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导管,这么用~

文摘   健康   2025-02-07 20:23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953年,日本齐藤昊最早命名了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导管英文名为long tube,这是相较于胃管short tube而言。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粘连性肠梗阻,成为改善和解除梗阻不可或缺的导管(本文所谈肠梗阻导管均指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与short tube相比,肠梗阻导管的优势在于其可到达远超过胃管的深度,可以接近梗阻点处减压吸引,甚至最深可达回盲部或结肠,对于肠梗阻的缓解率也大为提高。
其理论基础为肠梗阻的危害,《Principles of Surgery》中狗的回肠被做成闭塞状态下发现三个有趣的现象:
①闭塞的肠管内液体分泌明显增加;
②回肠吸收功能停止;
③肠管强力蠕动造成肠管损伤。





1、肠梗阻导管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头部:前端导向头、球囊、侧孔。

前端导向头也叫前导子,是极有创意的发明,6颗钢珠连接构成念珠状,柔软性高,遇到肠弯曲和皱襞容易滑脱,既有重锤作用,又能更容易通过幽门。其后方的侧孔利于吸引、引流。

球囊以双球囊为例,前囊注入灭菌注射用水、蒸馏水;后囊用于小肠选择性造影,使用方法为当肠梗阻导管接近梗阻点时,在后囊注入气体,再注入造影剂进行小肠造影,后囊可避免造影剂反流导致图像不清楚,造影结束后需将后囊排空。

②导管部:全长3米,常用规格有16Fr和18Fr,亲水性导丝有3.5米和4.5米两种。

尾部:前囊、减压阀、后囊、吸引口。

前囊为注水阀,标注英文F.BALL,注水量15~30ml,禁止使用生理盐水、葡萄糖、造影剂等有结晶化的药液,避免前囊破裂及拔管时抽吸困难。

减压阀,也叫补气口,可以加快引流速度,防止肠壁损伤,禁止对此处注水注气,避免形成堵塞

后囊为注气阀,标注英文B.BALL,注气量30-60ml。

吸引口用于导管置入完毕后负压吸引器引流,可接负压瓶或引流袋。





2、放置肠梗阻导管有哪些方式?


胃镜的优势是直视操作,快捷有效,缺点是初次插入深度有限。

X线的优势是初次插入深度更深,甚至能到达梗阻点或回盲部,缺点是穿孔风险大,技术要求高,花费更多。
徒手插管的优势是简便易行,将肠梗阻导管在胃管的基础上,随着胃肠道蠕动将导管送至深处。
上述方式可以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组合完成。




3、放置肠梗阻导管后为什么不在鼻部固定?

肠梗阻导管放置后,借助前导子的重锤作用以及仿食团功能让导管末端可以随着消化道蠕动向远端移动,达到深插减压的目的。

因而,放置肠梗阻导管以后无需将导管固定于鼻部,而需要距离固定处预留一定的长度,方便导管移入消化道远端。




4、放置肠梗阻导管后有什么要注意的?


放置肠梗阻导管后,要避免导管脱出,如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建议多尝试坐位、立位或走动,长时间卧床不利于导管向远端移动,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

同时需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情况,腹围变化情况,记录负压引流瓶的引流量及导管有无堵塞。



5、拔管时前球囊抽出的液体比打进去的少,水去哪里了?


前水囊为硅胶材料,化学式xSiO2·yH2O,为高活性吸附材料,与液体短时间接触时不吸水,但长期接触会产生化学反应,水份被吸收,这样水量就少了。

另一方面,注入液体要求不易结晶化的液体,但是长期存贮于前水囊会出现结晶化,导致水量变少。



如此,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应该这样放,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呢?欢迎大家留言回复~


题图来源于网络


关注获取更多精彩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Endospread
专注胃镜、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