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街巷|苏州桃花坞(三)——名人故居
文摘
社会
2024-08-31 07:02
江苏
费仲琛故居位于桃花坞大街176号,是苏州市控保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三路。中路前后4进,第3进为大厅,面阔3间12.15米,进深12.2米。梁架扁作,前置鹤颈轩和船棚轩,两壁有清水砖勒脚。庭前砖刻门楼署光绪辛卯年(1891年)窾款。厅后建西式楼房一幢。西路现存鸳鸯厅、船厅、书斋、曲廊。东路及后花园均废。
费仲琛原名费树蔚(1883—1935年),亦名愿梨,“仲琛”是他的字,别号韦斋。祖籍吴江县同里镇,是吴江望族,至其父时始迁居苏州。夫人是湖南巡抚吴大澂之女。费仲琛初居平江路混堂巷长庆里。民国十二年(1923年),购得桃花坞归牧庵旧宅,经整修后迁入,更名为“宝易堂”。归牧庵原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翰林、书画名家费念慈的故居。20世纪50年代,曾经是新华小学所在。
费仲琛曾任直隶知州,在天津入袁世凯幕府,后入京任邮传部员外郎兼理京汉铁路事。民国三年(1914年)任北洋政府政事堂肃政使。他见袁世凯欲复辟帝制,便直言劝阻,不被采纳,于是拂袖回乡。回苏后,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创办公民布厂,支持苏州电气公司争回民族主权,任董事长。十一年(1922年),吴江盛泽遇灾,费与他人筹组“悯农团”,并创办江丰银行,以微利贷资赈救灾民。又在吴江兴修水利,修缮孔庙,纂修《吴江人物志》。后在苏创设信孚银行,任董事长。设苦儿院,出任苏城年终饥寒维持会长等。十三年(1924年),当选为苏州总商会特别会董。江浙战争期间,费竭力斡旋,使苏城免遭兵祸,并在吴江创设红十字会,任会长。十四年(1925年)与黄炎培、史量才等人发起筹组太湖流域联合自治会,十七年(1928年)当选为苏州总商会执行委员。费仲琛善诗词,曾主持消夏会、三九社、遗涯社等文学团体,以诗会友。著有《费韦斋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病逝。
谢家福故居位于桃花坞大街264号,即望炊楼故址。西路有楼五进,东路存轿厅和大厅。大厅面阔3间12米,进深7檩11.8米,扁作梁,前置船棚轩。宅基为明代沈均废园故址,尚存砖刻“废园”二字。据考,太平天国时期劝王府曾设在此。
谢家福(1847—1897年),字绥之,号桃源主人、望炊楼主人、兰阶主人等。他是清代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开拓和推进中国交通电信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苏州电报通信业的创始人。光绪年间(1875—1908年),谢家福因丧母丁忧,返居苏州桃花坞,购得宋代桃花坞“五亩园”遗址,建“望炊楼”。
即宝华庵,在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明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于桃花坞择地筑别业,内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等。唐寅的这处别业造得很艰辛。科场案后他已一贫如洗,用来造别业的章园地基还是祖上经营酒馆置下后分给他的。好事多磨,桃花庵别业于在正德二年(1507年)建成。因有宋代章园的基础,桃花庵别业也是“峰峦竹树,点染精细,广厦长廊,桃花乱放,神仙蹊径,不啻身入武陵源矣!”更巧妙的是,在园西面桃花仙馆有鲇鱼墩,恰似一方土山;园四周又被流水环绕,东有千尺潭,北有五亩园双荷花池,南有双鱼池,西有长鱼池,这些水塘与别业内的小溪蜿蜒相接,直通蔡家河,为别业增添了无边的风致。
清顺治间(1644—1661年),名医沈明生得其废址,重构梦墨楼、六如亭、桃花庵、蓉镜亭等,时称唐家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后几经重修。现有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一水阁,临池而建,面阔5间15.4米,进深9米,硬山顶,船棚轩,圆作梁架。第二进为殿堂。水阁东侧有石板小桥跨池,以通出入。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