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肠镜检查中这里的病变也是一个容易漏诊的地方~

文摘   健康   2025-01-17 19:24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前两个月时,一周内我们发现了两例患者,都是这个地方的病变,极大可能是近期的上次肠镜时漏诊的,所以觉得很有必要提出来让大家提高警惕。
所以,到底是什么地方呢?点击信封可揭晓答案~


直肠下段特别是近肛管处。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两个病例吧~



Case 1



Case1是70+岁的A女士,首次肠镜是出于体检目的,因为发现升结肠有一枚直径0.8cm的息肉(如下图),建议住院切除,遂住院后于我科行肠镜检查,拟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但是我们经验丰富的钟伟杰老师一进镜就发现了直肠还有一处直径约1.8cm的侧向发育型息肉(LST,见下图)。


因为距离上次检查仅数天,直肠这枚息肉肯定是上次检查漏诊的,还好没有逃过我们钟老师的火眼金睛,和升结肠息肉一并切除了。




Case 2



Case2是60+岁的B女士,她是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患者。这次行肠镜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明确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检查的时候,患者说起自己一年前才做过肠镜,当时没有问题,后来因为便血再做肠镜才发现了这个肿瘤。

但是,这个患者也是幸运的,因为她进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非常好,肿瘤已经消失不见:肠镜下仅表现为疤痕改变伴周边黏膜轻度水肿(如下图),增强CT及MRI均未见肿瘤显示,且术后病理亦未发现肿瘤细胞,达到了完全病理缓解的效果。





一些思考



这两个病例都位于直肠下段近肛管,因为在同一周内出现,所以更值得我们重视。
个人认为,这个地方容易出现漏诊的原因有:
1、进镜前未做肛门指检;
2、进镜时非常心急,想快点到达终点,并没有仔细观察肛管和直肠下段;
3、进镜或退镜时,可能有粪水、粪渣遮掩,影响观察;
4、退镜时过于得意忘形,退镜速度过快,并未完全撑开肠腔观察;
5、退镜时肠腔撑开,但是肠腔空间较大,如果没有进行环绕、重叠观察,仍然容易漏诊;
6、如有其他,也请各位看官留言补充~
这些都是平时我们在做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其实直肠的病变并不是最容易漏诊的,参考丁香园消化时间总结的根据部位容易漏诊的排序情况大致如下:

图片来源于丁香园消化时间


也有文献表明,右半结肠的息肉或病变比左半结肠更容易漏诊。
就我自己的经历:有时在升结肠本来发现一个息肉打算切除的,就在护士准备器材的时候,如果内镜晃一晃,就能发现四五个息肉;然后,也遇见过盲肠被漏掉很大的假凹陷型LST、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息肉经常很难找到、有时进镜能看见,退镜时却找不着的情况。所以,如果一定让我排个序,我也没做研究,很难排出来。但是,我认为,每个部位的肠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共同点就是,都很容易漏诊。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不论在那个肠段都要认真检查。




减少漏诊的Tips



参照丁香园消化时间中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许志朋副主任医师总结了 5 大技巧
1、多次进退镜观察,可以提高腺瘤检出率;
2、必要时应用辅助工具:活检钳、注射针、喷洒管、透明帽等,拨开黏膜和皱襞,使病灶部位更好暴露;
3、在升结肠及直肠部位必要时倒镜观察,建议常规做肛门指检如果内镜角度差,不建议勉强倒镜,会增加结肠穿孔率);
4、< 5mm 的息肉,可以考虑发现时就马上处理,因为病变比较小,进镜时能看到,退镜时可能就找不到了;
5、观察角度及色调变化:注意稍发红、发白等色调变化;特别是周围干净,局部有粪渣附着要仔细观察是否存在锯齿状病变;多角度观察,比如从侧面观察是发现扁平、平坦稍隆起型息肉、LST的有利角度。



参考资料


丁香园消化时间:肠镜检查漏诊误诊?5 个技巧带你避坑!
题图来源于网络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Endospread
专注胃镜、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