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 绍兴师爷在苏州

文摘   社会   2024-08-16 07:02   江苏  


绍兴师爷在苏州


以前很红火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位幕后功臣“邬先生”,可谓能掐会算,对帝王心术了如指掌,成为雍正夺嫡的得力智囊,有一种说法是认为这位“邬先生”即晚清进士李岳瑞《春冰室野乘》中的邬思道。李岳瑞曾谈到邬思道其人,字王露,清绍兴府人,幼家贫,屡试不中,入幕府,寓居河南开封府。然而对于观众而言,更多的则是通过电视剧中“邬先生”形象塑造了现代人观念中对“绍兴师爷”的理解,抑或说“邬先生”就是绍兴师爷的代名词。其实谈起苏州与绍兴师爷的渊源,在历史上确有一位邬姓师爷与苏州有关,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绍剧《绍兴师爷》剧照


清末民初,当时民间曾广为流传“无湘不成军,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俗语。由此可见绍兴师爷对于衙门的重要性如同没有宁波商人的市场就做不成生意,没有湖南人的军队就不能称为军队一样。绍兴师爷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科名难就之时,走上了佐幕之路。绍兴人讲究乡缘、血缘和师缘,通过这种特有的亲缘认同,形成“声气”。绍兴师爷们靠着自己具有的刑名、钱粮、文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地方主官,称为“佐治”或“佐幕”,有时师爷亦会被奉若西席,负责教习富家子弟。大体上师爷可分为“官师爷”(为佐幕地方主官)和“私师爷”(为民间商贾服务),而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前者,这些官师爷为地方主官处理日常文书案牍、钱粮会计、刑名律例等事务,在地方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中刑名师爷、钱谷师爷被视为“大席”,也被世人合称为“刑钱师爷”,是幕衙里幕宾群体中的重头戏。而其他的师爷,比如书启师爷、征比师爷(稽查与考征赋税)、账房师爷则被视为“小席”,大席师爷有时候也囊括了小席师爷的业务范围。相比刑钱师爷,旧时在苏州的佐幕的师爷多以书启师爷居多。师爷不属于官府的编制,当然亦不从官方领薪,他们的幕酬被称为“束脩”,从幕主的私人薪酬中支付。我们常说的《浮生六记》中的沈三白,其实就是一位佐状元石韫玉幕的“刑名师爷”,亦称“刀笔吏”。明万历年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吏部尚书、大学士朱赓辅政,任用的都是清一色的绍兴籍师爷,有学者认为这是绍兴师爷兴盛的开始,比如清代昭梿《啸亭续录》中便谈到:“各部署书吏,尽用绍兴人,事由朱赓执政,莫不由彼滥觞,以至于今,未能己也。”绍兴师爷深谙官场、洞悉世情、明辨利弊,熟悉科律,能为佐幕的主官排忧解难,特别是当遭遇突发的事件,能发挥出自身独有的价值处理危机公关,因而在明清两朝地方官场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时各衙门师爷分绍帮、杭帮、宁波帮、常州帮和徽帮等,而绍帮自然居首。






“游幕在苏”的绍兴师爷

蔣瀚澄辑《沧浪亭新志》书影


首先,谈谈“游幕在苏”的绍兴师爷,其中就有邬雪舫(1774-1842),名鹤徵,字斯道,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唫秋楼诗钞》。这位邬师爷早年刻苦钻研申韩之学,后来又通贯刑名、文牍、钱谷等各项佐幕技能,亦通贯经史,故而可以说与上文所说的邬思道不分上下。邬雪舫曾经在江淮和吴中游幕。这位邬先生在吴中交游广泛,但留存下来的史料绝少。据近代蔣瀚澄辑《沧浪亭新志》载:“生公石上《论诗图》及辞解系道光中所刻,凡三石首刻篆文题字,次图朱为弼、邬鹤徵、陈用光、陶澍、林则徐等均有题辞。”在清末,还有一位名叫娄杰(1850—1907)的绍兴师爷,出自山阴安昌娄氏官宦之家,其父娄诗汉曾署直隶安平县知县,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娄家不久即家道中落,娄杰为了生计走上了佐幕之路。娄杰擅长刑名,一生幕务勤谨,据说他曾力解覃怀匿灾案、汝阳教民案、洛阳哄漕案三起诏狱,后来又入江苏巡抚张树声幕,而世人所熟知的“合肥四姐妹”即是张树声的曾孙女。此外,娄杰亦是医家,精究温热证治。另一位绍兴师爷陈秋舫,字华汉,早年曾是廪贡,后来曾到绍兴东昌坊周家新台门做姑爷,但岳丈周福清(鲁迅祖父)性格直爽,看不起倒插门的女婿,故而用言语冷落陈秋舫,而陈秋舫因此大受刺激,最后离开周家。1893年秋,周福清回浙丁内艰(为母守丧),其子周用吉恰好报考举人,而主持此次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正是他的同年殷如璋,周福清赶到苏州,等待殷如璋的官船,并且准备好关节条子,后来殷如璋果然坐船来到苏州,周福清为了避嫌,特派家仆陶阿顺代送关节。当时殷正和副主考周锡恩聊天,看了一眼条子,便打发这位家仆回去,然而这家仆是个嫩头青,说是事关钱财,硬要索要回条,殷如璋为自保,便将仆人抓了,因为事发苏州地名,时任苏州知府、状元王仁堪过问了这起案件,而陈秋舫当时正佐王仁堪幕,恰好遇上了周福清的受贿案,他自然抓住不放,纠缠不止。最终周福清因贿赂浙江乡试主考,事泄而被捕下狱。直到两年后,周福清才因“关节未成,赃亦尚未与人”而被“免勾”,得以保命。


侨居苏州的绍兴师爷

杨宾


其次,聊聊侨居苏州的绍兴师爷。清初,有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他成为苏州女婿,又将其祖母接到苏州,一同寄居苏州。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举博学鸿词科,当时的巡抚张鹏翮爱慕其才,想预荐杨宾,不料杨宾觉得是受到了侮辱,拒不应试,一气之下竟然离开考场。后来杨宾迫于生计,离开苏州,游幕于晋、徽、浙等地。据说清康熙二十八年春,康熙皇帝“南巡”至苏州,杨宾曾率弟杨宝往叩行宫,泣请与妻子代父母戍边,但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应允。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杨宾写成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柳边纪略》,这是一本全面书写东北的地理的名著,流传于后世,据说后来梁启超曾对杨宾亦有很高的评价,认为此书“开创了边檄地理之研究”。此外,杨宾亦擅诗文,留下了《塞外诗》《大瓢偶笔》《杂文》《力耕堂诗稿》等著作。

杨宾《大瓢偶笔》


另外一位则是祖上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寄籍苏州吴江的绍兴师爷是周孝垣,字晓邨,据说这位师爷精通刑名。


此外,侨居苏州的绍兴师爷还有三位俞姓师爷。一位是俞瀚(楚江),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号知止老人、壶山渔者。他早年擅岐黄术,后精于篆籀,俞瀚中进士后未能铨注授官,后佐两江总督尹维善幕,晚年的俞瀚则在苏州行医为生,据说其晚境凄凉。另一位是俞明厚(1805-1887),监生,早年曾游幕各地。他曾先后署任金匮(今无锡)、镇洋(今属太仓)、吴江的知县。这位师爷代理各地知县,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干了不少实绩。清同治六年(1867)俞明厚在金匮知县任上还署过镇洋知县,据民国《镇洋县志》所载俞明厚署镇洋知县是这一年的十月。俞明厚参与疏浚河道。而在《镇洋县志》中亦记载:“(同治)七年冬,知州蒯德模、督知县俞明厚拨款修大南门、小西门、小东门城垣二十八丈三尺,建大南门更楼一间。”清同治十年(1871)俞明厚曾署吴江知县,据清光绪《吴江县续志》所载,俞明厚系“(同治)十年七月署任,十一年七月去任。”俞明厚在署吴江知县任上曾会同震泽知县王琬修县城城墙。还有一位是俞鑅(月湖),晚清举人,侨居苏州,是一位擅长于文牍的师爷,丁未会考用农工商部主事,后来曾供职于上海盐业银行。


祖上从苏州外迁的绍兴师爷

电视剧《绍兴师爷》海报


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祖上从苏州外迁的绍兴师爷,比如袁夔,祖籍苏州吴江,但他本人则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袁夔曾佐湘军曾国藩、胡林翼幕。


如果依照现今浙江绍兴的行政区划来说,那么新昌、上虞等地的师爷也属于广义上的“绍兴师爷”,这里面最耳熟能详的是张家瑞(1873-1957),字珍怀,号席卿,他是浙江奉化剡界岭村(今浙江绍兴市新昌县)人,早年曾在家乡开办乡学。辛亥革命前夕,张家瑞入同盟会,光复后,又担任浙江同盟会度支部科长。1919年,他曾任粤军高官许崇智的军部秘书,平定陈炯明叛乱时亦出谋划策。张家瑞后来参与创建黄埔军校,又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张家瑞定居苏州,他的故居位于苏州古城区槐树巷6号(苏州机关幼儿园),张家瑞曾与辛亥革命元老沈瓞民、中共地下党交通站联络员潘以三一起,组建了交通联络站“长江商行”,以商行为掩护地下党及物资输送。张家瑞去世后,归葬苏州,其墓址犹存,在今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善人桥东面、马巷郎北面的王母山麓。


还有一位是上虞人徐三庚(1826-1890),他曾游幕各地,其中包括嘉兴、常熟、苏州、杭州、北京、天津等地,徐三庚在佐苏州太守、石门李笙鱼(嘉福)幕时,曾与吴大澂、叶廷琯、孙憙等苏州名士有金石交游。


1904年,在“壬寅学制”基础上,由张百熙、荣庆和张之洞主持拟定“癸卯学制”,各类新式学堂涌现,其中就包括了法政学堂和实业学堂,而法政学堂培育出的人才又流向地方审判庭,这无异于撼动了刑名、钱谷这两大主要师爷群体先前的垄断地位,仅有少量出类拔萃者,在民国时代的地方军阀中充当幕僚,但整体师爷群体也走向了没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精彩

活动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1、说古道今 | 酷暑炎炎里,旧时苏州人是怎么纳凉的呢?
2、说古道今 | 阊门陆氏:儒林儒医,状元世家
3、品位街巷|苏公弄里遇见苏东坡
4、金村:耕读慈孝 古韵流芳丨江苏省情影像志·乡土江苏
5、品位街巷 | 文化十全宜人居
6、说古道今 | 李白与吴江
7、说古道今 | 李白与吴江
8、品位街巷 | 丁香巷,一条诗意盎然的巷子
9、千年古城迎巨变  奋楫扬帆谱新篇——从志鉴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苏州发展
10、当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走进苏州市方志馆……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

方志苏州
弘扬地域文化,讲述苏州故事; 展示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