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玄武门

文摘   2024-10-25 21:56   上海  


01


公元615年,李世民十六岁。

隋炀帝巡游北塞,被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几十万骑兵追击。

皇帝逃入雁门城,突厥军队急攻,箭矢都射到了天子脚下。

情况万分紧急,皇帝下诏天下勤王,李世民应募从军,做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属。

李世民劝谏云定兴,突厥敢于围困天子,一定是以为我们无暇救援。

我们最好在白天大张声势,夜里金鼓相闻,敌人以为大批援军将至,定会望风而逃。否则敌众我寡,正面相争,我们毫无胜算。

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皇帝因而得救。


公元616年,李世民十七岁。

隋炀帝任命唐公李渊为太原留守,突厥进犯,交战不利,李渊担心因此治罪,忧心忡忡。

李世民劝说父亲,天子无道,百姓困顿,应当顺应民心,兴起义兵,不能辜负上天授予的时机。

李渊大惊,说,你怎么能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小心我把你抓起来,向朝廷告发。

第二天,李世民又劝李渊,如今盗贼益增,遍布天下,讨伐不尽,最终不免获罪,我昨天的话可以使您避祸,希望能够认真考虑。

李渊起事后,往南进发不几日,连绵大雨阻了征程,大家商量着向北返回。

李世民在帐外放声大哭,李渊问他,为什么要哭。

李世民说,我们举兵是为大义,进军就能取胜,后退则会溃散,我们被灭亡的日子就到了,怎么能不悲伤呢?

李渊醒悟过来,决定继续前行。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十九岁的李世民进封秦王。

七月,率部讨伐薛举,李世民身染疟疾,无法指挥作战,大败而归。

九月,薛举死,其子薛仁杲继立,李世民再次出征。

双方相持六十多天,李世民闭门不战,薛仁果粮食吃尽,不得不发力猛攻。

李世民等到对方尽显疲态,这才对诸位将领说,可以打了!

秦王率领几十名骑兵率先冲入敌阵,唐军步兵紧随其后,敌军大败,死伤数千。

薛仁杲带着残部逃回城中,李世民准备继续追击,随从劝道,敌人占据坚固城池,我们最好不要轻易冒进。

李世民说,我军刚刚取胜,势如破竹,机不可失!

旋风般冲到敌人城下,敌军士气大弱,纷纷阵前投降。

最终,薛仁杲不得不出城投降。



公元619年,秦王李世民二十岁。

为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等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等如故。

刘武周进逼并州,齐王李元吉弃城逃走,晋阳随即失陷。

李世民上表说,晋阳为王业基础国家根本,绝不能放弃,希望给我三万精兵,定能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

高祖应允,征发关中壮丁,扩充李世民部队。

十一月,唐军乘冰冻坚硬,从龙门渡过黄河,驻扎于柏壁,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对峙。

百姓听说李世民率军前来,无不前来归顺,如云景从。

唐军征收粮食,充足补给,休兵喂马,准备耗死宋金刚。


李世民经常亲自出去侦察敌情,只几名骑兵随从。

这天带着一位士卒探路,走累了在山丘上睡觉,敌人从四面包围过来。

二人毫不知晓,继续酣睡,正巧蛇追老鼠,惊动了士卒,赶紧叫醒秦王。

上马疾走,敌人紧追,秦王用大羽箭射死对方数名骁将,硬生生逼退敌军。

唐军主力则继续不动,各位将领纷纷请战。

李世民说,宋金刚孤军深入,没有储备,靠掠夺补充军需,他们希望速战。

我们闭门不出,养精蓄锐,可以挫败其锐气,再分兵攻打汾州隰州,切断补给,敌人粮尽退军之时,就是我们全力进攻之日。


一直熬到了次年四月,宋金刚粮食吃光,向北逃窜。

李世民带兵紧击,一昼夜走了二百多里,打了几十仗。

追到高壁岭,随从抓住马缰劝道,追击逃敌到此,已经够了,再继续深入,难道不爱惜自己身体么?

况且士兵饥疲,应当扎营休憩,等到兵马粮草齐备,再进击也不晚。

李世民说,宋金刚如今军心涣散,如果我们滞留不前,让他有喘息机会,以后就不能轻易打败他了。

我竭力效忠国家,怎么能只顾自己的身体呢?

继续追杀宋金刚,一天交锋八次,都打了胜仗,杀死、俘虏几万人。

李世民两天没吃饭,三天不解甲。

路过唐军坚守的壁垒,秦王摘下头盔,抹去脸上的灰尘,向守军示意。

军士呼叫呐喊,欢声震天,秦王点头含笑,又合上头盔,继续追杀。

最终收复晋阳,刘武周先后占领之州县重新归唐。



公元620年,李世民二十一岁,统率诸军攻打王世充。

李世民领轻骑侦察王世充军情,突然遇到敌人大部,被团团包围。

李世民策马飞奔,左右开弓,敌人应弦而倒,随手还抓获敌方一位左建威将军。

李世民返回营地,满面尘土,部下认不出,将他拒之门外,秦王摘下头盔,这才进入军门。

其时,众唐将猜忌降将尉迟敬德,认为一定会逃走,并把他关押在军中。

李世民下令放开尉迟敬德,赐给他金子,说,我不会相信谗言而残害忠良,如果您一定要走,这些金子充作路费以表这段共事之情。

尉迟敬德跪拜在地,感动不已。

几日后,李世民带五百骑兵巡视地形,王世充率领一万多步骑突然而至。

尉迟敬德与李世民并肩血战,如无人之境,突出包围。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怎么这么快就得到了您的回报?

赐给尉迟敬德一箱金银,此后更加宠幸。


窦建德率兵十余万,来援救王世充。

秦王留屈突通辅助李元吉,继续包围王世充,自己率领骑兵三千五百人奔赴虎牢关。

某日,带着尉迟敬德去前线侦察。

秦王对尉迟敬德说,我持弓,你持矛,咱俩搭档,虽百万敌兵,也不能奈何。

离敌营三里远,遇敌游骑兵,李世民大喊,我乃秦王。

敌军大惊,数千骑兵蜂拥追击。

二人缓缓而还,敌骑将近,秦王引弓射杀,无一虚发,有个别近身者,门神爷长矛刺死。

追兵害怕,乃止,不一会又追赶,再被刺死射死一波。

二人配合默契,杀死数十人,安然归营。


决战那日清晨,窦建德率全军陈列于汜水之上。

李世民登上高丘遥望敌军,对诸将喊道,我们应当按兵不出,等到敌军扎阵太久,士卒饥饿,气势衰弱时,再来追击,必然无往不胜。

我与你们约定,午时定能攻破敌军。

窦建德的军队摆开阵势,从上午直到下午,兵士又饿又累,争着饮水吃东西,队伍乱成一团。

李世民令宇文士及带三百骑兵,惊扰敌阵,告诫道,若敌不动,你就带兵返回,若敌惊动,你就领兵突入。

宇文士及到窦建德阵前,敌阵骚动。

李世民说,可以攻击了,亲自率领玄甲军冲击敌阵。

窦建德正在召集将官们议会,唐军杀入阵列,夏军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立刻溃散。

玄甲军冲完一阵,回头再次碾压,如此反复多次,夏军大势已去。

唐军追击三十里,斩首数千,俘虏五万,活捉了窦建德。

李世民问他,我打的是王世充,不干你事,为什么要越过边境冒犯我?

窦建德答曰,我来了,就省得你大老远去河北抓我。


02


一战擒双王,平定河南河北,秦王已然是功高不赏。

高祖不得不创造性地给他设置了一个爵位,天策上将。

其时李世民的头衔是秦王、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雍州牧、凉州总管、上柱国、十二卫大将军,以及天策上将。

秦王是爵位,诸王之首。太尉、司徒为三公,正一品。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中书令为中书省长官,二者都为宰相职。

陕东道大行台,掌管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一切军政事务。雍州牧、凉州总管,管辖雍凉二地军政事务,包括都城长安。

上柱国,唐十二勋级中的最高级。十二卫大将军,掌管皇帝戍卫,分领府兵。

天策上将,只属于李世民独有的职务,位在王、公之上,自置左右相等官。

简而言之,二十七岁的秦王为正一品,有自己的臣属幕府,掌管着全国最高行政、执行机构,手握包含首都在内一大半国土的军政大权,控制着禁军,有着仅次于皇帝的声望。


此时的李世民不仅是高祖的儿子,更是唐朝最强大的权臣。

功高震主,赏无可赏,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意味着君臣二位再也无法保持默契和平衡,变故随时会发生。

在这之前,高祖也不想秦王一个人占尽风头,给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很多机会,但真没有办法,他们的确比不上秦王。

没有秦王,刘武周只怕是要打进长安,王世充占稳江淮,窦建德割据河北,三分天下都没有李渊的份儿,更别说大一统。

秦王就这么身先士卒,亲赴矢石,大小数十硬仗,一场场打出了偌大的江山。


从河南归来,秦王褪下战甲,当起了尚书令。

在宫西开了文学馆,延请四方各地人才。

还未休息几日,河北刘黑闼起事,加强版的窦建德崛起,唐高祖路径依赖,依旧是派秦王前去讨伐。

突厥冒犯关中,有人建议高祖迁都。

秦王劝谏,又亲自去和突厥谈判,说服对方退兵。

偌大个唐王朝,从庙堂到前线,李世民是最忙碌的人。



起初,李渊在晋阳起兵,李世民谋划最多。

李渊说,如果事业成功,天下都是你打下来的,我当立你为太子。

等到李渊成了唐高祖,却按照成例,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秦王功绩越来越大,高祖有意改立秦王,犹犹豫豫,一直都没有下定决心。

太子心中不安,便与四弟齐王元吉谋划,应允对方,若登大位,则封其为皇太弟。

身死后,江山就传给你,条件则是,咱们一起干掉秦王。


高祖晚年好色,宫中嫔妃无数。

建成、元吉处心积虑,巴结父皇的宠妃,耳边风不停地吹,总是说太子的好话。

秦王从来不去讨好嫔妃,宫中的口碑便是极差。

秦王陪着高祖宴饮,想着生母早早过世,没有看到父子打下的这片基业,心中酸痛,泪如雨下。

高祖看了很不高兴,宠妃便解读说,天下安宁,陛下高寿,秦王却总是落泪,只怕是有着异心。

自此,高祖便更加疏远秦王。



公元624年,太子部属杨文干反了,高祖找秦王来商量,让他平了这事儿。

接着又说,你亲自去,搞定了回来我立你为太子。

李世民出发了,元吉和嫔妃们纷纷来说情,高祖心软了,决定原谅太子。

太子夜里召见秦王,酒里下毒,秦王吐血不止。

高祖只跟太子说,秦王不能饮酒,以后不要让他喝酒。

高祖知道太子、齐王与秦王不和,有心让李世民去洛阳。

这事儿又被太子搅黄了,高祖反悔了,秦王继续留在长安。

太子齐王不停地诋毁秦王,劝高祖早点杀掉秦王。

高祖回答,秦王有天大的功劳,又没有什么过错,我有什么理由杀他。

不是不想杀,而是找不到借口。


太子齐王开始拉拢秦王的部属,给尉迟敬德一车金银珠宝。

门神爷回答,秦王赐我再生之恩,我这辈子只会用死报答他。

拉拢不成,派刺客来刺杀敬德,未遂,又诬告其入狱。

接着,向高祖诬陷程知节、杜如晦、房玄龄,这三位被驱赶出京。

左膀右臂,若干亲信,或贬或迁,秦王依旧不出一言。

太子又跟齐王密谋,借口出兵突厥,让秦王饯行,帐中暗藏力士诛杀秦王。

有人禀告秦王,秦王找长孙无忌们商议。

部属们只有一个意见,立刻马上起事,诛杀太子齐王,自立为皇帝。


秦王犹豫不决,说,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最大丑事。

我知道祸事即将来临,应当先发制人,消弭隐患,但我更想在祸事发生之后,再以道义之名去讨伐他们,这样不是更好么?

敬德道,现在大家以死来拥戴你,乃是上天的旨意。

如果你还是不听建议,敬德只能离你而去,我不会甘心束手被人屠戮的。

长孙无忌道,敬德走,我们也走,不会再侍奉大王了。

秦王犹豫,有人再劝,太子和齐王是什么品性,大王一向知道。

如果太子继位,大唐的江山只怕会风雨飘摇,为了国家大计,你也要夺了这个皇位。

秦王还是下不了决心,人们继续劝谏。

舜是圣人,但也没有白白地死在父亲和兄弟的手中,他为了大事,也是想尽办法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秦王心动了,准备占卜。

秦王府僚属张公谨直接拿起来扔掉,说,两可的问题,才要占卜,无疑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占卜!

到此,李世民才下定了动手的决心。


03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再次凌空。

太史令傅奕密奏道,金星现于秦地,这是秦王应拥有天下的征兆啊。

高祖密奏转发给秦王,秦王索性上书给父皇,告发太子齐王与后宫嫔妃淫乱。

又说,我从未对不起哥哥与弟弟,但他们却一再相逼,打算杀死我,似乎是要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

如果我含冤死去,离开父皇,魂归阴府,见到王世充等人,实在是无比羞耻!

高祖没料到李世民突然直言,惊讶不已,说,明天一大早你入朝,我把建成元吉也叫来,大家好好剖析此事。

秦王告退后,立即让长孙无忌等人入内,提前将兵力埋伏在于玄武门。


宫中有暗线,连夜将李世民奏对告知太子。

太子把齐王赶紧叫来商议,李元吉说,这事有疑点,我们应当集结好东宫与齐王府中军队,托称有病,不去上朝,静观其变。

太子说,军队早就准备好了,防备周密,我们也不能过度紧张,还是应当正常入朝,亲自探听消息。

二人遂决定临朝,自玄武门入内。

此时,高祖已将裴寂、萧瑀、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入宫,准备核查太子齐王淫乱后宫之事。



六月初四晨,长安仍未醒。

李建成、李元吉从玄德门出东宫,自玄武门入太极宫,随从护卫均在玄武门外候命。

二人骑马前往甘露殿面圣,走到临湖殿时,察觉气氛不对,心头发毛,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冲出玄武门,返回东宫。

李世民自后方闪出,呼喊二人,李元吉张弓搭箭,转身射向李世民。

心急手软,一连两三次都未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

李世民一抬手,便射杀了李建成。

尉迟敬德带领数十名骑兵赶到,将李元吉射落马下。

李世民坐骑受惊,疯了似的带着秦王冲进玄武门旁的树林,高速奔跑中,秦王被树林挂落,重重摔倒在地。

李元吉冲过来,用弓弦勒住李世民脖子,尉迟敬德自远处大声呵斥。

李元吉扔下长弓,转身逃走,被尉迟敬德一箭射穿。


太子齐王的部属闻听有变,欲杀进玄武门救主。

秦王幕僚张公谨一夫当关,用蛮力生生关闭了大门。东宫将领麾下有二千人,皆为精锐,奋力攻打玄武门。

激战正酣时,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展示给东宫将领看。

主子已经死了,你们作战还有什么意义?

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时没了士气,迅速溃散。



此时,高祖正在宫内海池上划船,秦王让尉迟敬德前去担任警卫。

尉迟敬德浑身是血,杀气腾腾,径直来到高祖船边。

高祖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你到这里,想干什么?

尉迟敬德回答,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不得已,起兵诛杀他们,担心惊动了陛下,故派臣来做警跸。

李渊对裴寂等人说,没想到今天出这么大的事,你们看该怎么办?

身边人都说,建成与元吉本无功劳,嫉妒秦王功大,便一起策划奸邪阴谋。

好在秦王英武,声讨并诛杀了他们,这是天命所归啊,陛下如果立秦王为太子,委以国事,则是天下之福。

李渊拍手道,好啊,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


是时,秦王府兵马与东宫、齐王府的亲信,仍在激烈交战。

尉迟敬德请高祖颁布敕令,命令所有军队都受秦王节制。

敕令传下,整个长安立刻安定,东宫、齐王府各将士都弃职而散。

高祖召秦王入内,安抚道,这些年,让你受苦了。

秦王跪倒在地,伏在高祖胸前,号啕大哭良久。

高祖继续为秦王助力,下令将李建成的五位儿子、李元吉的五位儿子,共十位皇孙,尽数诛杀,并除去宗籍。

秦王府诸将领继续追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百余名亲信,并主张抄没他们家产。

尉迟敬德站出来力争,说,二个元凶已经伏诛,如果还要牵连其党羽,那天下将无法安定。

秦王觉得有道理,从之。

是日,高祖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叛逆罪名只加于建成、元吉二人,余党不予追究。


两个月后,高祖退位给李世民,去当了一个不问世事的太上皇。

秦王登位,是为唐太宗,大唐自此开启华章。


04


李世民二十来岁时,已然成为唐军心目中的神话,

大人物需要神话自己,多数情形下,靠的是舆论机器的政治宣传。

而秦王的神化,靠的是实打实的功绩。

数不尽的战役里,秦王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

唐军们看见他带着十几骑来去如风,看见他砍缺了双刀,看见他满面污垢,灰尘糅杂着鲜血。

秦王性格刚猛辛烈,敌军千万,一言不合冲刺几个来回。

秦王从来不打无准备之战,谋定而后动。


每执金鼓,必自指挥,习观其阵,即知强弱,取吾强对其弱。

天生的战神,一眼便能看清楚战场的局势,找到敌人的弱点。

如果敌人暂无破绽,便耐心地等,一旦战机出现,便是不顾一切的果敢,加上疯狂的斩尽杀绝。

打宋金刚如此,征王世充也是,玄武门之变更是如此。



玄武门事变,本身其实并不周密。

太子齐王不入宫怎么办,他们不走玄武门怎么办,他们的部属冲进了玄武门怎么办?

甚至事发当场,李世民的坐骑突然发疯,将其摔落在地,李元吉临时没找到刀,用弓弦来杀人。

这些细节都是有变数的,存在着很多不确定。

但这并不会改变秦王最终将获胜上位的命运,不在这场事变,便可能在那场政变。

原因在于,功绩实在显赫,光耀过于耀眼,无人可非议。

天下给他,得国最正,最为公平。


秦王占尽上风后,高祖开始极力配合。

主动退位的同时,帮李世民清除了所有的隐患。

此后,太宗的位子更稳了,已经没有其他的血脉能够威胁到新皇帝。

唐高祖心知,若是不配合,可能便会和隋文帝同一个下场。

当然,也间接地成全了太宗的孝道。


事变成功后,李世民跪在唐高祖身前,哀号恸哭了很久。

父亲抚摸着儿子的头发,轻声安慰着他。

玄武门前的血腥,已被父慈子孝冲刷干净。

李怡楚
读书、写字、阅己、及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