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暴涨暴跌,都是怎样的轮回?

文摘   财经   2024-10-17 08:15   美国  

2024年9月24日那个周二以来,每一名A村的战士,似乎都有一种“一眼万年”的感觉。不过,这不是思念,而是明明只是几周,感觉却像过了一万年那么久。也是,在这极短的时间内,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极致波动。

然而,事实上A股向来不缺乏这样的波动。在我看来,这似乎就是注定的轮回。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过去的30余年。

1990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当年12月底,历史上第一轮牛市爆发。

26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从100点涨到了1429点。这是什么概念呢?美股从100点涨到3000点用了100年,但是我们大A仅用了两年就从100点涨到1400点以上,也就是说涨了14倍之多听说那时候的A股就跟捡钱一样,天天涨,一望无际地涨。

但是,从1992年5月26号到达1429点的高点后,市场连跌六个月,指数最低跌到了386点。所以1429点买入的童鞋,平均损失高达73%...

不过,那轮牛市并没有完结,市场大约花了半年调整到386点,然后又很快开始新一轮的上涨攻势,仅仅三个月又涨到了1558点,创出新高。

这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93年。1993年-1994年,是我原来本科学期期间非常浓墨重彩的年份(我现在也常遗憾当年没有在课程外尽量多读一些旧报道旧资料)。那个时候,通胀是一个核心关键词。很多朋友现在反馈,当年父母给买的的保险,年回报超过8%,甚至能达到13%或更高,这就是时代的产物。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1993年2月监管层开始加息。“暴涨之后必有暴跌,或者说暴跌之后会有暴涨”的基因,可能就在那个时候埋下了。从1990年年末开始,2年多的牛市就此消亡,伴随着加息,A股开启了暴跌之旅。新生的股民们第一彻底体会到了A股的痛感。

事实上,94年我们汇率并轨,商品房改革,下海潮,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等等。回顾往昔,那真是峥嵘岁月,那是潮起潮落,社会巨变的岁月。

我刚入行的那些年,我们不少前辈还常常提及那个岁月,聊起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子时,都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我从他们的描述中有一个核心收获,就是“新事物”。对于彼时的中国而言,股市是个非常新的事物,他们和我说,所有的新东西,都很容易被爆炒。不知道你怎么看?

暴跌以后,A股开启了第一段长久的沉寂。那时的交易系统远不如现在发达,很多老股民都有去券商营业部“上班”的经历,在那一段沉寂时光,证券公司门可罗雀,A股似乎被遗忘了。

时间来到了1996年年初,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创下两年新低——512点。但这个时候,经过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已从过热状态渐渐软着陆,各项通胀数据都逐步回落。市场,似乎来到了一个新的分水岭——降息周期即将开启。

事实上,股市在农历年前就有动静,春节前最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突然上涨3%,然后节后继续大涨,证券公司交易大厅开始活跃。

1996年4月21日,在上交所五次会员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传达朱镕基副总理新八字方针“稳步发展,适当加快”。管理层的态度,对于股市的上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6年4月18日,沪指已经重上600点大关,八字方针适当加快了沪指的节奏,4月26日沪指一举攻克700点。  

5月1日,央行下调利率的消息正式公布,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下调利率,存款利率平均降0.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0.75个百分点。股市借利好出货,短期下挫(我们最近的调整会不会是当年这个节点的重现?我不知道)。

但是沪指很快卷土重来,6月26日冲破800点阻力位,收盘在801点。8月23日,央行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又平均下降了1.5个百分点。消息传来,沪深两市高开,到9月的交易日结束,沪市在700点至850点升降。  

“十一”过后,沪深两市继续跳高开盘。10月11日,深成指首次突破3000点。到10月29日,深成指最高达3651点,沪指最高达1038点。从1月19日到10月29日,翻倍了。

于是,监管层又出手了。从1996年10月下旬开始,监管频繁发文,媒体疯狂带节奏,总结起来就是“股市有风险”!股市从11月开始调整,11月21日,沪深两市大阴线报收,沪市收在940点,深成指收在3865点。

但是,狂热的股民又如何能被这么几个文件给劝退?市场再次卷土重来。1996年12月12日,深成指达到4522点,沪指在12月11日达到最高点1258点。两市成交额在此期间也创下300亿元至400亿元的巨量。 在此期间,监管从未停止发声,行业处罚频出,美股调整,但是狂热的股民选择了忽视。

1996年12月15日晚7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全文宣读了《人民日报》12月16日将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以下简称“特评文章”),题目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 央视滚动播出,各大媒体转载。

以上监管操作,史称12道金牌。其实,12道金牌初期股市依然火热,但是连发12道之后,股市终于熄火,此后一地鸡毛。大家应该都还记得2015年的千股跌停,但是和1996年股市暴跌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特评文章后的第一天,1996年12月16日,很多股民一大早就赶到了营业部,除1只新股以后,所有614只股票(A、B股和基金)全部封在-10%的跌停板上,指数直接跌停,K线是一条向东行走的直线,全天成交额仅21.13亿元。

但是,每次牛转熊,和初期的牛回头类似,和上一轮的牛市尾声类似,依然有一次回抽。1997年,股市再次可观反弹,此后市场才进入长久的沉寂。

然后时间来到了1999年。其实这个年头,更有看点的是美股。我上个月去洛杉矶拜访一位福布斯排行榜上有名字的富豪,她还在和我聊互联网泡沫期间的故事。

我找到了一篇CNN2000年8月8日的报道《Cisco beats Street》,思科财报显示其1999财年第四季度的收入比1999年同期的 35.6 亿美元增长 61% 至 57.2 亿美元,约超过预期的54.7 亿美元;净利润从1999年同期的 7.1 亿美元(合每股 10 美分)增长 69% 至 12 亿美元(合每股 16 美分),超过预期的 15 美分。(美股财年由上市公司自行决定,有些会甩到第二年)

根据思科4600 亿美元的市值,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彼时思科的股价比其 52 周(一年的时间)低点上涨了一倍多,比 1998 年 10 月上涨了四倍多。当年的思科,高科技,高利润,高成长,一如当前的英伟达

但随后,思科股价的滑落的速度远超想象,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不到一年的时间。思科的股价走势也像自由落体一样,从2000年3月的82美元跌到了2021年3月的18美元,跌幅高达80%。思科的市盈率很快就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跌到25.6倍。

这波的A股走势,和美股相似。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上涨4.64%。在网络股的带领下,大盘一个月上涨了65%,A股历史上第三波牛市行情就此开启,史称519行情。

在长达2年的沉寂以后,监管层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官媒发声坚定信心,规范发展。1999年6月,监管相继宣布降息和降低印花税。

和美股互联网泡沫前的走势交相辉映,A股所有和互联网相关的股票都被炒上了天。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最高达到2245.44点,这是某一轮牛市的终点。在市场到达这个点位之后,A股一个月暴跌了13.42%,然后开启了长达四年的漫漫长熊。

到了2004年,你以为大盘已经跌了三年,应该跌的差不多了吧?不好意思,加速跌,大盘这一年又跌了30%。是不是有点类似于今年9月24日前的走势?

然后,2005年,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拉开了帷幕。在改革以前,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被分为流通股非流通股,这是体制特点下A股的独创,但与之对应的,是市场相关股东之间利益的不平衡。这波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度弊端,保护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成就了新一波牛市。

但改革初期,由于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股票供应增加,A股的反应反而是继续下跌,上证指数一度跌到了998点,较2001年再度腰斩并破整数关口。但,有新低,就有新高。触及新低之后,神秘力量入市,大盘直线拉升。

这波“股改”红利,我算是亲历了部分。我那会已经在实习,然后就听隔壁的同事天天给客户做情绪按摩。他们对跌了的客户说,是浮亏,莫慌!对涨了的客户说,你如果有点担心,就落袋为安吧。说实话,投资能力没怎么提升,但是我的情商是确实有提升的。

当年最火的策略,应该就是埋伏st股,只要还没股改,那么就有股改-停牌-暴涨的可能。也正是这次“制度红利”,促使以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开始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当时,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是11.3%,2006年是12.7%,2008年达到了14.2%,高增长、低通胀的完美发展状态叠加上改革释放的巨量红利,A股开启了历史上最惹人夺目的牛市,出现了以王亚伟为代表的明星基金经理。

解构一下,这波牛市开始于“五朵金花”,即煤炭、汽车、电力、银行和钢铁。可以看到,这些都是国资重点涉及的领域,且兼顾了股权分置改革和经济增长这两大风口,用现在的话就叫做“概念”或者说“赛道”。

2006年,银行板块一年上涨了1.7倍,有着“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于2006年10月份上市,短短一年之后,就上涨了近3倍。伴随着“五朵金花”的盛放,市场上的其他板块也争相上涨,一度到达“随便买一只股,明天大概率都会涨停”的疯狂状态。

实际上,我还是很怀念那个年代的。固定收益类的理财收益很高,买刚兑的信托一年收益超过10%太容易了,闭着眼睛买套房子,后来都是翻好几倍。反正只要有点理财的意识,都是呼啦啦地赚钱。因为什么?因为那会儿出口猛增,经济高速增长,一切欣欣向荣。

不过,上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危机正在悄悄来临,许多追高进入而不知风险为何物的投资者将会迎来史无前例的暴跌。

2007年,央行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胀和股市泡沫,选择了加息,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六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迅速收紧(和此前的美国货币政策举动怎么如此相像,那美股的下一波又会如何?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上证指数应声从6124点掉头直下,期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受到影响,而我们的货币政策仍然从紧。于是,股市猛跌不止!就这样,上证在2007年10月16日摸到6124点后,最后跌到了1664点,下跌超过70%!暴涨暴跌留下了无数股市语录,比如下面这些:

  • 6124点的时候,市场极度亢奋,逢下跌便有观点说“千金难买牛回头”;

  • 等跌到5500点,市场上主流的观点是“短线回调是为了更好上涨”;

  • 到了5000点的时候,市场观点是“长期铁底,大胆买入”;

  • 到4500点的时候则是“大盘已经跌无可跌了”;

  • 4000点的时候是“中线建仓机会来临”;

  • 3500点的时候是“目前点位不宜盲目杀跌”;

  • 3000点是“印花税行情,政策铁底”;

  • 2500点是“八成机构认为大盘已经见底”;

  • 2000点的时候是“永远不可能跌破”;

  • 而到了1800点,则变成了“中国股市已经没有希望”;

  • 1664点的时候是“中国股市必须推倒重来”。


2008年三季度,监管层出手了,从鼓励回购到停止新股上市再到下场抓人,接着,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四万亿”作为一针强心剂救回了悬崖边的A股市场。反弹来了!从2008年11月最低点的1664点回涨到2009年8月的3478点,7个月翻倍的修复让A股走出了熊市,然后再反手走入漫长而缓慢的下跌。

2009年反弹之后,上证指数一路缓慢震荡向下,一直持续到2014年三季度,长达5年的缓慢下跌,指数从3478点跌到2000点上下,正如一直苦苦坚持的投资者说的那样,市场需要一个牛市来一扫5年的阴霾

当时我已经在北京金融街办公。我有个同门的师兄在会里。我们有时候会约午餐。师兄跟我说,买一点吧,我想师兄你找我帮忙吗?

然后,行情就悄无声息地来了。最先启动的是创业板。2013年底,4G的出现标志着移动互联时代正式到来。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没有?最早我们是在电脑上淘宝的,后来慢慢地用手机随时随地购物了,从PC到移动互联就是在那个时候。

这波技术变革带动了创业板上涨,就在大家以为创业板行情要走完的时候,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叫新国九条,提出了注册制改革、沪港通等新政策,被激发的投资热情一扫资本市场5年的颓势,牛市来了。

市场从2014年7月的2000点左右一路涨到2015年6月的5178点,这轮牛市出现了大量的“妖股”,一个典型是暴风影音,2015年3月暴风影音上市,实现了40个交易日37个涨停板的梦幻涨幅,股价从7元涨到了327元。

这轮上涨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场外配资,也就是机构借钱给投资者加杠杆炒股,因此也被称为“杠杆牛”。大名鼎鼎的恒生电子,大家还有印象吗?

2015年5月,上证指数来到4000点,有机构喊道“4000点是牛市起点”,仅仅一个月后的6月,监管机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取消场外配资。杠杆牛,取消了杠杆,那么牛也就不复存在了。上证指数又从5178点跌到了2600点左右,并且出现了千股跌停,毫无流动性的局面。

面对大规模下跌,国家队再次出手救市,直接号召银行债性资金输血,要求券商直接出资投资蓝筹股稳定市场,并停止股票上市,再推动养老金入市,最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终于使得市场企稳,2015年底反弹到3500点左右,一年后国家队因救市收益不少,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写这个公众号,我还记得我介绍了国家队是怎么赚钱的。

从2016年到2019年,市场一直处在到了3500点左右就下跌,到了2800点左右就反弹的箱体震荡,规律性非常强。

当然,也有例外,唯一的例外在2018年下半年,政策层面的高压使得资本市场萎靡不振,金融反腐、去杠杆和监管层面的严格监管使得上证指数一度跌到了2440.91点,市场一片灰暗。也就是在2018年11月,我们建设了老雪球(蛋卷组合)。

随着2019年年初的放松,情绪逐渐恢复,指数又在4个月内反弹到了3200点,迎来了2019年的小牛市,当前的蛋卷组合和我们选择的基金都才对了风口,消费、医疗、有色,以及后来迎风飞扬的新能源,我们小小经历了一波结构性赚钱行情。

此后,我们经历疫情,我们疫后复工,这些明明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好像已经很久远。有一天,我们似乎突然发现,好日子远去了。人们记起了,有人说过的那句,今年将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我们开始步入另一场煎熬。

如果说,2015年千股跌停,是我们这一波人的伤痛。那么那也是一种快刀斩乱麻般的疼痛。毕竟2016年股市恢复流动性之后,就迎来了估值修复。

对我们这波人来说,真正的难熬是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那是一种绵绵无绝期的疼痛,钝刀子割肉,似乎永无止息

如果说2月初,因为微盘股流动性问题深跌然后带动一波反弹,给A村的参与人员带来一点底部反弹的期望。那么八九月份再创新低的时刻那才是真正无尽的黑暗。虽然前述A股历史上的黑暗其实都差不多,但是处于当下的我们,楼市深度回调,经济增速放缓,工作压力增大,薪资不稳,各种螺旋下行的信心消散,那才是真正的煎熬。

然后平地一声惊雷似的,2024年9月24日重磅组合政策出台(详见《跌30%不动声色,涨3%坐立难安?》),A股猛涨两周,但随后暴跌。因政策而起,这一点与历史惊人地相似,但是行情的速度却是不同的。

这里大家可能有两个问题,一是事实上地产调控政策放松,降低利率等等政策一直在出台,为什么那个周二就是不同呢?主要取决于政策的力度,新工具的创设,以及监管部门的组合出场,代表了一种决心。二是行情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我觉得这和社交媒体——网络传播比以前都更加迅速有关系,以前股市的信息从股市传导寻常百姓耳中有一个过程,现在大概1-2周就够了,甚至几天。

那么从前述的每一个轮回来看,这波暴跌更可能是一个过程,毕竟刺激政策还没有真正作用于实体经济,比如股市上涨,居民财富增值,消费信心修复,房市止跌,经济增速恢复,所以后续应该会有持续的政策出台,我们可以保持观察。

回顾这些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真正意义上的大牛市都和大熊市相伴而行。重磅政策利好通常是暴涨的导火索,不过背后通常是极致的暴跌以及经济层面的一些动因。暴跌的开始,往往伴随着政策刺激,每一轮牛市过后,通常都是监管高压,然后一地鸡毛。所以,在低迷的时候坚持定投,不离开市场,反而可能有一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好处,接飞刀不容易,但是定投可以抹平成本,反而可能会有收获

第二,“牛短熊长”是有历史支撑的,但牛回头和逃生窗口也确实存在。牛市初期往往会有一个获利了结窗口,在操作上要能有一些定力,能抗压,如果不能抗压,那么第一波获利了结以后就不要再因为市场鼎沸而买入。因为第一波获利了结是最安全的,不管是小牛还是大牛,这都是肉。实际上人性的疯狂,往往会超过你的想象,这届股民并没有比90年代更疯狂,那些套在山顶的人都是后期禁不住诱惑进去的。不过,每一波大跌开始后,通常也有反抽,这个逃生窗口利用得好,也能保太平。

第三,每一个涨跌周期都会呈现新的特点,而“新”本身往往容易引发行情。不管是A股市场刚开设,基金刚创设,还是股改开始,创业板设立,三板,科创板,北交所,种种新东西似乎总容易有行情。因此每一波都得观察有没有新东西出来,每一波市场的推动因子是什么,往往最后也为成为行情直下的原因。

历史在不断演进,但历史也总是惊人地相似,我们每一次都会好奇这次会如何?没有人知道。但是其实我更想知道,A股中会不会有一个微软?让我们在形而上的虚无中,找到真正的价值锚。

好在现在工具越来越多,我们有很多跨境的产品工具,可以全球市场分析,全品类选择。但从历次暴跌的历程来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永远留足生活费用,才是有持续性的好原则。

--END--

备注:部分资料信息来自于网络,部分数据可能与行情软件有出入,若有差错请联系修改。


更多辣妈的热点文章:

  1. 炒股影响工作怎么办?

  2. 盘前必读:关键时刻如何操作?

  3. 跌30%不动声色,涨3%坐立难安?

  4. 美联储终于降息!这操作是利好吗?

  5. 围观美国大选总统辩论,现实才是最精彩的剧


欢迎关注辣妈其他公众号:

  1. 辣妈有观点:不定时发布辣妈近期看到的好文,好观点。

  2. 辣妈会投保:帮助你智慧投保,为美好的生活保驾护航。


辣妈有财商
易读的专业理财资讯,直白的辣妈嬉笑怒骂,八卦的城市生活百态,真实的时代崛起缩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