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于1999年4月18日逝世,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播报他逝世讣告。内容有:叶飞同志一生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在孟良崮战役最后阶段,担负起了指挥总攻孟良崮重任,他的功绩彪炳史册。叶飞讣告是央视发布的,权威性不容置疑。如果有人怀疑的话可以找当日央视新闻播报的讣告录像确认一下。
有人认为叶飞资历浅,不好指挥比自己资格老的王建安、许世友,有这样想法纯属多虑,叶飞的背后不是还有陈毅吗?陈毅当年可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华东有谁比他资格还老?叶飞回忆1947年5月15日晚10时,他电话中向陈毅汇报工作:“陶勇、王必成、王建安的作战任务都已布置下去,唯独许世友没联系上,分配给9纵任务请陈司令转告一下。”陈毅回答“没问题,我通知许世友”。
《叶飞回忆录》还谈到一个细节:16日凌晨1时,叶飞下令总攻开始,作战参谋跑到指挥所外面,向孟良崮上空发射3颗红色信号弹。顿时华野的上千门榴弹炮、山炮、野炮、迫击炮,从四面八方射向整74师阵地,到处都是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孟良崮上空犹如火山喷发,一共发射了3万多枚炮弹。炮声中1、4、6、8、9纵向孟良崮发起冲锋,下午5时终全歼整74师。
有不少读者给我留言问南阳事件是怎么回事?本文我专门解释一下,1935年10月,刘英、粟裕率挺进师在寿宁县与叶飞的闽东部队汇合,双方商量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但这两支部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融合,“双方都有些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加上他们与中央失去联系,又没有上级仲裁,矛盾甚至激化到“互相错抓了人,错杀了人”地步,最终刘英决定对叶飞动手。
《粟裕回忆录》写道:"1936年秋,我活动于闽浙边境之庆元县境内,刘英以临时省委名义给我送来一封信,要我乘与叶飞见面机会,把叶飞押送省委,并派一支武装监督执行。这个命令使我十分震惊,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总觉得双方矛盾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来解决,不应采取对敌斗争的手段。但我未能坚决抵制,将叶飞同志扣押了起来。当时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党内存在着混淆两类矛盾做法,叶飞同志如被押送到省委实在是很危险。幸喜途中遇到敌人伏击, 叶飞同志乘机脱险。"
《叶飞回忆录》是这样写:"1936年初秋,粟裕约我到庆元南阳村会面。自我们同刘英的会议以后,还没有见到粟裕,我也很想同他谈话。就和陈挺率一个连,于中午到南阳村,与粟裕会面。见到粟裕,我很高兴,向他汇报会见黄道情况和临时省委会议结果。他说:“好呀,晚上吃过饭再说吧。”
当天晚饭时候,我、陈挺和闽东的干部都入席了。如同旧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场景,酒过三巡,掷杯为号,预先布置好坐在我两边的人把我抓了起来,把陈挺也抓了。我的警卫员拔出驳壳枪,打出门去,报告连队冲出去。我的手脚被捆绑起来,背上还被撑了一根竹竿,不能动弹,就象对待土豪、叛徒一样。
在押解我的途中,我几次提出要同粟裕见面说话,都未予理睬。后来在路上遇到国民党军队袭击,部队被打散,押解的人忙乱中向我打了一枪,打伤左腿,就把我扔下了。国民党士兵逼了上来,我就从十几丈高的悬崖上跳下去,恰巧挂在树上,没有摔死。陈挺也随我跳下悬崖。天黑后,我和陈挺不顾伤痛,赶往闽东根据地,昼伏夜行,走了五夜,才到达目的地。"
抓捕叶飞失败后,刘英以“分裂省委”罪名对粟裕进行批斗,粟裕为了顾全大局承认“错误”,史称南阳事件。1940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总指挥,粟裕任副总指挥,叶飞任1纵司令,两人再次有了交集。此后10年叶飞一直是粟裕最得力的干将,1纵也是粟裕麾下最倚重的主力王牌。
关于这段历史叶飞回忆:“从新四军一师,华东野战军,一直到解放后,我都在粟裕同志领导下工作,多次当他的副手,相互间配合很好,没有因为个人意气而影响工作”。这充分说明粟、叶两人都是襟怀坦荡之人。
粟裕逝世后,叶飞打算写回忆录,南阳事件到底写不写?他找王必成商量。王告诉他关于粟裕的一件事:1962年粟裕、许世友、陶勇、王必成等人一起外出打猎,看见一群野兔,野兔见人便飞速逃跑,大家陆续开枪打野兔,只有粟裕一枪打中一只野兔,其他人都没有收获,叶飞听后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