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古代苏州竟然“满河青红紫黑”!

文摘   社会   2024-09-27 07:01   江苏  



古代苏州竟然

“满河青红紫黑”



天堂之水清兮?浊兮!


苏州,因其绵延的河网,以及与生俱来的亲水生活方式,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称。公元前514年,自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与小城,苏州城的历史序幕缓缓揭开。小桥,流水,水巷,人家交错纵横地遍布在南宋绍定二年,即1229年就建成的苏州古城内,亦已近800年了。2500多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苏州人,习惯了朝起穿行在小桥水巷之间;夜眠枕畔伴随潺潺流水之声。潺潺流动的水和临水生活的苏州人,才共同构成了“水天堂”——苏州。


苏州的水,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苏州缺水的话题。苏州在大众的印象中,总是有着流不尽,用不完的水。如果你对着一个熟悉苏州的人说,苏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大概率是要被人白眼的。但事实却是,苏州一直面临着水质性缺水的大问题。由此向前看去,我们就会看到苏州自明代丝织业蓬勃发展以来,苏州的河网一直面临着越来越重的排污清污压力。以至于到了清乾隆年间,水质差到了不得不出台法规治理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于此问题有关的《永禁虎丘染坊碑》。



逐步繁荣的苏州丝织产业


在介绍《永禁虎丘染坊碑》之前,其实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苏州丝织产业的发展历史。


苏州自古以来就有丝织业发展的记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蚕桑业已经成为吴国的重要经济部门。《史记》记载吴王僚九年(前518年),吴楚两国边境女子发生争采桑叶的小冲突,结果不断升级,最终引发两国军队参战。《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载赤乌三年(240年)春正月,孙权下诏“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吴都赋》中也称“乡贡八蚕之帛”,说明吴国的蚕桑生产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在吴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在宋代以前,丝织业的分布十分广泛,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桑树作为一种喜暖喜旱,且对土壤要求较高的作物,在宋以前广泛地种植于北方。彼时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土壤都较肥沃,是很适合种桑的;南方虽然更加温暖,但过于湿润,土壤肥力尚有欠缺。且由于丝绸有奢侈品属性,所以部分做工更精良的丝绸,是供皇家、官家、富人之用,因此生丝、丝绸的市场又要相对地接近政治和经济中心。所以在宋以前,全国蚕桑业格局大体是北盛于南,围绕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分布。


北宋开始,北方气候转冷,使得北方逐渐开始不适合种桑。而随宋金战乱,北方战火连绵,蚕桑业又受到很大摧残。宋室南迁后,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始从开封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转向杭州为核心的长江下游。因此在南宋时期,长江下游的蚕桑业已有相当发展。元代开始,中国南北开始统一,虽杭州依然为长江下游第一大城市,但苏州的地位已经迅速提升。由此,蚕桑区最终北移并收缩集中到了太湖平原的南部。以苏杭二州织染局的规模最大,由此苏州杭州的丝织业也最为繁荣。

清 蓝地勾连万字吉祥纹满地缂丝吉服袍

苏州丝绸博物馆藏


在苏州设立官营的丝绸生产机构的传统,从宋代就已开始,明代更是有苏州织染局,位置在察院场以南二百步,因织染局由太监管理,织染局旧址与观前街之间也就留下了一条太监弄。清代的苏州织染局建立,两处场地分称北局与南局。康熙十三年,苏州织造衙门在南局成立,统管南北局,是为江南三大织造之一的苏州织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即当过江宁织造。乾隆时期,朝廷取消了对于苏州织户们的织机数量限制,于是,苏州的丝织业更加迅猛地发展起来。所以说,明清时期,丝织业已然成为苏州最为繁荣的产业。



繁荣之下,“满河青红紫黑”


大规模的丝织业发展的背后,带来的就是河网的污染。我们知道,丝织业漂洗丝绢的废水已经对水质有着比较大的污染了,更不用说印染废水。清代以前,苏州市民的饮用水还是住所附近的河道水。从明代中期开始,苏州城内的丝织业者飞速增加,城内河道的水质因为丝织业的排放开始恶化。康熙年间,苏州城内即有染布作坊64处,雍正年间,虎丘山前开设染坊,排出大量废水。至乾隆二年(1737年),山门前的河流池沼变得污浊不堪,周边居民出现饮水中毒的记录,市民既不能洗物,更不能饮用。以碑文记述的“满河青红黑紫”“渐致纠壅河浜,流害匪浅”。附近居民与山上僧人纷纷呼吁、积极奔走,加之之前康熙皇帝“南巡”驻跸的行宫也在虎丘附近,于是政府明令严禁在虎丘设立染房,以保护水质和名胜古迹。并于同年将“禁染令”勒石于虎丘山门内壁,额曰“永禁虎丘染坊碑”。


《永禁虎丘染坊碑》原名《奉宪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记》,高155厘米,宽73厘米,位于虎丘山门口右侧墙壁上。历经数百年,约一千五百字的碑文已多有漫漶,从留存的部分可以推测出,此碑记载了当时染坊对于河流污染的具体情况,以及立法依据及具体措施,明确规定了“东至彩云桥,西至四廓桥”的区域禁设染坊。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河流水质保护法,也是世界上较早的河流水质保护法,比英国1833年的《水质污染控制法》早了96年,更是比美国1899年的《河川港湾法》早162年,同时也是苏州这座东方水城对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最早探索。



现今的苏州,正在努力地治理维护河道水网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四五十年中,苏州内城河的水从V类水、劣V类水,逐步回到III至Ⅳ类水,甚至有些河道达到II类水标准,水质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近十年来,老苏州明晰地能感觉出,水比过去清多了,水面干净多了,夏天河浜不再有臭味,过去死气沉沉的河水也开始流动起来了。虽然改革开放以后,丝织厂慢慢退出苏州古城,扎根吴江的盛泽等周边区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被视为传统高污染的印染生产也可以很“绿色”。部分企业通过“智慧印染”废水处理全流程在线集控系统等全球领先的技术,可实现水循环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2.69%。



苏州,作为亲水生活的城市代表,从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都将为了维护清澈亮丽的水巷景色而努力。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精彩

活动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1、说古道今|苏州人的薄荷情缘
2、说古道今|一碗蟛蜞馄饨,品味江南水乡的记忆
3、说古道今 | 苏州“调龙灯”
4、说古道今|湖中月影,共赏石湖串月美景
5、古镇古村系列——吴江区盛泽镇
6、说古道今|姑苏城里忆刘郎
7、说古道今|七都熏豆茶,待客第一杯
8、说古道今|明月湾古村 ——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9、说古道今|抗日战争中在苏州牺牲的首位外籍飞行员───罗伯特·肖特
10、品位街巷|苏州桃花坞(三)——名人故居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

方志苏州
弘扬地域文化,讲述苏州故事; 展示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