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通过研究父母的灵魂研究世界

文摘   2024-12-23 12:49   河南  


海勇导师说“孩子是身心合一的,他们能分分钟让自己生病。
初一的女孩儿,不太想住校,但住校了。结果一周发烧三次。
爸爸妈妈都是学习升级之后的爸爸妈妈,他们明确告诉女孩儿,生病了就生病了。他们没有就女孩儿生病这个事儿给她戴很多帽子,因为你在学校怎么样了又导致怎么样了,没有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所以生病了,就在家安心地生病。
女孩儿在学校难受得要死要活的,出校门的时候书包都背不动了,然后一到家一进门啥事儿没有了。
“要不要吃药呀?”爸妈说。
“爸爸,我觉得没事儿了,妈妈,我觉得我好了。”女孩儿说。
“咱也得休息啊,那就好好休息吧。”
于是女孩儿在家吃吃这,看看那,放松一下。
“下午能返校吗?”爸妈问。
“我觉得可以。”女孩说。
那就返校了。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

刚开学,女孩请病假的频次非常高,一周两三次。
上周女孩儿又发烧了,是这个月的第二次。妈妈想要给女孩说说这一个月都请了两次病假。还没张嘴的时候,女孩儿已经感受到了。女孩说:“你知不知道我在学校有多难?!你知不知道我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一些问题?!你知不知道我在学校学习遇到了多大的压力?!”
女孩儿的妈妈好震惊,自己只是在脑海里闪现的想法,这丫头可都知道自己想说啥了。在这刹那间妈妈稳定了,跟着海勇导师学习的都在脑海浮现了。海勇导师说过,孩子知道父母的灵魂在想什么。孩子是通过研究父母的灵魂研究世界的,父母是通过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的。
妈妈怔怔地看了女儿几秒,缓过神来,马上坐下来,充满好奇地问女孩儿:“能跟妈妈说说到底发生了啥吗?”
女孩儿看到妈妈灵魂稳定了,就坐下来哒哒哒给妈妈讲了好多。
这一切进行完了。第二天女孩儿背着书包就上学去了。
女孩跟爸爸说:“明天你再来接我。”
“好的呀。”爸爸说。
“等我上完晚自习,写完作业再接。”
“好的。”爸爸说。

海勇导师说,对孩子来说,所有的发生都是极为合理,极为需要的。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带着我们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带着对孩子的期望,让我们失去了真实,让我们不在当下这个情境。于是我们就在我们的期望里和孩子的需要里不断形成对撞、不断地形成矛盾。在这个时候,我们家长不在,孩子的“我”也不在。我不是,孩子的“我”也不是。这个时候问题能解决吗?解决不了。
但如果我们父母稳定了,孩子就回到了当下,回到了此时此刻,所有的问题都有解了。
我“在”这里是解决问题的唯一。
孩子自己也知道,他们很清醒,他们知道自己怎么了。他们在学校遇到了一些压力,马上就有反应了。这就是躯体化反应。躯体反应是孩子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因为孩子的语言很匮乏,他没有办法像我们成人一样,拥有那么多的词汇,拥有那么多的概念,孩子的表达方式太有限了。他们没有办法只有通过生病来表达。

但是我们很多没有学习过的、不懂的家长会以为孩子不能回家,他必须在学校。在学校生病回家就好了是在装病。当孩子请假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严重,家长又没办法,马上又把孩子带到了医院。
精神科诊断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诊断贯穿治疗始终、而错误的治疗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而且,诊断标签会附着在一个人的余生,极大地影响这个人的自我认知。去完医院又找咨询师的孩子会说,他们“是”双向障碍或边缘型人格障碍,或他们“有”PTSD,这就如同基度山伯爵一样,他们被罚在地牢里度过余生。
他们被下了诊断。这些诊断中没有一个考虑到我们的孩子都有的,异平寻常的生存勇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诊断只是描述了他们最明显的症状,从而使像这个女孩儿一样的孩子仅被看作是一些需要被纠正的、失控的问题孩子。
海勇导师说:“回家很自然,在家很自然,返校也很自然。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我们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教育从来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当我们变得自然的时候,一切都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可能性。当我们把一切都融入到自然而然,融入完整里面的时候,一切都云淡风轻,不是个事儿了。
女孩儿主动跟爸妈说:“你们放心吧,我以后请假会越来越少。”

张奋赢
勿忘初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