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震泽之畔,漫步宝塔古街寻觅千年古韵

文摘   社会   2024-11-13 07:02   江苏  

震泽之畔

漫步宝塔古街寻觅千年古韵

吴江震泽古镇宝塔古街,旧名东大街,东起禹迹桥,西至斜桥,全长368米。却有两座全国文保古迹,一座是师俭堂,一座是慈云古寺。市裹密集、店铺鳞次。街以三官堂弄为界,分为两坊,东为仁安坊,西为仁里坊。


走在麻石板的路上,最狭处两旁屋檐间留一线天穹,杏花春雨之时两条水帘垂地,在街面石板上跳跃,喷珠溅玉,而行人沿店面作壁虎行可不湿衣衫,成为烟水江南一景。


古桥、古塔、古寺、古街、古宅,每一处古迹都是一段历史的讲述者,每一段历史又饱含着或动魄或温婉的故事佳话。就在这一瞬间,感觉这里十分的安静,静得感受到了一阵阵的凉意,惬意的凉爽。古迹的独特魅力,令人艳羡的古意古风,文化积淀,已经弥漫了我们的身心,我们用力地呼吸,空气是清凉的,四周是宁静的,又是生动的,我庆幸,在这样一个对的时间里,来到了一个对的地方。




由西往东,在古塔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慈云塔,像是屹立于路中央,把师俭堂分为了南北两部分,路从堂中过,路是堂的一部分,相辅相成。“师俭”两字源出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其义不仅反映了主人勤俭持家,谨慎经营的态度,也点出了整个师俭堂的格调和品位。徐氏家族具有鲜明的儒商特点,这种儒商气质同样体现在建堂造园之中。师俭堂自同治年间(1862—1875年)重建以来,一直为徐氏家族经商、居住使用。



师俭堂南部是主人经营米行的场所,紧紧连着河水有一个大码头,便于上下米、出行等,虽说是私家码头,但是主人却给有需要的人使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该地发生饥荒,饿殍遍野,大批难民涌入城镇。打开粮仓进行赈灾,沿途置锅施粥,并捐出大米三百担,缓解了灾情,受到了地方官府的表彰。


▲ 晨光中的师俭堂


师俭堂,占地面积2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与我们同行的震泽文友张剑介绍说,这里曾经住了许多户人家,分格成一家一户的,成了一个大杂院,他指着裙板上“水仙”“梅花”“竹子”“菊花”一组花卉,由清代精于竹刻的金之骏刊刻,外侧是徐伯铭关于收藏书画真伪的鉴定文字,由清人坚白写成行书,用线刻的手法刊刻在清水裙板上,这四幅画已是镇堂之宝了。这里曾经是他外婆的房间,由于床正好在这里,挡住了“四君子图”,才得以保存了下来。




宝塔古街,远离了喧嚣与浮华,斑驳的墙壁,还有那座矗立千年的古塔,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步踏在这片土地上,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力量。“古街如书,步步生花。”走在这条街上,我的心中涌起这样的感慨。两旁的老店铺,依旧保留着传统的风貌,木制的门匾,手写的招牌,仿佛带人回到了那个纯朴的时代。



宝塔古街因慈云寺塔而得名,寺始建于南宋咸淳中。为吴江八景之一“慈云夕照”,塔又叫“望夫塔”的美丽传说,平添无限情趣。在塔的东南隅有一座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于清乾隆时建造的单孔拱形石桥——禹迹桥,与宝塔互相呼应,构成了“拱桥塔影”。



这条街曾经的繁华虽然褪去,唯有本真才能长久。那些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建筑,仍然留下古韵古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诗句在我脑海中回荡。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追求的不应是外在的虚荣,而是内在的平和与智慧。就像这条古街,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仍然保持着那份宁静与美丽。



古街、古屋、师俭堂、宝塔、禹迹桥,在这条充满历史气息的街道上,找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释怀。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年鉴工作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精彩

活动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1、鉴证苏州|苏州开发区建设中的全国第一
2、说古道今|张志和与上升村
3、说古道今|读方志时碰到的句读之趣
4、鉴证苏州|苏州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全国第一
5、说古道今|桂花香里甜酒酿
6、说古道今|白居易与吴江
7、说古道今 | 我为苏州写诗:苏城之秋
8、说古道今 | 想修志?先闯过这六关!
9、说古道今 | 苏州这些地名你读对了吗?
10、说古道今 | 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

方志苏州
弘扬地域文化,讲述苏州故事; 展示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