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品牌供给立潮头,再造线下新零售

财富   财经   2025-01-12 14:46   北京  

姜娅  杨清朴  单竹岭

2024年以来,即时零售行业的发展进入全新窗口期。一方面,叮咚买菜的扭亏验证了“纯仓”模式的盈利可行性,另一方面,山姆会员店作为即时零售标兵,其店仓协同打法或将推动线下零售的新一轮变革。通过分析两者的禀赋及打法,我们认为长期视角下供应链能力将是渠道商家的核心竞争力,上游品牌商有望凭借强供应链能力入局前置仓,并有望通过仓店协同重塑线下零售格局。


规模一览:行业热度高涨,2030年规模有望超2万亿元。


2024 年以来,随着生鲜前置仓玩家盈利回暖、供给侧在闪电仓模式的带动下发生深刻变革,行业有望在中长期维持双位数增速,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3 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 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2030年行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对应期间CAGR超17%。



纯仓打法:生鲜仓UE回暖,其他品类仍在探索,差异化为核心驱动力。


此前市场对于前置仓模式的忧虑在于客单价、订单密度、规模化拓展的“不可能三角”,但随着品牌自有化、向上延伸供应链等举措助推毛利率增长,高低线城市消费心智形成推动订单密度提升,生鲜前置仓由此实现破局。非生鲜前置仓方面,由于供给端快速扩充,或将淘汰一批低效率玩家,现存玩家破局的关键点在于实现与线下零售货盘、其他闪电仓货盘的差异化,从而推动毛利率或订单量的提升。我们认为垂类化(专业化)、品牌化将是前置仓赛道未来的新趋势。



仓店一体:山姆模式核心在于供应链,上游品牌商有望入场。


我们认为在诸多影响前置仓效率的因素中,渠道的供应链能力是核心因素,覆盖的品类购频,渠道在线下开设的门店数量是重要影响因素。山姆会员店强供应链、少线下门店、高频品类的特点与即时零售高度契合,故2023年实现近50%的线上销售额占比。通过对不同渠道的禀赋分析,我们认为食品、宽产品线日用品的品牌商同样具备上述优势,而品牌商的入局有望将行业规模推向新高度。我们预测2027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万亿元,其中非生鲜食品/个护产品两品类的上游品牌商有望成为新质供给,两品类2027年规模有望分别达3,500亿元/1,700亿元。



渠道演绎:不止“即时”满足,更是“零售”变革。


2024美团即时零售大会宣布了屈臣氏等品牌加盟闪电仓,我们认为这除了标志着闪电仓在品牌供给上的丰富,拓展模式规模上限,更有望从多维度提升线下零售的效率并带来渠道变革。从零售渠道格局演变的角度看,我们预计2027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的1.25万亿元将主要来自于对线下零售的升级替代,即时零售在线下商品零售的渗透率达到3.8%,其中前置仓在即时零售大盘的占比有望提升至约40%。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前置仓模式有望重塑线下零售的仓店关系,或将形成“门店提供商品展示和面对面服务,前置仓提供近场复购履约”的新生态。



风险因素:


消费需求修复不及预期,即时零售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预期,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恶化超出预期,部分即时零售参与者现金流断裂风险,互联网平台监管再度趋严风险,即时零售行业舆情风险,新前置仓起量速度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策略。


即时零售行业是兼具高确定性及高增速的稀缺赛道,且存在消费升级属性,有望充分受益于消费情绪修复。综合梳理、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商家赛道;2)平台赛道;3)物流服务商赛道。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2日发布的《新零售行业即时零售专题研究之三—品牌供给立潮头,再造线下新零售》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