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碌无为,故而善终

文摘   2024-10-11 22:13   上海  
杨再思出身弘农杨氏,东汉太尉杨震之后。

早年间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授为玄武尉。

到长安出差,住在馆舍里,夜间有贼人进来偷窃包裹,当场抓获。

杨再思说,你一定是穷得没办法,才干此勾当,我能理解。

你赶紧离开,不要声张,以免惊动他人,包裹里的机密公文你留下,钱财都送给你。

贼人千恩万谢走了,杨再思借钱去了长安。

后累迁至天官员外郎,再为御史中丞。

六十岁时,武后擢其为宰相。


武后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二张“年少、美姿容、善音律”,日夜陪伴武后,仗势专权,嚣张跋扈。

时人对二张,自然是极尽阿谀,杨再思尤甚。

某次聚会,大家都夸张昌宗美貌,说六郎面似莲花。

只有杨再思摇头不语,张昌宗面有愠色,追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觉得我不配么?

杨再思说,不是六郎似莲花,而是莲花似六郎才对!

欲扬先抑,效果极好,张昌宗转而大笑。

司礼少卿张同休是二张的兄长,酒酣时对杨再思说,您长得很像高丽人。

杨再思听完,立马反披紫袍,摇头晃脑,跳起了高丽舞。

满座公卿无不大笑,这真是个妙人啊。


对于二张如此,杨再思迎奉武后和唐中宗,则更加用心。

历经二朝,主政十五年,没有在国事花过半点心思,从未向主上进过一句谏言。

永远都是唯唯诺诺,主上说什么就是什么。

主上不悦的,杨再思极力抨击,主上欲图的,杨再思费心迎合。

身边人问他,您名高位重,为什么一直如此卑躬屈膝呢?

杨再思答道,世道艰难,云谲波诡,多少耿直者无端受祸,如果我不这样,如何能全身?

谨小有好运,不做无过错。

从武后到中宗,数次政变,诛杀屠戮,大殿血迹斑驳,杨再思却能善终。
七十六岁死于任上,陪葬乾陵,谥号为恭。


道光三十九岁登位,接手的是父亲嘉庆留下的乱摊子。

白莲教暴乱,靡费白银二亿两,损失人口亿计,帝国元气大伤。

道光资质平常,又极度猜疑,但凡事情出错,便会将责任归咎于朝臣。

怀疑他们不忠诚,质疑他们未尽力。

不管地位多高,功劳多大,毫不犹豫给予严惩,不留情面。

林则徐从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到发配伊犁,不过眨眼的时间。

皇帝翻脸不认情,满朝文武无不谨小慎微,得过且过。


曹振镛是军机处三大重臣之一,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

曹振镛履历平淡无奇,未有显赫军功,也无出众文采,却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年龄越大越蒙圣眷。

有人问他做官的秘诀,曹振镛答曰,多磕头,少说话。

多磕头的意思是,皇帝说什么,便是什么,跪在地上聆听就行,无条件的顺从。

少说话,轻易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与现实产生任何冲突。

但也不是绝对不说话,开口要讲究时机和策略,要在皇帝需要的时候,及时站出来说话。


道光皇帝每天都很忙,偌大帝国无数事务,案前的奏折堆积如山。

地方官员各处寄来,皇帝就得努力看完,不想落个荒废政务的恶名。

咬牙坚持,几近崩溃。

曹振镛看到了皇帝的痛点,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了。

他跟皇帝说,河清海晏,盛世太平,下面官员不过是想落个直谏的虚名,这才纷纷上书。

陛下今后批阅奏章时,择其疏中微末错误,降旨严加斥责,官员们便会慑于天威,不再无故上书了。

道光觉得有道理,专门挑奏章中字体、笔划等,痛斥官员态度不端正,甚至罢免了几位。

臣子们觉得太危险了,纷纷不再上书,皇帝案牍顿时清闲。

道光很开心,夸赞曹振镛,“凡所陈奏,务得大体。”

曹振镛八十善终,谥号文正。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什么样的土壤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个体抉择时,必然要考虑外部环境。


如果大环境不好,有些人会大声疾呼,血溅轩辕,只为恪守心头信念。

明知黑夜漫长,看不到尽头,也要拆下腿骨,燃成火把,照亮世人。

不可为而为之,最勇敢的一群人。


而更多的“聪明人”,则会想办法保存自己,不与趋势作对。

我无心改变,也无力改变。

我能做的,便是让自己在现实规则中腾挪闪躲,寻求最大的个体利益。

杨再思和曹振镛便是后者,生存大于一切,毫不介意身段与姿势。

庸碌无为,安稳度过一生,便是最好了。



人性的面向迥异,价值的取舍不同,进而做出各自选择。

无论怎样,选择永无对错之分,都是个体的自由。

只要承担相应后果就行。

李怡楚
读书、写字、阅己、及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