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校长在读书会上讲到,多子女家庭中老大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责任感。一个身为老大的书友一听都哭了。
我也想到了我大姐,我家的老大,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责任感的老大。
小时候我们村子里姊妹多的家庭,大都叫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我可想叫我姐老大,但母亲不允许,年长的哥姐,那就是哥姐。慑于母亲的威力,我只能一直叫姐,心里却喊着老大老大。在我眼里老大这个称呼没姐亲,我想从称呼上来表达一下母亲倚重姐的反抗心。
姐比我大6岁,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她也就十七八。但家里有个大小事,母亲常常会找姐商量,听听姐的意见,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关键是亲戚朋友也都说我姐会说话会办事,心灵手巧。
我看不出来。我总感觉那是母亲跟别人说了的缘故。
所以小时候母亲要是不在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翻了天,跟他们三个干架。哥哥和妹子都跟我打,我姐就负责拉架。有时候她也很生我的气,但她从来没打过我们。老妈那时候会让他们三个让着我说:“她死心眼儿,别给她气神经了。”姐笑着说:“你让我们都让她,她没神经,我们都得先神经。”
小时候不知姐的好,当知姐好已到中年。
前几天和姐一起整理父亲的菜圈子,一个老人路过,停下来很激动地对姐说:“你是那个XX吧?你那时候的你学习可好了,小的时候你就可有才华,你现在在干啥?……”
姐最大的遗憾是没学历。但从来没听她抱怨过,她也没有因为学历低而放弃努力。
十五六岁就随着南下的浪潮成了一名打工妹。
很快就从姐的来信中得知她升了班长,拉线长,……
90年的时候她每个月都能挣600多块,零头留着自己用,500都寄回家。为了省邮资,跟同村的姐妹轮流寄,这个月都给你寄,下个月放我这儿寄。
那时候有个场景印象特别深刻。一接到存单,母亲就告诉父亲:“这个钱咱都不要动,全部给她存起来当嫁妆。记住啊,再难,千万不要动。”一接到姐的信,母亲就蹲在地上看,一边看一边哭。一般信都是中午的时候拿,看完信再吃饭,母亲就得买顺气丸。又忍不了吃完饭再看,结果只要有来信,父亲都赶快看看家里还有顺气丸没有。我看那信上都是说的好事,不是长工资了,就是升职了,再不就是哪天放了一天假跟姐妹们聚会了,又到哪玩去了,家里寄的麻页和棉鞋收到了。不知道为啥母亲老是哭?后来自己当妈了,那个感觉就有体会了。
我对姐有了亲近感,是她每年从南方回来都会带一大箱吃的,有各种糖果,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好吃的。一年到头我就等这一回了。有一年老姐还带回来两瓶花了1200买的保健品补脑药,孝敬母亲的,母亲经常头疼。母亲一听价格,舍不得吃,就给我了。我们也不知道这药是只能成人吃还是孩子也能吃。这价格很吸引我,现在知道那是自己吃那么贵的东西很有价值感。反正也经常会头疼的我一颗不剩的全部吃掉了。好像没啥用,后来母亲还是带着我到处寻医问药治疗头疼病。
但是那些糖果,那些存单,那些信,药,是家里面最温暖的记忆之一了。
后来母亲去世,老哥读大学,我读中师,家徒四壁,老姐就把母亲给她存的嫁妆钱都拿出来用光了。结婚后,逢开学老姐还会找补一些钱给我们交学费。
结婚后的前十来年,老姐经历了很多人生大事,每一个真的都是要老命的事。
我自己都难受得无以复加,但是看老姐每次过一段时间,感觉她好像又比原来更强大了,更稳定了。
后来又生了二外甥女,老姐不打工了,在家就做生意卖化肥。从来没做过生意的她竟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好人品,和姐夫一起把农资小店经营得绘声绘色。
我和哥、妹妹后来也都各自成家有了孩子。
老姐的大姐范儿再次显现,不管你学历有多高,你的职场混得有多好,到家都喜欢往老姐家跑。
她能静静地听你说,还能给你出谋划策,你没有信心的时候,她还可会鼓励你。
这么多年我虽然早早走上学习家庭教育之路,但在家里的影响力还不及老姐,连我自己都喜欢往她那儿跑,呆着舒服,踏实,看老姐为人处世就是一部哲学经典。
老姐又干了村里的队长,会认真学习“学习强国”,说话办事一听都格局不一样。老姐知道贾校长办公益读书会,常常赞不绝口,说这是好事,经常让哥哥和妹妹跟着我多读书。后来我又系统化地跟着王纪琼院长学习家庭教育,老姐经常在家人面前夸我:“学过之后就是不一样。”
老姐后来又升到了村支部书记。
每次看老姐处事很丝滑,我都不由赞叹:“这都会?”
“嗯。”
“一开始都会了?”
“不会。”
“不会咋办?”
“学呀。”
都说城市不好混,我要回农村,农村套路更深,要是没两把刷子,你真办不成事。
这么多年终于明白了长姐如母的深刻意义,老大的责任感在老姐的身上最真实的呈现。
感谢家里一直有长姐这个标杆,带着家族努力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