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旨在深入探讨TAFs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患者的预后。隆德大学Mattias Belting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患者肿瘤样本、体外实验和体内模型,试图揭示TAFs形成的具体机制,并探索靶向这些细胞的潜在治疗方法。
研究团队首先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活检样本中鉴定出了一种CD68+脂滴阳性(LD+)的巨噬细胞亚群,即TAFs。与健康脑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相比,胶质母细胞瘤中TAFs的数量显著增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AFs表现出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吞噬作用的特性,这与患者预后较差有关。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细胞释放的胞外囊泡(EVs)在缺氧条件下能够被巨噬细胞大量摄取,从而诱导TAFs的形成。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巨噬细胞内的脂滴积累,还改变了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其更倾向于促进肿瘤生长和支持血管生成。
为了验证靶向TAFs的可行性,研究团队测试了干扰脂滴形成的关键酶,如二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DGAT)和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L)。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抑制剂能够有效破坏TAFs的功能,减少脂滴积累,并减弱其促肿瘤作用。这为开发新的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研究首次系统地解析了TAFs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并提出了通过靶向脂滴形成来干预TAFs功能的新策略。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胶质母细胞瘤微环境的理解,也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验证这些药物在临床前模型中的效果,以期早日应用于临床实践,改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dk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