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一线内镜治疗方案的长期随访结果出炉了~

文摘   2025-02-07 20:23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加入我们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常见的食管功能障碍疾病,发病率0.3-1.63/10万人,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和体重下降。当前治疗方式聚焦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压力,具体来说包括气囊扩张术(pneumatic balloon dilation, PBD)、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和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笔者两种内镜操作都做过,也为初学者提供过POEM技术建立隧道、剥离、切开、封闭等全过程的视频,观看可点击:经口内镜贲门肌切开术(POEM)一镜到底
从治疗方案选择方面,PBDPOEM都是食管高分辨测压I型和II型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二者2年随访期间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4%92%,凸显出POEM技术的优势,但是一直缺乏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结果。
近期发表在消化内镜顶刊GIE上的文章为我们揭开了长期随访的谜底,文章展示了平均随访7年以上的临床研究结果,共计127例纳入研究,按照基线资料调整了体质指数、Eckardt评分的倾向性匹配,二者具有可比性,如下图。图中也展示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
图片来源于文献1

在主要研究指标即第二次干预时间上,POEM组显著长于PBD组(HR 0.139,95%CI 0.048-0.405);在最坏情况敏感性分析时剔除失访率高的随访7年以上病例,同样显示出POEM组第二次干预时间显著长于PBD组(HR 0.434,95%CI 0.259-0.727),如下图。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1
下图为10年随访期间的治疗失败率,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随访结果来看,POEM组都是优于PBD组的,但是从时间轴进展曲线的特点来说,10年随访时POEM组与PBD组的治疗失败率接近,这可能与POEM组术后失访率更高有关,而PBD组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反复治疗,失访率更低。这一点在再治疗率中有更多细节的体现,2年内随访期间内POEM组再治疗率显著低于PBD组,而在2-5年及5年以上的再治疗率两组相当,患者适应并接受了当前状态,或者去其他单位就诊治疗,这也是长期随访困难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1

两组患者的Eckardt症状评分和体质指数变化是相当的,但PBD组的总干预次数显著高于POEM组,而POEM组的住院天数(4天vs.2天)及并发症更多(13.3%vs.1.5%),研究者也指出POEM术为同一内镜医生操作,具有偏倚性,而且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内镜医生前2年的操作中,随着经验和技术的成熟,并发症发生率越来越低,这也表明了PBD学习曲线短的优势。POEM术也有一些非技术性问题,我们在以往的文章中也分享过,可以点击观看:有必要再学习下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非技术问题

图片来源于文献1

无论是短期效果还是长期随访结果都可以看出,POEM效果显著优于PBD,但是其对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较长,而PBD仅适合于没有充足的条件进行POEM操作的情况。POEM术是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式技术之一,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光明,随着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会有越来越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Gastrointest Endosc. 2024 Oct 28:S0016-5107(24)03634-4.

Endoscopy. 2023 Feb;55(2):167-175. 

Gut. 2023 Aug;72(8):1442-1450. 




今日热点

欢迎关注

Endospread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Endospread
专注胃镜、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