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报仇的偏激狠人

文摘   2024-11-14 22:13   上海  

苏章是扶风平陵人,性格耿直。

汉安帝问贤州郡,苏章以贤良方正见举,入京作了议郎

御前多次评议国是,毫不讳言,切中时弊,群臣都觉得苏章十分正直。

外放到武原作县令,适逢旱灾,苏章力排众议,开官仓赈灾,救活百姓三千多户。

迁为冀州刺史时,有人向苏章检举清河太守贪污。

清河太守和苏章是多年老友,便设宴相请,席间跟苏章聊起往日情谊,动情之处,泪涕横飞。

还说,人都有一个天,我却有二个,另一个是老兄你啊。

苏章饮完杯中酒,说,今天跟你叙旧,是私人关系。明日我升堂断案,是刺史职责,你好自为之。

次日,公堂之上剖析明断,证据确凿,将老友依法拿下。

后转为并州刺史,得罪了权贵,因而被罢官回乡。

苏章此后隐居乡间,不再入仕,最终在故乡去世。


苏章有孙,名叫苏谦,在桓帝朝作郡府督邮。

桓帝蛰伏十三年,突然雷霆一击,除掉了大将军梁冀。

桓帝胜利的背后,离不开宦官们的支持,具瑗等五侯立下大功劳。

具瑗等自此把持朝纲,为非作歹,庙堂里一片乌烟瘴气。

美阳县令李暠与具瑗有交情,仗着宦官为后台,横征暴敛,鱼肉乡里。

负责监察的官员明哲保身,不敢查问。

苏谦到任后,跟祖父一样,刚直不阿,查明案件后,将李暠依法治罪,送往左校服苦役。

后来,苏谦也离职返乡。

按照汉律,离职的郡守、县令,没有朝廷诏令不得前往京师。

苏谦因为私事,不得不擅自来洛阳。

其时,李暠已服役完毕,在具瑗的提携下,担任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官员。

见苏谦违规,李暠立刻将其拘捕,施加重刑,苏谦不堪拷打,死在狱中。

李暠仍不解恨,鞭笞苏谦尸体,以报昔日之仇。



苏谦有子,名叫苏不韦。

苏谦惨死时,苏不韦才十八岁。

将父亲尸首偷偷运回乡里,不敢以礼入葬,草草掩埋。

苏不韦在父亲坟前痛哭,说,发誓要效仿伍子胥,为父报仇。

苏不韦将母亲藏匿山中,改名换姓去了京城,拿出所有家产招募刺客。

刺客多次在李暠上朝途中设伏,均未成功。

苏不韦觉得这种生死大事不能假手他人,决定自己动手。

这时,李暠改任大司农。

大司农署北墙外,有一个草料场,苏不韦与堂兄弟二人潜入其中,夜深无人时,开始挖地道。

挖了几个月后,挖到了李暠卧室,直通床底。

苏不韦口衔利刃钻出,正好李暠出外如厕,便杀了侍寝的小妾和小儿子。

留了一封血书,表明杀人者身份和缘由,随后离去。

李暠返回后,吓得半死,在地上铺满木板,每晚不停换房间睡觉。

即使家人,也不知李暠住在哪个屋子。

白天出门,侍卫前呼后拥,戒备森严。


苏不韦一时无法下手,索性去了李暠老家。

挖开李暠父亲棺木,割下首级,先去苏谦墓前祭奠,然后将李暠父亲人头带到洛阳。

高悬于闹市,其上标明“李暠父亲的头颅”。

京城群众驻足围观,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很明显,苏不韦就是要以此极端方式,逼李暠现身,伺机刺杀。

事情传到李暠耳中,李暠一筹莫展,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看着同僚们异样的眼神,李暠满腔愤懑,郁积成疾,呕血而亡。

苏不韦因此获罪,被捕入狱。

很多人站出来为他说话,血亲大仇,必须得报,这是个大孝子,朝廷不能课以重罚。

不久,国家大赦,苏不韦故而脱罪,回家按礼法安葬父亲。



御史中丞段颎与太常张奂、护羌校尉皇甫规并称凉州三明,但段颎与张奂关系极差,势如水火。

段颎与李暠关系极好,张奂又跟苏家世代和睦。

李暠死后,段颎接替为司隶校尉,特意征召苏不韦入仕,为司隶从事。

苏不韦知道段颎不怀好意,装病不肯就职。

段颎借机问责,让属吏张贤去杀掉苏不韦,临行前,给张贤父亲送去毒酒,说,如果张贤杀不了苏不韦,那你就得喝了这杯毒酒。

张贤只能杀掉苏不韦,还将其全家六十余人尽数诛杀。


七年后,段颎迁为太尉。

刚上任,便逢日食,于是上表弹劾自己。

司隶校尉阳球趁机上奏,向汉灵帝告发宦官王甫恶行。

灵帝准奏,下令诛杀王甫。

段颎素来阿附王甫,受牵连入狱,服鸩自杀,家属被流放边境。

天下人都说,这是冤杀苏不韦的报应。



苏不韦为父报仇,手段虽偏激,但时人多站在他这边。

汉风酷烈,血亲复仇,春秋遗风,大快人心。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

虽百世可也。


听闻此事,太原人郭林宗激动地说,当年伍子胥亡命出逃,借吴兵报仇,鞭尸楚平王,以解愤怒,传颂数百年。

苏不韦身无长物,无依无靠,仇人朝廷九卿,位高权重,局面比伍子胥凄惨得多。

苏不韦苦心孤诣,想尽办法,冒着株连家族的风险,不惜将仇人已去世的父亲斩首,一心要为父报仇。

最终所愿得成,仇人毙命,比起伍子胥,更有过之。


另一个角度, 苏不韦咬牙切齿,不管不顾,报了父亲血仇。

誓死报仇的决心,极端惨烈的手段,无形中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以后那些权势在胡作非为时,想到苏不韦的偏激果敢,或许会手下留情。

他们也会惧怕这种同归于尽、粉身碎骨的力量。

李怡楚
读书、写字、阅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