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中医达到巅峰(中医去伪存真之二)

文摘   2024-12-28 12:01   河北  

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之前,医学一片空白,无法解释疾病当时最流行的解释,认为疾病、死亡是鬼神作祟,人们生病了主要是求鬼神。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打破了鬼神观念:「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历史首次将疾病从鬼神中剥离了出来。

然后《素问·至真要大论》开讲病根:「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认为疾病,是自然环境引起的,对人们完成了一次认知革命。

然而,受于时代局限性,黄帝内经对疾病的诊断很粗糙,诊断方法也被旧时代扯了后腿。

黄帝内经的世界观极为广阔,它放眼于日月运转、阴阳五行:以时辰、日、候(5日)、节气、月、季、年、甲子(60年)等等不同周期的规律,以及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变化,来探讨养生、防病的方法。

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书」,用节气来防病当然是有贡献的。

但是,如果用节气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治?后世医学家纷纷摇头:一个人在立春生了病、另一人也在立春生了病,这俩人生的就得是同一种病、用同一种药?其中的五行学说,也被张仲景等实力派医学名家抛弃。

黄帝内经并非包治百病,而是「包养百病」、包防百病」。

一旦未病变成已病,需要临床手段,黄帝内经就不适用了。

既然真正的中医临床诊治体系,并非由黄帝内经建立,那是谁建立的呢?

是张仲景。

虽然华佗的医术很高明,但他被曹操害死后,著作也被烧了,可惜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华佗,留下的只有传说。

而华佗往西南方向二百公里,就能看到同时代的另一位神医:张仲景。他的《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2部分伤寒论是讲外感病,金匮要略是讲内科的疑难杂症,保存得相当完善,成为了中医史上的一座高峰。

你看张仲景写书,摆脱了黄帝内经那样的「宏大叙事」,而是精准切中每一种疾病的证型要害、主要治法。

他的《伤寒论》全书没有一句废话,字字珠玑。可重复性、一致性很高。对于慢性肾脏病,治疗缓解率丝毫不输现代西医体系。学中医者,建议一字不落全书背诵。

也正是因此,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但是,为什么如今三甲医院的主任、教授们,依然会出现“诊治一致性差”的现象?

本文是系列第二篇,我会在《中医去伪存真之三》继续写。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

天天说肾
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丈夫、儿子,无论您是同行还是患者朋友,我都愿意与您一道分享我的所思所得,与您共享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