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3个肾病指标,可惜多数肾友只看第1个

文摘   健康   2025-01-02 18:36   河北  

封面来源:我院检验科

刚患肾病的“新手”,以及不太关注肾内前沿领域的人,经常会对肾病相关的检验指标产生误解,或是理解有偏差。以致于出现“降肌酐”“消潜血”“尿蛋白至上”等错误观念。

对指标有误解,就可能会舍本逐末,求医问药误入歧途,幡然醒悟时肾功能已经严重衰竭。

那么,哪些才是慢性肾脏病的关键指标呢?主要有3个,可惜多数肾友只看第1个。

一、导致肾衰竭最常见的指标:尿蛋白

尿蛋白的重要性,肾病朋友们都比较清楚了。这里要提醒的是:

不要看重尿蛋白定性(尿常规中的加号“+”),也不要看重尿蛋白的浓度(化验结果后面的单位是mg/L或者g/L之类的,用容积做了除法的,是浓度单位),既不准确,也很难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专业的肾科临床工作,看的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尿蛋白组分。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衡量尿蛋白多少的最准确的指标,尿蛋白组分是分析尿蛋白各个组成成分最精细的检验项目。根据这两项检查,才能制定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案。

二、对肾病患者危害最大的指标:血压

许多肾病患者每次检查就只顾着看尿蛋白。确实,尿蛋白是肾病最典型、最普遍的异常指标。

不过,对肾病患者危害最大的指标不是尿蛋白,而是血压!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在包括中国以内的东亚,以及东欧、热带拉丁美洲和西撒哈拉非洲的国家中,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损害最大的因素是高血压。

60%的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病理往往更重,用药反应普遍不佳,病情进展风险更大。

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进展速度,要比尿蛋白快得多。高血压不仅可以像尿蛋白一样使肾病呈渐进性进展,还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肾衰竭,而且可引起心血管病——尿毒症最大的死亡原因。

可以说,高血压直接掌握着肾病患者的最终结局。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即使是老年人,也应尽量达标:控制到130/80mmHg以下。近两年的降压试验中,肾脏与各器官综合结局最好的受试者是将血压控制到了125/75mmHg附近。

三、评价肾功能最准确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

不是血肌酐。

虽然目前肌酐还牢牢把控着肾功能化验单的老大之位,但它已经暴露了不少缺陷:

提示异常的时间偏晚,可能耽误治疗时机;各人基础肌酐值不同,不能统一标准;容易受到干扰而忽高忽低;不能判断尿毒症的严重程度等等。

所以单纯用肌酐来评价肾功能,经常不准确,评价肾功能最准确的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

而且,肌酐是一种毒性很小的小分子,它本身对肾功能没有什么危害,有很多肌酐高达2000μmol/L或3000μmol/L的患者并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毒性大的是呱类、吲哚类等物质。

非要降肌酐,那也容易,爱西特、尿毒清、羟苯磺酸钙、素食等等,甚至变性手术,有一百种方法能降低肌酐,可是这种肌酐下降有用吗?很多情境下“降肌酐”是一种取巧行为,只是化验单数值看着好看,不能恢复肾功能,该来的并发症还是会来,最终依然需要透析来维持生命。

慢性肾衰竭要做的关键是解除病因、提升肾脏血流,才有利于改善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而不是单纯地降肌酐。

肾友们如果还有肾脏病问题,可扫码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

天天说肾
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丈夫、儿子,无论您是同行还是患者朋友,我都愿意与您一道分享我的所思所得,与您共享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