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读方志时碰到的句读之趣

文摘   2024-11-02 07:03   江苏  

读方志时碰到的

句读之趣  



清乾隆《吴江县志》在记述盛泽由村升市成镇的过程中,有一段生动描写盛泽因发达的丝绸业而带来的市镇繁华景象的文字,被人们在文章中广泛引用。人们引用这段文字当中有一句话,我在阅读时困惑不解。为了弄明白这句引文,我搜寻资料,认真思考,最后豁然开朗。



多年前,当我步入退休的行列,加入了旨在弘扬丝绸文化,保护家乡文物的“盛泽文物保护研究者协会”。在协会活动中,我自然关心起盛泽的历史,开始阅读有关盛泽历史的书籍和资料。






盛泽镇志前言


在阅读《盛泽镇志》时,在《前言》中我读到了引自清乾隆《吴江县志》的引文:“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其中“绫绸之聚亦且十倍”这句,我思来想去总是无法理解,不明白到底说的什么意思。


随着协会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也开始尝试撰写关于盛泽历史的文章。在文章中,我也想引用清乾隆《吴江县志》描述盛泽繁荣景象的那段话。但对于那句“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的疑惑一直困扰着我,不敢贸然引用。我知道,对引文没有真正理解的引用是不懂装懂,而且会误导读者。因此,我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于是去收集相关资料。






吴江县志第六章


我从朋友处获得了《吴江县志》和《吴江丝绸志》。《吴江县志》第六章,《吴江丝绸志》第四节,都在《盛泽绸市》中引用了清乾隆《吴江县志》那段记述盛泽的话,文字与《盛泽镇志》所引文字完全相同:“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我心中纳闷,人们都是这么引用这段文字,我怎么就理解不了其中的那句话呢?






吴江丝绸志第四节


一日,我对“绫绸之聚亦且十倍”这句话,仍在苦苦思索中,孙女从盛中放学回家了。我赶紧把她唤到身边,指着《吴江县志》上那句引文“绫绸之聚亦且十倍”,问她能不能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孙女认真地把整段文字看完,对我说:“这一句的意思,无论什么人都无法理解,因为这不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她紧接着说:“绫绸,现在一般称作丝绸,聚,意思是积聚,绫绸之聚,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丝绸产量,亦且十倍,是谁的十倍?没有交待清楚,丝绸产量是多了还是少了,无法知道。”我疑惑地嘟囔着:“是啊,从这个句子是无法知道丝绸产量是多了还是少了,引用这句话的人们,他们是怎么理解的呢?”孙女说:“会不会他们理解成‘今’的丝绸产量是‘昔’的十倍?”我说:“如果这么理解不合理呀。试想,‘昔’有一百户人家,‘今’已增加了百倍,就是有了万户人家。假设‘昔’平均每家的丝绸产量为一匹,总产量就是一百匹,‘今’丝绸产量是‘昔’的十倍,也就是一千匹。万户人家总产量一千匹,平均每家的丝绸产量就是零点一匹,是‘昔’每家丝绸产量的十分之一。这样的话,盛泽不是丝绸大镇,天天有商人携带巨资来盛泽做什么?这样理解肯定是错误的,而且语法也不允许这样理解。”孙女说:“会不会他们在引文时漏掉了字?”她就打开电脑,在百度的搜索框内输入“居民百倍于昔”,搜索结果显示,所有文章引用这段文字的都与《吴江县志》《吴江丝绸志》《盛泽镇志》所引用文字完全一样,这样也无法确定是否漏掉字。思来想去,只有找到原版清乾隆《吴江县志》对照原文,才有可能弄清楚这一句的原委。






乾隆县志载盛泽


我想方设法寻觅清乾隆《吴江县志》的原始版本,一天,终于搞到了由吴江区图书馆出品的吴江五百年古代地方志汇编《纵览吴江》。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把光盘放进光驱,找到了清乾隆《吴江县志》,又在卷四《镇市村》中找到了那段记述盛泽的文字。这段文字与所有古籍一样没有标点,我就按平时诵读古籍中的无标点古文那样诵读起来。读到“居民百倍于昔”一顿,又很自然地在“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一顿,又在“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一顿。这时我明白了,问题出在句读上!


正确的句读应该是:“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再细看,“居民百倍于昔”和“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是两个相同的句式,都是什么几倍于什么。后句“十倍于四方”“四方”是方位词,其前省略了介词“于”,故在句中没有于字。正确句读,每句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整段文字也清楚明白了——因为盛泽丝绸产量十倍于四方这么巨大,所以天天有丝绸大贾携带资金前来采购,因为丝绸贸易的无比兴旺,促进了市镇的繁荣,所以使盛泽成了吴江县最繁华的市镇!


因错误的句读造成了困惑,经认真思考,查明原因,终于清楚明白,心情十分畅快,阅读思考趣在其中!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年鉴工作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精彩

活动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1、说古道今|桂花香里甜酒酿
2、说古道今|白居易与吴江
3、说古道今 | 我为苏州写诗:苏城之秋
4、说古道今 | 想修志?先闯过这六关!
5、说古道今 | 苏州这些地名你读对了吗?
6、说古道今 | 霜叶红于二月花
7、说古道今 | 吴江才女沈蕴真
8、成语里的苏州——“名落孙山”
9、说古道今 | 昆山徐氏:科第绵长,“同胞三鼎甲”
10、旧志整理进行时 |《〔康熙〕浒墅关志 阳山志 阳山新录》点校出版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

方志苏州
弘扬地域文化,讲述苏州故事; 展示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