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街巷|苏州桃花坞(二)——慈善往事

文摘   社会   2024-08-30 07:01   江苏  

苏州桃花坞

—慈善往事—

苏州的慈善活动历史悠久,很多地名也由此演变而来。

01

天库前

位于吴趋坊北段西侧,东起吴趋坊,西至专诸巷。天库前的由来本身就充满了悲天悯人的色彩。据康熙《吴县志》记载,唐周真人曾在天库前建坛为当地百姓祈福,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作天库前了。道士设坛灾祈福尽管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这样做的本意是为百姓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毕竟能够起到安抚民心、激发民众希望和信心的作用,确实称得上是善举。所谓“天库”,形似一只亭子,四面砌墙,一面开环形洞,洞上有“天库”二字,民众怀着虔敬之心在洞内焚烧“钱粮元宝”(迷信品),解(敬献)给天上的玉皇大帝。旧时这一带香火特盛,民国《吴县志》尚称其为天库巷。



02

恤孤局 

位于景德路西端南侧,东接石塔横街,西出景德路。清同治五年(1866年)曾在此设恤孤局,具体地点在梵门桥巷北石塔头,早先是用以抚育孤儿的恤孤堂。每年仲冬时节,恤孤局收养那些被遗弃的幼小孤儿,到了第二年春二月时再出资遣往别处。时间长了,恤孤局的名字也就成了巷名。当时这里还有抚孤堂,是专门教养孤儿的场所,从收留的孤儿当中选天资较好的孩子教他们读书、学习工艺,学成后再安置他们回报社会。咸丰十年(1860年),恤孤堂和抚孤堂都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长洲县知县德模出资合并重建了恤孤堂和抚孤堂,改称为恤孤局,并拨给恤孤局官田300亩,作为恤孤局抚养孤儿的经费。1982年,曾在原地发现恤孤局石碑一块,2002年拆迁时废弃。



03

龙兴桥弄

南接桃花桥弄,北至平四路。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兵南下攻陷苏州时,荼毒生灵,尸横遍地。当时桃花坞“蔡庄”的主人蔡隆兴夫妇首创“义瘁”,在庄中让出大片土地,用于义葬死于战乱的157000余具军民遗骸,蔡庄从此田荒池废,只剩下东蔡家桥、西蔡家桥及其地名。隆兴元年(1163年),敕建隆兴寺以祀蔡隆兴,寺庙占地甚广。后来在此处建桥曰“隆兴桥”,到民国时期讹作“龙兴桥”,隆兴寺也讹作“龙兴寺”。龙兴桥原在桃花桥弄,巷以桥名。1953年桥被拆除,但巷名仍沿用。1958年,龙兴寺废弃,庙屋一度改为小学校宅及折扇合作社(苏州扇厂前身)的生产用房。“文革”后散为民居。作为巷名的龙兴桥,一直沿用到2003年拆迁才废止。



04

轮香局

在桃花坞西大营门。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郡人胡宁受创建,并在此设立义塾。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郡人陈敦铺又设惜字会。二十六年,又增办施棺、掩埋、放生、修砌街桥等慈善活动。咸丰十年(1860年),苏州发生了战乱。战乱结束后,轮香局荒废得不成样子,屋舍颓圮,大半都已崩塌。同治四年(1865年),里人谢家福等重建,并设殡舍,以寄放棺材所收费用弥补善款的不足。当地的一些乐善好施人士担心这一善举难以为继,便召集士绅,号召先恢复惜字、义塾、施棺、代赊、代葬等慈善活动。长邑尊合肥公勇敢地担起了恢复善举的重任,他积极地向上与高层官僚沟通,联络同僚,并带头捐资发出倡议。管理慈善机构的官吏也积极地鼓动乡里,连续发动了三年慈善活动。绅士俞问樵有个家庵名曰松筠,他表示愿意将庵中的26橡房屋捐给轮香局,作为停放棺材的场地,每年所收费用中的三分之一作为族中没有子嗣者作祭扫等的开支,而余下的三分之一则交给轮香局支配。



05

儒孤学舍

在桃花坞西大营门。清同治间,郡人谢家福创建。儒孤学舍本身并无固定资产,其经费来源依靠士绅们筹款拨付。藩司在“丰备义仓款存库发典生息”项下,每年拨付银洋1000元,殡舍寄费约收银洋两三百元。宣统末年,因经费不足停办。



06

存义堂

 在苏州城西北隅桃花坞后,为结帽缨者公所。旁置殡舍数楹,天长日久之后,累积的棺材有1000余具。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太平军到苏州斫毁棺材,把棺木运往别处。殡舍被毁坏后,累累白骨散乱堆叠在瓦砾杂草中。太平天国战事结束后,即使想要将这些白骨单个下葬也已不可能。善心人士出于同情,出资雇工把这些白骨残骸捡拾装入瓮中;厂骸尚完整的,就重新装殓下葬。经过仔细搜检,残骸装了152,有16具遗骸得以重新入殓,在原地开挖了高7尺、宽15丈的墓穴将之安葬。这项善后工作自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八月开始,当年十一月才告结束,共花费金钱十六万一千有余,所费款项都来自热心人士。为了告知后来者,当时曾立碑为记。


资料

《人文苏州-苏州桃花坞》(陈其弟)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市地方志办公室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精彩

活动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1、苏州市方志馆举办暑期特别活动!
2、《百年苏州影像特展》展期延长!
3、说古道今|新丰村记忆
4、说古道今|南宋最后一任平江知府文天祥在苏州的三个月
5、品位街巷|水仙弄没有水仙花,有什么?
6、公告 | 苏州市方志馆,虚席以待!
7、说古道今|古城石刻,探寻岁月在碑上的刻痕
8、说古道今|因为陆龟蒙,所以陆家港
9、说古道今 | 绍兴师爷在苏州
10、说古道今 | 思本桥,叶茵捐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

方志苏州
弘扬地域文化,讲述苏州故事; 展示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