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龙灯”。盛行于苏州地区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吴县、吴江及市区。“调龙灯”是古代“龙舞”的发展与衍变。每逢各种庙会,出会的队伍往往有上千人之多,在此队伍之中就有形形色色的民间文艺活动:“高跷”“打花鼓”“挑花篮”“调狮子”“调龙灯”以及杂耍等。其中,“调龙灯”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据《苏州市高新区虎丘区志》记载:舞龙灯俗称“调龙灯”“豁龙灯”“窜龙灯”,为清代、民国时期境内每逢春节、元宵、庙会等节会时开展的活动。龙头用竹篾扎成,各节龙身用竹篾(或麦秸)扎成,简单的用绳子、讲究的用布连接龙头、龙身,每节龙身中空,可置灯。龙的彩色有黄、青、白之分。夜明珠也用竹篾扎成球状,用红绸包裹而成,垂飘带。夜明珠在龙头前方上下左右摆动,龙即起舞,随夜明珠窜上伏下,翻滚舞动,每条龙由10余人组成。
明人王穉登在《吴社编》中对苏州的庙会有此描述:“角抵鱼龙之属……此则会之大略也。”其中所谓“鱼龙之属”,大抵即龙灯之类,可见吴地至少在明朝时就有可能在庙会中出现龙舞。清同治袁景澜在“跳龙灯”词中描述了当时吴郡正月的舞龙情况,称“跳龙灯”是旧俗的新翻,词中描述了当年龙舞的时间、地点、场合、功能及其生动的场面。常熟练塘,昆山玉山,太仓新湖,吴江松陵、盛泽、震泽,吴县西山、望亭、北桥等地,至今凡有庙会还要演出“龙灯”。
“调龙灯”曾附属于祭祀的庙会中,前期以驱疫、祈雨、消灾的功能更为突出。汉代《春秋繁露》就有关于舞龙祈雨的详细记述。《常熟地方小掌故》中有如此记载:“旧时…… 每年夏秋之交,瘟疠流行,死亡踵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往往乞求神佑,发起调龙灯,认为可以驱瘟疫。”1940年,苏城久旱,地方商界曾与百花洲龙灯队主事葛如兰、俞德标商量制作布龙为民求雨。在斜塘乡,至今村里若有大小灾,仍有请龙灯队舞一圈以求消灾的旧俗。“调龙灯”的功能逐渐从求吉祈祥向喜庆、娱乐方向发展。太仓市新湖乡每逢十月金秋稻谷登场,要在打谷场上舞龙耍狮。常熟梅李镇上的龙灯,并不是每年举行……任凭好事者的一时高兴,而且东南西北四条街往往同时并举。旧时昆山元宵节“调龙灯”也十分活跃。市区百花洲龙灯队逢年过节也要穿街走巷表演龙舞,若哪家店面放炮仗,龙灯队就到那家门口表演,以贺恭喜发财。
调龙灯的龙身以竹扎成圆柱形框架为龙骨,通常以七、九、十一、十三段为一条龙,亦可增加段数,但必定为单数。每一段为一节,约60公分,每节中装长1.6米竹或木手柄,成T字形;其中一段饰以龙头,一段饰以龙尾,其余为龙身;节与节之间相距1.5米。整条龙用或白或青,或黄色布蒙而饰之,用红色,黑色或深色绘成龙麟。每节中可装一活络灯座用以装蜡烛,故称之为“龙灯”。“调龙灯”还有“龙珠”,是用以引导龙舞不可缺少的一个道具,所谓 “龙无珠不行”。
“调龙灯”的队形花样很多,仅太仓就有 “游龙”“龙打结” “龙吸水”“乌鸦起飞”“卧龙起舞”等三十多套动作,各地的动作叫法也会有不同。“调龙灯”的服饰也有一定的讲究,常熟浒浦舞龙队服饰要求与龙的颜色统一,头扎白毛巾,腰束彩带。“调龙灯”由打击乐器伴奏,一般村民自发的舞龙队不讲究节奏,乐器只是烘托气氛图热闹而已,但舞龙到一定水平必须节奏严格。
至今苏州每年吉庆节日,“调龙灯”还是极受欢迎的节目。声誉好的如百花洲龙灯队,太仓新湖乡龙灯队都会受到各方邀请演出。龙灯队的组织比较稳定,他们的成员均在本乡、本村或同一街坊,甚至祖辈相传,聚居一起,从小就培养了对龙的崇拜与对神灵的敬畏。每一个舞龙队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年事高了改为指挥龙舞的打击乐手,并将技艺传授小辈,舞龙成为他们终生的喜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精彩
活动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