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最后一天,突然有些话​想说

文摘   2024-12-31 20:50   河北  

本来今天该讲《中医去伪存真之四》的,2024年的最后一天,突然有些想说的。催更的朋友们辛苦等一等,明天继续。今天先讲讲自己这一年做科普的所思所感。

两年前,我有一种预感。尽管我当时的订阅用户蒸蒸日上,但我知道,用户们变成了「微信用户」,不再是「天天说肾用户」。因为微信改版后,公众号列表被放到了4层菜单之下,极难找到。别说别人,我都很难找到自己的号。

我的粉丝猛涨,但他们找不到我,他们能看到什么取决于腾讯给他们推荐什么。

当时有感而发:

果不其然,今年夏天出现了“事故”,一瞬间与大部分读者们失联了。一看后台,好家伙:

这下是真找不到我了。

按说在这样的阅读人数之下,我也不用发什么年终感想了,反正也没啥人看。

只是回过头来想想,我写文章一定是给别人看的吗?当然有人看更好,但没人看时,我也一直用手中的笔,与自己对话,剖析自己的医术与灵魂。

没错,是“笔”。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无纸化办公,但我写科普时,还是经常用纸笔写。。。有空了就把它们打到电脑编辑区。

为啥非要用纸笔呢?我也弄不明白自己,只感觉握住笔时,就像握住了爱人的手,全身有种悸动,有表达感。

至于事故原因,可能是像其他许多作者一样:“骄傲”了。

人啊,一旦被人关注过多,往往就会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别人、对行业、对国家指指点点。甭管是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就想要「长臂管辖」。

我看许多作者,红了之后,就不止讲自己专业内的事了,开始当“全国警察”、“世界警察”。都不用说你当的好不好,就说越界这件事,本身就是刀尖行走。于是许多作者,公众号时封时停,我都找不到他们了。

其实仔细想想:别人真有那么不堪吗?非要你去当“警察

我看了看自己以前写过的那些批评文章,换位思考:如果我和别的医生、患者互换身份,我能否比他们做得更好?

我发现有时候,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以为自己拿了正高职称、十万用户本事很大,但仔细想一想,以唯物主义来讲,很多成果都是来源于环境的进程,人就普通一人。

就像一些罕见病读者给我建议:写写我的病吧。

该写吗?确实该写,有时我也想:一些罕见病,不写可惜了。但实在是俗事缠身,分身乏术,还都是些无法推掉的工作,群发文章只能优先覆盖常见病,罕见病只能在微信里单独聊。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不体谅别人的难处、我自己都没法比别人做得更好,那么我就图一时口快,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一股「爹味」地指指点点,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缺乏道德的行为?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所以新的一年,我也该收一收自己的「长臂管辖」。当然,分内的、实际可操作的建议,我还是会提。

年终岁尾,很多工作还要忙,不写那么多了,感谢您陪我唠叨一番。

山高路远,来日方长;

诸君保重,明年安康!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咨询:

天天说肾
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丈夫、儿子,无论您是同行还是患者朋友,我都愿意与您一道分享我的所思所得,与您共享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