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权时背刺盟友,身死后挫骨扬灰

文摘   2024-09-23 22:13   上海  

陈霸先是吴兴人,自幼家贫,自称是东汉名士陈寔的后代,但别人大多不相信。

陈霸先喜欢阅读兵书,还练就了一身武艺,为人刚毅果断,在乡里创下不小的名声。

从基层公务员起步,先做了个里司,后来辗转去了京城,做了油库吏。

如果一直这样,南梁不过是多了一个娴熟的循吏,然后在二十五年后被侯景一把火烧死,寂寂无名。

幸运的是,陈霸先遇到了贵人,南梁宗室新喻侯萧暎。

萧暎为吴兴太守时,便很看好陈霸先这个年轻人,说此子日后前程远大。

等到萧暎做广州太守,把陈霸先带去了岭南,做了直兵参军。

陈霸先从军,如龙归大海,有了极大用武之地。

日常严格练军,有郡县作乱,陈霸先领兵平定,所战皆捷。

翌年,交趾李贲叛乱。

梁武帝派人征讨,两年多的时间,梁军不能克,李贲越发势大,控制了整个北越,自称越帝。

梁武帝很生气,认为新州刺史卢子雄与李贲私通,故而战事不利,下诏赐死。

卢子雄平白蒙冤,手下将领非常不服,进而发动兵变,率兵包围广州城。

陈霸先闻报,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一战即解围。

梁武帝知道后,对陈霸先大为称赞,拜为直阁将军,封新安子爵,邑三百户。


不久,萧暎病亡,陈霸先护丧回京师。

走到大庾岭时,来了旨意,皇帝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蒨讨伐李贲。

梁朝大军到达交州,李贲率军数万抵挡。

陈霸先所部为前锋,初战即破李贲,李贲逃入湖中,以船舰阻挡。

梁军不识水战,觉得打成这样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冒险深入。

陈霸先说,我们远来作战,孤军无援,现在敌军腹地,如果不能一次取胜,后果将不堪设想。

应当趁着李贲多次逃跑,士气崩坏,一口气摧毁他们,不然以后便没有这样好的时机了。

诸将皆默然,未有应者。

当天夜里,江水突然暴涨,大水灌入湖中,冲乱了李贲阵型。

陈霸先率领所部兵马,趁机发起进攻,李贲叛军大溃。

梁武帝论功封赏,加封陈霸先为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公元548年八月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

皇帝与百官退回了台城,被侯景大军团团围住。

梁武帝下诏让萧王们进京勤王,各地兵马纷纷涌来,又在外面围住侯景。

侯景暂时攻不进去,援军又打不过侯景。

局面陷入僵局,就看谁最先坚持不住。

台城粮食储存足够,但忘记囤盐。

城内男女十数万,披甲人二万,最后个个浮肿气喘,撑不下去了。

台城攻下,勤王之师一哄而散。

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梁武帝,不由自主地跪拜在地,以额触地。

梁武帝神色不改,说,劳师远征,可真是辛苦你了。

行将就死,梁武帝依旧气场强大,侯景不敢抬头正视,汗水流了一脸。

离开后,侯景跟亲信说,我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今天见到这个老皇帝,心里却怕得不行,难道真的是天子威严难以触犯吗?

我以后再也不见他们了!

于是,将武帝困在净居殿,活活饿死。


台城被围,消息传到岭南,陈霸先也准备率兵赴援。

广州刺史元景仲心怀异志,觉得可以乱中行事,但顾忌陈霸先,准备先除掉他。

陈霸先察觉后,反手灭了元景仲,又拥护宗室萧勃为广州刺史。

萧勃志短,无意讨伐,不想去江南。

陈霸先只好派人去江陵,向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说明心意,愿意受其驱使。

萧绎授其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封南野县伯。

随后,陈霸先率大军进发,一路遇到东南各路萧王的重重阻隔。

大家阻拦陈霸先北上的原因在于,一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能让别人做,不然显得自己很没道义,二来已经将陈霸先看成萧绎的人,杀死他就是减损对手实力。

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陈霸先终于从拦截中杀出,来到了南康。

萧绎又有加封,授其为通直散骑常侍、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改封长城县侯。


期间,侯景曾亲自带兵西上,讨伐萧绎。

必经之路上,萧绎的臣属,梁朝名将王僧辩守着巴陵城。

如同后世蒙古人进攻南宋,必须拿下襄阳城,侯景要打江陵,也绕不开巴陵。

侯景猛攻,王僧辩据城死守,毫无破绽。

侯景气弱,王僧辩出城野战,势如破竹。

侯景久攻不下,军中粮草用完,又逢瘟疫,不得不折返败退。

萧绎任命王僧辩为征东将军、尚书令,让他率兵东下,猛追穷寇。

王僧辩追到湓城时,正好碰见了陈霸先。

王僧辩走得急,没带多少粮食,军中开始缺粮,陈霸先有军粮五十万石,很大方地分给他三十万石。

陈霸先名声响亮,本让王僧辩有些嫉妒,这番示好下来,王僧辩对陈霸先有了不少好感

侯景败回建康,越想越郁闷,索性自立称帝,国号为汉。

陈霸先闻讯,派人奉表去江陵向萧绎劝进。

萧绎心中暗喜,觉得陈霸先很懂事,只是时机未到,暂时不能听从。

投桃报李,萧绎授陈霸先持节、都督五郡诸军事、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等职务,领会稽太守、豫章内史。



公元552年正月,陈霸先领南路军从豫章出发,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并下。

二月,王僧辩率西路军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与陈霸先会师。

二人登坛设誓,齐颂盟文,慷慨激昂,涕下沾襟。

三月,大军攻打建康,侯景大势已去,有人偷偷打开城门,王僧辩长驱直入,占据了石头城。

侯景亲率一百多骑兵,扔了长矛,手执短刀,跟陈霸先肉搏,但没打过。

侯景带着二幼子逃出王宫,王僧辩率军入建康。

王僧辩放纵士兵抢掠,城中百姓赤身裸体,从石头城到东城,到处皆哭喊连天。

攻打前,主帅许诺,攻下城后,可大肆劫掠。

曾经梁国的都城已然是敌国的城池,城破后烧杀抢夺,则是给予士兵的血酬。

城头变换王旗,受苦的永远是蝼蚁百姓。


侯景逃亡途中,被下属所杀,尸体送到建康。

王僧辩把侯景首级砍下,传送到江陵萧绎处,又砍下侯景双手,送去北齐。

然后把侯景尸体扔于市集,士兵民众争相吃肉,连骨头都被抢光了。

萧绎下令将侯景首级悬挂江陵闹市示众,后又把其煮了,涂上漆,交付武库收藏,如王莽相同待遇。

王僧辩出发前曾问萧绎,城破后,该如何处置侯景立的梁朝皇帝。

萧绎说,台城六门之内,一律按军法从事。

王僧辩说,我只管打仗,成济杀魏帝曹髦这样事儿,我是做不来的。

萧绎于是另外派了宣猛将军朱买臣,杀死了梁朝傀儡皇帝。

因破侯景之功,萧绎任命王僧辩为司徒、镇卫将军,封为长宁公,任命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长城县侯。



公元552年十一月,萧绎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

萧绎自幼好学,喜欢收集书籍,从做皇子开始,一直到继任皇位,几十年时间内,收罗了七万多卷图书。

攻克建康后,又运来了七万余卷。梁元帝在江陵的皇宫里,便收藏了至少十四万卷图书。

不过,这位文艺中年也有着阴毒的一面。

父亲被侯景囚禁时,他在上游按兵不动,理由是要等待其他援军。心里的盘算自然是想借刀杀人,盼着老父皇乘乱死去。

刚一继位,立刻将与自己争夺帝位的弟弟一家,都给抓了。

两个侄儿囚入地牢中,任其自灭。这二位互相啃食对方胳膊上的肉,熬了十四天才毙命。

风平浪静时,他是一个爱读书的、温和的才子。

而一旦遇见危险,或者触及利益时,立刻变得极度自私和残暴。

或许,人性本就如此,只是大多数人束于规则和法律,不会走极端。

但萧绎是皇帝,有着无上的权力,予取予夺,凶残险恶不需要隐藏和压制。


其时的梁朝,经侯景之乱,国土已十去六七。

长江以北,三峡以西,尽归敌国。诏令所至,不过千里,封疆民户,不足三万。

梁朝如此羸弱,西魏便起了觊觎之心。再加上梁朝更看重北齐,与其结欢,对西魏颇有怠慢。

宇文泰跟部属说,上天要抛弃一个人,谁也帮不了,说的就是萧绎这种人。

西魏决定攻打江陵,留在长安的梁朝旧人密告江陵。

元帝不听,也不相信,继续给群臣释讲《老子》,大家认真听讲,记着笔记。

等西魏军队到了襄阳,元帝这才急了,派人去建康,征召王僧辩前来救援。

魏军速度很快,二十天后渡过汉水,占领了江津,截断了江陵退路。

又十天后过了长江,江陵陷于包围中,成为一座孤城。

元帝一边巡城,一边随口作诗,金句频繁,随从大声应和,彩声连连。

元帝看着密密麻麻的魏军,嘴里念叨着,王僧辩啊王僧辩,我忍死等着你,你何时能到啊。

死牢里还关着几千囚徒,有人建议释放出来一起守城。元帝不许,令人用棍棒全数打死。


魏军大举攻城,梁军主将胡僧佑死于流矢,军心大涣,内应趁乱打开西门,魏军蜂拥而入。

皇帝退入内城,准备自杀,被左右拦住。

万念俱灰之下,他下令将收藏的十四万卷书,尽数烧掉。

无数前人的智慧心血,付之一炬。

然后,换上白衣出门投降。十五日后,被杀。

魏军将梁朝王公大臣以及工匠妇人等近万人,作为战利品押解回长安。

其余城中百姓,几乎杀光。

被俘时,魏军问梁元帝,为什么要烧书?

对方也是不能理解,既然败局已定,投降便是,烧书能起什么作用?

元帝说,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是落到如此下场,都是读书害了我,所以,我要一把火烧光。

元帝将满腔怨恨,撒在了书籍之上。



梁元帝倾亡消息传来,王僧辩和陈霸先一起,侍奉江州刺史、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继承梁朝的旧制。

萧方智其时不过十三岁,任命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陈霸先为征西大将军。

北齐国主高洋觉得有机可乘,将七年前俘虏的南梁贞阳侯萧渊明送回江南,还写信给王僧辩。

说,你们立的君主年龄太小,不堪重任,贞阳侯是梁武帝的侄子,年龄资望俱佳,我把他送回来,建议你们改立他为国主,共建美好未来。

萧渊明也写信给王僧辩,请他行个方便,会重重回报。

王僧辩回复萧渊明道,朝廷已经立下合法的新主,不可能变更,您要是回来当伊尹,我们欢迎,要是回来夺位,我不能听从您的命令。


北齐决定用武力说服王僧辩,高洋其时还没有疯,颇有圣主气范,一路势如破竹。

王僧辩见北齐势大,不能抵挡,打算认怂。

陈霸先觉得万万不可,苦劝,王僧辩不听。陈霸先派人再劝,来往四次,还是不听。

王僧辩决定拥立萧渊明,还把自己儿子送过去做人质。萧渊明在北齐军队的簇拥下,渡过长江,入建康城。

是年五月,萧渊明即皇帝位,立萧方智为皇太子,任命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王僧辩留在石头城,陈霸先驻军京口。



起初,王僧辩和陈霸先感情很好,大家一起灭侯景,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王僧辩还打算,以三子王頍迎娶陈霸先的女儿,正赶上王僧辩母亲去世,暂时没有成婚。

王僧辩对陈霸先推心置腹,信任有加。

哥哥王尊业多次劝他,说陈霸先这人图谋远大,不可不防,王僧辩不听。

王增辩拥萧渊明为帝时,陈霸先苦劝未果,私下对亲信说,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为父亲报仇,他的子嗣继位合乎天理,为什么要废掉他呢?

我和王公僧辩同为先帝托孤重臣,他完全不听我的,错误路上越走越远,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陈霸先开始秘密准备铠甲和金银,打算伺机行事夺权。


正好,斥候回报,说北齐来袭,前锋已经到了寿春。

王僧辩派人通知陈霸先,让他有所戒备。

陈霸先觉得机会来了,先把使者扣在京口,然后召集侯安都、周文育、杜棱等亲信开会。

说明了意图,杜棱反对,认为难度太大,不可行。陈霸先害怕泄密,用手巾绞昏杜棱,关了起来。

跟其他人商议后,由侄子陈昙朗镇守京口,自己与侯安都等带领部队,悄悄杀回石头城。

士兵们毫不起疑,以为是石头城使者来征调部队,抵抗北齐进犯。


石头城完全不知情,依旧沉睡在浓浓夜色中。

北边和山冈高坡相连,城墙不高,侯安都让士兵将其抛起,扔到城墙上,再打开城门,众人蜂拥而入。

王僧辩还未寝,正在处理军政事务,外面来人说有士兵偷袭。

王僧辩心知不妙,急忙逃跑,一直跑到南门楼上,再无路可走。

陈霸先放火烧南门楼,王僧辩只得下楼。

王僧辩还未开口,陈霸先反而先质问,说,我犯了什么错,你要和北齐一起打我?

又问,北齐来犯,你完全不抵抗,是什么意思?

王僧辩苦笑道,我派你去京口,不就是防备北齐啊,怎么能说我不抵抗呢?

欲加之罪,再怎么分辨也无用。

是夜,陈霸先绞杀了王僧辩。又发布檄文,通告中外,举列王僧辩罪过,讲明杀他完全合理。

还说,我所要讨伐的,只有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他王氏亲戚党羽,一概不问。


面对杀气腾腾的陈霸先,萧渊明主动退位,搬出皇宫。

晋安王萧方智即位,是为梁敬帝。

梁朝加封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陈霸先派人通报北齐,说,王僧辩阴谋篡位,故杀之。

依然请求向北齐称臣,为附属国如故,双方在历阳订立盟约,以为凭证。



陈霸先为什么要杀王僧辩?

说王僧辩软弱怕事,执意要立萧渊明为帝,以示好北齐,只不过是表象。

陈霸先自己主政后,也是一心结好北齐,甘愿为属国。

侯景之乱,大浪淘沙,南朝走到最后,只剩下二位权臣。

王僧辩在明面上,是陈霸先的上级,又念着结盟的情谊,对陈霸先没有太多戒心。

何况陈霸先一向做事得体,未曾丝毫僭越。

如果陈霸先恰如他表现出的那般妥帖,留着陈霸先,对王僧辩只会更加有利。

王僧辩没有除掉陈霸先的理由。


王僧辩毫无防备下,陈霸先猝然发难,一击命中。

二人没有大的过节,私交也很好,是否要立萧渊明为帝,只不过是政见不同。

陈霸先发难的原因很单纯,也很合理,那就是要上位,要抓住通向至高权位的机会。

光明正大下,是没有把握击败王僧辩的,只能用突袭和阴谋,背刺盟友。

输了万劫不复,赢了应有尽有。

刘宋、萧齐、萧梁,不都是这么成事的么?

陈霸先很幸运,他也赌赢了。



公元557年十月,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

陈霸先称帝,是为陈武帝。

一年后,陈霸先派人杀死萧方智。

二年后,陈霸先病逝,得年五十七岁。


陈武帝死时,太子陈昌还在北周为质,故遗诏传位给侄子陈蒨,是为陈文帝。

文帝起自微末,深知民间疾苦。

在位七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陈朝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史称天嘉之治。


陈文帝去世后,传位给其子陈伯宗。

二年后,文帝弟弟安成王陈顼废了陈伯宗,叔叔抢了侄子皇位,是为陈宣帝。

宣帝在位十三年,致力于北伐,结果却并不理想,耗费南朝不少国力。


陈宣帝临终时,长子陈叔宝和次子陈叔陵日夜侍奉。

宣帝归天时,陈叔宝趴在地上痛哭。

陈叔陵抽出切药刀砍向太子,砍中了陈叔宝颈项,慌乱中并未砍死。

最终,仍是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



公元589年正月,晋王杨广灭陈。

韩擒虎麾下先锋部队最先冲入建康,为首者叫王颁,是王僧辩的次子。

王僧辩被陈霸先刺死时,王颁远在关中,悲痛欲绝,发誓要报父仇。

攻入建康后,王颁秘密发出邀请,召集父亲旧部。

千余名老人从四处赶来,见面后互相抱头痛哭。

有人问王颁,你从军灭陈,大功已成,却还是不能展颜,是因为没有手刃陈霸先么?

于是,众人掘开陈霸先陵墓,将骨骸焚化成灰,和在水中,千人饮尽。


事后,王颁自缚,至杨广处请罪,杨广上报给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说,我朝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行,皆为孝义,我不忍心降罪于他。

于是下诏,不追究此事。

有司评论王颁战功,准备授予柱国头衔,赏赐五千匹锦帛。

王颁坚决推辞,说,我凭借国家威灵,得以洗雪怨耻,全了我的私心,绝对不敢再接受国家封赏。


隋文帝从其心意,任命他为代州刺史。

王颁尽职负责,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官声颇佳。

五十二岁时,死于任上。

李怡楚
读书、写字、阅己、及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