景区双向赋能,各大景区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验精确画像,促进文旅细分市场传统业务整合,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与国际文化软实力,助力我国文旅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景区文化 IP 缺乏、定位不清与消费者体验感差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下文提出深挖本土特色文化、强化场景传播与创新体验消费等优化路径。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困境

(一)忽视文化 IP 打造,品牌定位不清
文化 IP 打造是地区发展的关键,也是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标志。但部分体验项目过度强调“又大又全”,而忽视自身特色,硬件投资占比大,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随着体验式消费的兴起,不少景区开始尝试将当地独特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相融合,但由于缺少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支撑,孤立应用的硬核科技与艺术内容不相匹配,导致景区建设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品牌定位不清。

(二)“文化 + 场景”两张皮,消费者体验感差
景区停留于第一层面的形象或是产品宣传,但项目系列宣传激发的消费热潮,很难形成价值的二次转化。部分景区过度注重华丽的光影视听体验,忽视消费者多感官协调配合带来的综合视听体验,同时,景区相关价值拓展受限,导致其口碑效应难以实现,长尾理论无法发挥,消费者体验感差,消费循环和市场转化力弱。

(三)数字“炫技”过度,遮蔽景区文化
体验消费以消费者为中心,应该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但部分景区技术与文化割裂严重,调研中随处可见,大量“炫技”堆砌于文化场景中,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却缺少引导消费者对景区真正内涵的理解。少数景区一味追求数字产业经济效益,将 VR、AR 等高科技引入场景,开发出来的文创产品却粗制滥造,消费价值理念出现偏差,游客无法达到真实的心理沉浸效果,难以实现景区文化与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发展路径

(一)深挖地域文化,再造文化空间
景区打造文化体验场景时,应充分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挖掘文化亮点,首先要抓好文化内核,打造自身文化 IP,同时开发多种文化体验模式,满足不同消费者文化体验需求,实现“消费者主体 + 本土文化 + 当地景区 +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如湖北潜江展区以“天下第一台——楚章华台”为主题,融入潜江龙虾文化、曹禺戏剧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让观众近距离感知潜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二)强化场景传播,科技赋能增值
文旅景区打造文化空间时,需要注意场景化体验,避免科技硬融合,增强消费者体验互动。如设置消费者与景区文化互动环节,推动消费者情感参与,实现有效场景传播。为避免“炫技”现象,景区应注重实现文化、技术、人的和谐统一,并将价值性融入景区建设中,实现景区多价值统一。数字技术通过影响和改变文化参与者的体验、消费和创造行为模式,逐步变革文化行业领域的现状,并重新构建起一套全新的运行规则。

(三)创新体验消费,强化价值感知
场景传播时代,景区应依靠多方力量,结合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特定文化场景,实现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满足消费者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消费需求。体验式消费打破传统文旅门票经济的商业模式,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个性化文化产品、地方性特色民宿、虚拟数字人等,将文化特色服务延伸至多领域体验场景,促进地方经济多样态发展。第二届文博会上,湖北宜昌秭归展区利用 AR、3D 技术打造的特定场景,消费者既可体悟爱国诗人屈原的刚直不阿精神,又可体验端午习俗与屈姑产业搭建的现代消费场景,为昔日贫困的秭归乡村赋能,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 案例补充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总站在2023年11月策划以“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为主题的冰雪季系列宣传报道方案,通过大屏、小屏、广播,打出花式“组合拳”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助力哈尔滨文旅出圈。

2、“四时福建”项目充分挖掘气候资源优势,探索“+旅游”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创新“四时福建”文旅融合营销模式,打造出体现福建魅力、凸显福建特质的“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独特文旅发展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四时福建”项目整体触达全国近4.62亿受众。

3、吉林文旅积极推动冰雪产业与元宇宙对接,采用顶尖“三维超写实”的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冰雪文化虚拟数字人“初一”与“玄龙”,发布首支虚拟数字人冰雪宣传片《长白天下雪,雪域见奇遇》,实现数字人在宣传片中与自然环境融合。

4、2022年8月,《悟空》首个试玩视频在B站首发,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4K RTX光线追踪 + NVIDIA DLSS实录视频,并以其游戏环节的可玩性、恢宏的画面和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掀起全球GeForce玩家的关注热潮。

5、据媒体报道,仅2023年3月份,淄博这座人口470万人的城市,就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4%。某点评数据平台显示,3月以来,淄博当地“烧烤”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70%。“淄博烧烤”关键词全平台搜索量则同比增长超770%,多个在线旅游平台“五一”期间高铁热门目的地榜单,淄博均位列前十。

▣ 语料积累

1、《体验经济》一书认为,“体验”是从服务中抽离出来并已经成为第四种经济提供物,提供一种以感受为核心的经济行为。体验与产品、商品、服务相比,处于更高层次的地位,具有区别于三种经济形态的特征,最终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2、列斐弗尔“空间理论”认为,生产力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飞跃,从“空间中物的生产”转变为“空间的生产”。

3、美国学者梅罗维茨的“场景理论”认为 ,场景是一种“信息获取模式”,是由媒介信息所营造的行为与心理的环境氛围 ,场景的改变可以影响受众。


参考文献:
[1] 杨华,张璟溪. 抖音号“甘孜文旅局长刘洪”的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分析 [J]. 科技传播, 2023, 15 (12): 100-103.
[2] 黄芙蓉,涂盛青,王馨婷. “文化+场景”: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与数字化传播实践——以第二届文博会湖北馆打造荆楚文化IP为例 [J]. 新闻前哨, 2023, (13): 25-28.


看完瓦叔复习提示
突然来了感觉???
那就来听课吧

只需 99 元
18 节押题课
100 道押题材料
以及可以直接背的押题答案


编辑:瓦叔 团子  ‍‍‍‍‍
 撰文:不不         ‍‍‍‍‍‍‍‍‍‍‍‍‍‍‍‍‍‍‍‍‍‍‍‍‍‍‍‍‍‍‍‍‍‍‍‍‍‍‍‍‍‍‍‍‍‍‍‍‍‍‍‍‍‍‍‍‍‍‍‍‍‍
 排版:李子         ‍‍








传播学考研必读
公众号专为传播学、新闻传播考研同学设计,提供一切传播学和新闻学相关的考研咨询,热点讲评,考研交流和辅导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