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7亿粉丝的幽门螺杆菌为什么是一种致病菌?

文摘   健康   2024-11-29 21:09   广东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据估计,目前全球有50%的人口感染,我国感染率与全球相当。

现在HP检测已纳入很多体检单位的常规项目,门诊也有不少相关患者就诊,但一部分患者可能不太了解HP的危害,不以为然;而另有一部分患者则过于焦虑,甚至“谈菌色变”,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中达到平衡?

首先当然要基于对HP更多客观的认识:



(图片by漫画小白~~)



为什么说HP是一种致病菌?



HP感染均会引起胃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致病的具体表现),2015年的京都共识意见已将HP胃炎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炎症的反复刺激,可能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甚至恶性肿瘤。

25%-30%的HP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表现,如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等;HP感染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可能密切相关。

(By 漫画小白~~)




为什么HP感染后可能产生不同结局?


 HP感染引起不同结局是其与被感染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后发生何种表型胃炎的决定因素仍不完全清楚。因不同HP菌株的毒力因子、被感染者某些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均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炎症的程度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如被感染者拥有高盐饮食、吸烟、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结局,这些因素促进胃体胃炎发生,与胃癌发生危险性增加相关。




HP感染后可能产生哪些结局


HP感染后的临床结局及占比见下图(其实有部分患者HP感染后无需经历萎缩性胃炎即出现胃恶性肿瘤)。

总体上HP感染后发生的结局难以预测,尤其是年轻感染者,因为即使目前感染后仅是单纯的慢性胃炎,但不排除今后会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

但是,发现HP感染后,也不用过分焦虑,根据指征根除成功后,定期复查胃镜可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图片来源:《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



 也就是说HP感染给人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悄无声息的、潜移默化的,可能仅仅只有小部分会像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一样,马上就会给人带来“感冒”的症状,它的这种性质有利也有弊,弊端在于其感染后隐匿,不会马上被发现,也不容易引起大家重视;好处在于既然它是一种慢性感染的反复炎症刺激以后才产生严重病变,那么如果我们能早期发现并在它导致不可逆病变之前进行根除,将有助于降低其发生严重病变的风险。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吕农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

2.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专家共识(2021年)》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4. Kyoto Global Consensus Conference;Kyoto global cons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

5. “消化界”公众号,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系列话题推文




Endo

关注获取更多精彩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Endospread
专注胃镜、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