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成都大运会期间,收荒匠都掌握了一门外语。

楼市   2023-07-21 18:18   四川  

记得早先少年时,我们坐在三年二班的教室里,阳光从窗外洒进来,打在班花的侧脸上,青春的绒毛在学渣的眼神中逐渐拉丝。我们翻开花菜卷一样的英语书,为自己的深情标注下类似的汉字注脚:

“买割儿,埃拉唔优。”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偷懒的方式大同小异。

彼时操着18线县城口音的英语老师,用自以为的伦敦郊区口音骂我们:

What the fuck?就你们这样也想考上好大学,我真的是三克油。

为了办好从21年穿越到23年的大运会,组委会可谓是煞费苦心,同时广大市民也感觉到了他们的焦虑,不但要原地扫盲基础英语,还要把某条街道上所有招牌的汉字换成拼音。

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待客之道无可厚非,但用力过猛就透露了某些基层干部执政时的心态。

还好叫停了,可能领导的领导更高瞻远瞩,更文化自信。于是那些压克力的拼音字母就和早先在南三环种下的成株玉米一起,成为我们这座城市发展历程上的某种象征。

没关系,及时叫停也是进步。因为文字不是沟通交流真正的触点,文化才是。

和毛子们的关系拉扯了几百年,农耕文明开启不了大航海时代,但曾经的丝绸,茶叶,瓷器,香料还是贵到欧洲的贵族们起了杀心,语言不通没关系,他们的祖先用坚船利炮进行交流。

历史种种不必再述,尽管走出大英博物馆的国人心情沉重,但回到自己的主场,就算是古希腊众神相约而至,心情也不必过于荡漾。

因为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候的中国,也不是1896年访美后自闭到一言不发的李鸿章。无论八国联军以什么样的形态和伪装到来,中国人的价值观一贯朴素:朋友来了有二锅头,敌人来了有歼二十。

扯远了,反正来就来吧。不用像大爷一样伺候着,让他们有一种“来都来了”的心态就行。

我保证成都餐饮界的老板们就可以轻松拿捏他们,无论是小面,麻辣烫,冒菜还是火锅,都可以让他们在不打标枪的情况下把标枪扔出世界纪录(当然变态辣和爆炒双脆可能不在上述范围)。

让他们去三星堆仰望历史的纵深和未知。听不懂不用管他,自己准备步步高升学习机,哪里不会点哪里;

让他们去熊猫基地看花花,排队两小时,尖叫三分钟,花花面前,众生平等;

让他们去建设路吃鸡翅包肥肠,不要担心油腻腻的街道传到外网,那是中国美食文化的包浆;

让他们去太古里逛逛,让妖王张桐桐把三大件抡圆了告诉他们什么叫一座城市的包容力⋯

让他们在成都的街头走一圈,直到所有的金牌都留在东安湖畔。

算了,这样想也不好,该人家拿的铜牌还是要让人拿走。

作为普通市民,我觉的每个成都人对大运会的感知,有一条明显的界线,那就是有没有收到组委会发的大远会大礼包。

​(上图为正版大运礼包)

收到礼包的朋友,就有一种被组织上承认了的感觉。从此你就自然进入大运观众的方阵,为大运会激动万分,摇旗呐喊,整齐划一地传递某种东方的神秘力量。

而还没有收到礼包的,就还是走在成华大道上的路人甲,孤独地走向自己的二仙桥。

或者像一号线上的社畜们,每天除了在上班路上对陌生异性左拥右抱,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成都男神李贝贝用千年老痰气泡音卡出那句slogan。

不吃火锅,就吃XX。



中国人需要被组织上认可,不然就不能像一块象素格一样嵌进一整块大红的屏幕。

但今天的中国人更自信,多元,开放了。尤其是成都人,可以说是中国人里的显眼包。一份大运礼包,都意淫到茅台,苹果手机和房产证了。

(下图为网友们的段子P图,不信不传,仅娱乐)


这样自嘲玩梗的美好幻想,和大运会期间的一些槽点形成对冲,让大家的情绪趋于平静。

平静是一种境界,它不是一条无动于衷的直线,而且历经起伏跌宕之后的平衡。平民,官方都需要。它表达,聆听,反思,矫正。用行动接纳内心所有的澎拜和抗拒。

它让人最终不分彼此,像一条老街一样生动,鲜活,自然,流畅。不焦不躁,不卑不亢。

无论谁来,都将臣服于它沉淀出的隽永时光。

私人微信:tangcupaigu572387


文中图片或视频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何大
在呜咽中嘻哈,在淡漠中淋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