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常见肾病,尿毒症风险排行榜

文摘   健康   2025-01-26 18:45   河北  

一种肾病的尿毒症风险是大是小,主要参考两个方面:
1.自然状态下的肾功能下降速度
肾病在早、中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肾友发现不了就无法用药干预。自然进展速度越快,尿毒症风险越大。
2.药物敏感性
对药物敏感的肾病,治疗效果更好、尿毒症风险更小。反之则风险更大。
常见的20种肾病,按照尿毒症风险大小,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一、风险最小:

1.无症状血尿
2.薄基底膜肾病
3.肾囊肿
这三种肾病一般不影响肾功能,无需用药。(伴有特殊情况的比如少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另外考虑)。

二、风险较小:

4.微小病变肾病
这是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病变、仅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足细胞足突发生融合的肾病。
虽然尿蛋白很多,会有进展风险,但水肿明显、就诊率几乎100%,治疗都比较及时。而且药物敏感性好,治疗效果普遍不错,唯一要担心的是蛋白尿复发问题。
5.儿童紫癜性肾炎
大人小孩都可以患紫癜,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可以累及肾脏。小孩的紫癜肾一般预后较好,有很大希望完全治愈。
6.尿酸性肾病
高尿酸引起的肾损害,在进行降尿酸治疗后,可以阻断肾功能进展。
三、风险中等:
7.系膜增生性肾病
比如IgM肾病、IgG肾病等等。病理活检可以看到,肾脏的系膜区沉积了IgM、IgG等致病物质。
其中IgA肾病独立了出来,是肾炎的主要类型;IgM、IgG肾病中有部分患者尿蛋白较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8.IgA肾病
病理活检可以看到,肾脏的系膜区沉积的致病物质以IgA为主。大多数患者的尿蛋白为轻到中度、并伴有血尿,大量蛋白尿为少数。
9.成人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大人和小孩的预后有明显差异,成年人普遍比儿童更严重一些。
10.膜性肾病
肾脏的基底膜发生了病变,尿蛋白往往较多。有1/3的膜性肾病患者,激素/免疫抑制剂无效、尿毒症风险较大。
11.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和肾间质受到损伤,多由肾毒性物质引起,尿蛋白不算很高,但肌酐可能升高。早中期进展风险小,晚期进展风险大。
12.高血压肾病
得益于降压领域研究得比较成功,降压方法也比较成熟,早期的高血压肾病一般都可以控制住、阻断肾功能进展。但也有部分患者不重视降压,发生重度肾衰,尿毒症风险会骤然增大。

四、风险较大:

1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一部分肾小球、或是肾小球的一部分血管发生了节段硬化。硬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变,是细胞死亡后留下的“遗体”。
该病尿蛋白较多,而且应用激素、尤其是复发后再用激素的反应经常较差。
14.肾淀粉样变
肾脏内出现了像淀粉一样的致病物质,中老年人多见。虽然名字叫淀粉样变,其实不是淀粉而是变异的蛋白质,同时攻击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进而可以引起肾衰。
五、风险最大:
15.膜增生肾病
又叫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病,相当一部分属于C3肾病。病理活检可以看到,系膜细胞和基质出现增生、并插进了毛细血管内,形成“假基膜”,真、假两层基膜形成“双轨征”。
该病进展快、并发症多、药物敏感性差。
16.新月体肾炎
多种肾病都可以出现新月体(毛细血管壁破裂,血管内物质流出、并沉积于球型的肾小囊内壁而形成一弯新月一样的结构),新月体超过50%则称为新月体肾炎。进展很快,可以在数月内丧失肾功能。
17.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引起的肾病,肾损害因素多、并发症多、进展较快,尿毒症发生率也高。
18.狼疮性肾病
红斑狼疮引起的肾损害,进入活动期时肾功能进展很快,可累及多个器官,病情危重。
19.安卡相关性肾病
安卡,即ANC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英文缩写,和狼疮都是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进展快、复发率高、中老年人多见。
20.多囊肾等等遗传肾病
多囊肾、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法布里病(fabry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基因遗传病,会损害肾功能,而且因为药物匮乏、或是费用昂贵,进展风险大。
最后要强调的是:以上病种只是统计了平均风险,具体到每个患者,会有一些个体差异。比如同样是IgA肾病,1级和5级的预后差距很大,其他病种的分级、分型也都有显著差异。
所以除了病种之外,还需要结合病理分级、化验指标、年龄,尤其是用药后的反应好不好,才能更准确地评估肾脏结局。
肾友们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

天天说肾
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丈夫、儿子,无论您是同行还是患者朋友,我都愿意与您一道分享我的所思所得,与您共享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