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高一的男生跟爸爸说:“爸爸,我感觉我学的东西没用,物理、化学以后没用,我想干我想干的事情。我们的班主任研究生毕业的一个月才四千多块,上学都没意思。”男生的爸爸听了不知道咋接话,于是请教院长。
角色扮演,男生的爸爸扮演自己的儿子,院长扮演爸爸。
“爸爸,我上学没用,现在上学还不如我早点干一点儿我想干的事。”
“哎,乖,你原来没说,我没想过,你这一说,我感觉你说得好有道理呀。你还有啥思考,来给爸爸说说。”院长说:“一定要记住,先接着孩子的话,把他拉过来。然后再问他还有啥想法?”
“我想了很多。比如考一中,其实我只是想证明我能考上,而不是我真正想去一中。”
“可以呀,我接受呀,还有啥问题?”
“嗯——嗯——(陷入沉默)我也知道我现在不上学不行,我现在在班里面很靠后,我将就着往前走吧。”
“乖乖,爸爸听明白了,其实你对自己是有失落的,你成绩没那么强,你心里还是想学好类,但是爸爸感觉到你每次努力之后都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是的,有。”
“乖乖,你再想想是不是这种无力感让你当下感觉上学没意思,考学没意思?其实不是上学没意思,考学没意思,而是这种无力感。”
“是。”
这里院长做了个说明:“这个爸爸终于进入角色了。大家要重视这种引导,我稳稳地接住,中间我都给他怼没词儿了。像刚才那位妈妈从物种起源讲到现代,知识量得多大?这位爸爸是不是也是可想说点啥?我能接纳住孩子的这种感受,所以我才风轻云淡。其实,爸爸是听到孩子说完这句话后,爸爸的无力——怕孩子放弃学习。于是无力的孩子碰到了一个无力的爸爸,于是爷俩都可纠结。”
“是的是的,所以我就过来学习了。我这个儿子从小喜欢看书,啥书都看,鬼谷子呀啥的,看不懂看白话文也看。他现在问的问题我真的回答不上来,所以我现在赶快过来学习了。”
“跟着我学习,你都能回答上来。知道为啥吗?孩子知识量多,咱就好好当听众。你说啥都是对的。儿子说爸爸现在人都能飞到太阳上了。咱说,我类个乖乖类,真的吗?现在科技都这么发达了。这就行了。咱不要说,那不可能的,人上去都烧焦了,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你瞅你那张脸,有时候就是咱们太较真、太分对错了,伤感情。赢了对错,伤了感情。
就像我们说的,不要攻击老师,攻击老师失了孩子的心,倒霉的还是孩子,所以咱们得跟老师合作。
这位家长,我刚才让你认清真相,孩子是因为学习带来的无力感。我还给咱做了区分,不是上学没意思,而是每次你努力之后取得进步慢而感到很无力。因为无力所以才会感觉到上学呀学习呀没意思。
所以,孩儿,你想不想把分儿怼得高点儿?”
“想。”
“那爸爸跟你探讨一下,也不是定论,咱爷俩聊一小会儿,你愿意不?”必须把孩子圈过来,把父子俩弄成一伙儿的。咱不要说服孩子,教育孩子,指导孩子。
“愿意。”
“爸爸40多了,也上过初中高中大学,心里很清楚,人这一辈子想成事,必须有高人指点,你能接受不?刘备想成事,没有诸葛亮行吗?朱元璋想成事,没有刘伯弼能成事吗?爸爸想给你配个高人,专门指导下你的学习,给你出谋划策,替你分忧,助你成长。你就是太子,我给你配个太子太傅,等我嘎了之后,你能登基你就是新君,派个人辅佐你,你愿意不?”(当父母的都要学会说这段话,指不定哪会儿都需要说了)
“愿意。”
院长继续做个说明:“接下来,咱就给孩子评估一下,如果心理行为有问题,咱该咨询咨询。咨询不愿意的话,我引导他做测评,如果没这些的话,我引导他上青少年实操班报人生导师。但我说报班儿了吗?说做咨询了吗?我说的是你是太子,给你找个太子太傅辅佐你,你愿意不?”
院长接下来进入角色说:“乖,你现在高一,咱掰着指头数数,高一高二高三,现在不管咱成绩再差,咱是不是还有两年类?总比现在就是高三强吧?咱高一,再难再难咱还有两年的时间,关键是爸爸学习也不那么厉害,也不是学霸,你正在努力苦苦挣扎,咱爷俩现在都难受。干脆我专门给你找个老师给你做个学情测评,咱数学哪好哪不好,咱英语哪好哪不好。可能你的语文水平是初三,英语水平可能是初二的,你上着高一的课你肯定难受。咱找个老师,跟带你体检一样,咱看哪有问题,弄清楚了,咱有目的的、有方法的提高自己,你觉得爸爸这个策划咋样?”
“可以。”
“那咱这个周末回来,提前专门找个高手坐那儿聊聊,看他水平咋样。行,他就可以辅佐你了,可以吧?”
“好。”
“好好听课去吧。”
“好。”
家长不一定得有全面的知识,但家长一定得具备接纳和承载孩子各种问题的能力,得做好定海神针,才能云轻云淡。家长得会用接话技术、双圈理论、缓冲性语言引导孩子。不然,指不定哪会都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