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周回来上班了。北京几周加长途飞行,直接就感冒了。所以主因是长途飞行吗?
我觉得应该就是在北京社交强度太大了。光机构就见了十几二十来家,医院去了十一趟,还有同事朋友饭局。
事实上,高强度的社交,每次都是专注的输入和输出,对气血的消耗应该是很大的。小金猪(就是写《楼市调控松绑,虽迟但到,这次行情怎么走?那位》给我带了生脉饮,我喝了一盒,但还是没抗住。
去年刚来美国上班的时候,特别不习惯。我最不习惯的是去超市,货架上的东西不知道啥牌子干嘛用的,就算知道也不知道疗效,比如饼干,哪个好吃?要是在中国去沃尔玛,那货架上大部分东西都是体验过的,没体验过的可能就是没啥兴趣,所以拿了需要的就走嘛。但是在这边购物就很痛苦,买啥都要看一下,然后想买的又不知道摆在哪里。后来去华人超市体验才好一点。
所以,我现在挺理解从闭塞的地方刚到一线城市那种应接不暇,如果钱再不够,那真的是无力感满满。因为我有一天就想,我把Safeway或者Costco里每样东西都买一份回来试一下得花多少钱?但本地同学其实也有很多没体验过的商品,只不过他们几十年不去买,就是没啥兴趣或者不需要,不会有我这种感觉。
当然,不习惯的地方还有很多,医疗,食物,社交,等等。但是我今年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好像也没那么痛苦了,时间似乎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东西,它让你慢慢忘记不适,它让你适应养出新的习惯。
首先就是路上车和行人没有那么多,不拥挤,感觉好多了。当然,不是说美国哪儿都地广人稀,像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也是行人横穿马路逼停汽车的。
其次是没有那么强的社交压力,大部分商务活动都会提前1-2个月安排,所以时间一般不会冲突,不会出现总在赶场的情况。然后线下私人活动就更自由了,提前计划,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毕竟朋友也没那么多。
然后食物可以很简单,我就直接超市买点洗干净的蔬菜,倒点沙拉酱就吃了。蛋白质就空气炸锅搞一点鱼或者鸡胸肉。碳水就啃两片全麦面包。如此简单,但食物也营养俱全,不想做饭完全可以不动锅。
所以我突然就想试试40天无社交生存挑战。班肯定是要上的,商务活动也得参加,所以同事还得见,但是除此之外,不拜访朋友,不约私人饭局,试试能撑多久。现在已经撑了4天,这对于我这样的童鞋来说,那还是很难得的安静时光。
那么精力空余下来干嘛呢?我想看看书,更重要的是研究一下下半年的投资主题。其实做投资需要很多阅读时间,也很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比如宏观经济,需要关注政府政策,收集数据,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分析;个股分析,则需要阅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各类公告,研究生产经营情况和上下游企业,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了。
近期我会重点研究美债配置策略。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在美国的命题,因为美国人民定期存款有5%,股市逆天地不错,他们都懒得想。我回北京,看着绿油油的大A,群众的心声是,我们就没有什么能赚钱的策略了嘛?
美元利率已经在高位维持了一段时间。后续,早一些晚一些,美联储应该也要步入降息周期了。目前的美元债券,一方面票息高,基本上在5%靠上,另一方面降息还能推动债券交易价格上升,双重盈利因子叠加,期待能够迎来美元债在周期中的一次牛市。
当然,这波机会是前面2-3年大跌,跌出来的。美元债策略虽然能有一个相对高一些的预期收益,也是有亏本和波动的风险的,所以非常需要甄选标的。
那对于那些只想赚确定性钱的朋友,就想保本稳收益睡得安心,可以考虑缴费期限较短的保险产品,比如增额终身寿险,或者年金类产品。从前我介绍保险产品,只是从保障的角度,没想到如今人民币投资收益率竟然低到连我都从保险产品中找理财替代品了。还别说,效果应该还不错,大家可以详细看看这篇文章《用保险替代定期存款,开展跨周期套利》,保本3%。大家,似乎也慢慢养成了追求固收产品3%收益的习惯。
这边的华人朋友,大部分没有那么鸡血。据说是反正语言也不好,职场再怎么拼改善也不会很大,所以大家都生活工作平衡点。当然,这也是因为社会节奏容许这种平衡。
习惯一些后的我想想,这样似乎也挺好。总体来说,我觉得人可能也是需要一个比较稳定且强度不要太大的日常节奏,安全感更强,也不耗气血。所以,长途飞行什么的,最好少一点,航空公司贵宾卡我不想要~
A股经过连续调整,又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刻,毕竟3000点保卫战又失手了。所以,又是一个套利区间。就看能不能救起来,资源够不够!平台今天发车金额提高了,是1800元成长精选,也是摊薄成本的需要。
安新组合平台发车1000元,可能更多的是强制储蓄的概念。这个组合走得还真是挺稳的,流动性又好,我觉得自己买少了。
--END--
更多辣妈的热点文章:
欢迎关注辣妈的其他公众号:
辣妈有观点:不定时发布辣妈近期看到的好文,好观点。
辣妈会投保:帮助你智慧投保,为美好的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