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献-双腔微导管选择右侧膈下动脉

2025-01-03 17:51   安徽  
双腔微导管 (DLM) 是一种具有 2 个管腔的专用微导管,可以控制 2 种不同的导丝。DLM 已用于复杂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如慢性完全闭塞的冠脉和急性成角分叉的通路 [6]。尽管我们怀疑 DLM 对冠状动脉以外的动脉有用,但据我们所知,没有研究报告它在腹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作用。Crusade 导管(Crusade Type R;Kaneka, Osaka, Japan)是日本流行的 DLM,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 1.Crusade 微导管。导管有两个管腔:一个线管腔 (OTW) 和一个快速交换管腔 (RX)。OTW 远端端口位于两个不透射线的标记之间。远端和近端干的直径为 2.9-F 和 3.2-F。


HCC 由右侧 IPA 提供,起源于左胃动脉的近端部分。根据 TACE 之前的 CT 图像,右侧 IPA 似乎难以选择,因为左侧胃动脉和右侧 IPA 起点之间的距离非常短,而右侧 IPA 的分叉角陡峭(图 2)。
图 2.右膈下动脉 (IPA) 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图像。(A) 斜轴 CT 图像显示源自左胃动脉近端部分(箭头)的右侧 IPA(箭头)。还可以观察到腹腔动脉(弯曲箭头)。(B) 来自 CT 的 3D 图像显示源自左胃动脉近端的右侧 IPA(红色)。

一根 0.014 英寸的微导丝和一根 1.7-F 的微导管很容易从左胃动脉脱垂到腹腔动脉,无法选择右侧 IPA。还使用了其他微导管,但未能成功选择合适的 IPA。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使用了可操纵的微导管(Leonis Mova;Sumitomo Bakelite, Tokyo, Japan)具有 2.4-F 的远端尖端和弯曲的尖端微导管,使用热风枪形成这样的形状。然后我们决定使用 Crusade 导管。

导向鞘被牧羊人钩式导向鞘 (Parent Plus30) 取代。将腹腔干与护套接合后,将 1.7-F 微导管和 0.014 英寸导丝推进到左胃动脉中。取出微导管,将 Crusade 导管沿导丝通过快速交换管腔推进到左胃动脉中。然后,将另一根 0.014 英寸、300 厘米长的导丝穿过 Crusade 导管的线外 (OTW) 管腔,以选择合适的 IPA。调整 Crusade 导管的位置,使 OTW 管腔的远端端口接近右侧 IPA 的起点。

由于 Crusade 导管,300 cm 长的导丝在左胃动脉的近端稳定,并且可以操纵导丝,从而成功选择右侧 IPA(图 3)。移除 Crusade 导管后,将 1.7-F 微导管通过 300 厘米长的导丝推进到右侧 IPA 中。
图 3.选择右侧膈下动脉 (IPA)。(A) 腹腔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右侧 IPA 起源于左胃动脉的近端部分。(B) 选择正确 IPA 时的透视图像。第一根导丝(黑色箭头)推进到左胃动脉。两条导丝(白色和黑色箭头)推进到左胃动脉和右侧 IPA。观察到 Crusade 导管的两个不透射线标志物(箭头)。(C) 程序示意图。首先,将导丝(蓝色)推进到左胃动脉中。随后,Crusade 导管(红色)在第一根导线上穿过快速交换管腔。调整导管的位置,以便从线腔推进的第二根导丝可以进入右侧 IPA。最后,第二根导丝(绿色)推进到正确的 IPA 中。观察导管的两个不透射线标记物(银色)。CA,腹腔动脉,LGA,左胃动脉



肾上腺动脉(IPA 的一个分支)的血管造影显示位于肝脏第 7 段的 HCC 增强(
图 4)。从肾上腺动脉注射表柔比星-碘油乳剂,然后注射明胶海绵颗粒。TACE 后 CT 显示病灶上有致密的脂质沉积患者出院,无并发症。

图 4.肾上腺动脉(右膈下动脉的一个分支)的血管造影显示肝细胞癌增强(箭头)。
讨论:
选择IPA的技术多种多样:在血管造影导管中形成一个大的侧孔或裂缝、回转技术、通过蒸汽加热塑造微导管、将微导丝预先塑造成牧羊人的钩状以及球囊阻断技术[5,7,8].这些技术旨在用于 IPA 直接来自腹腔躯干的情况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右侧 IPA 起源于左胃动脉的近端部分,并且报道的技术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几个解剖学特征使得选择正确的 IPA 变得困难:左胃动脉和右 IPA 的起点之间的距离非常短,右侧 IPA 的陡峭分叉角。由于距离很短,左胃动脉的导丝推进不稳定,容易脱垂到腹腔干中。

我们认为解决方案是稳定左胃动脉中的导丝并使其能够操作。放置在左胃动脉中的 DLM 支撑导丝并导致
右侧 IPA 成功插管

我们相信,当由于导丝位置不稳定而难以选择目标动脉时,DLM 在选择腹部的其他分支方面也很有效。

Crusade 导管的一个缺点是近端干的直径为 3.2-F,无法通过诊断导管推进。

因此,Crusade 导管需要引导导管或护套。此外,将导丝从 OTW 管腔推进到目标血管后,必须用传统的微导管代替 DLM,这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交换程序可以使用诱捕球囊、延长导丝和 300 厘米长的导丝进行。

点评:实际是,另外一种侧孔技术+导丝牵张技术的组合。




     作者简介:

    谢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

中国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联盟理事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神经介入健康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与粒子植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联盟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外周血管介入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理事兼介入学组副组长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影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蚌埠市介入学会第一届秘书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两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主持和参与多项院内课题;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申请发明和实用专利各一项;参编人卫版《肿瘤消融治疗规范化培训教材》一部。


    主要从事肿瘤的介入治疗;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工作



擅长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綜合介入诊疗;包括: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实体肿瘤的微波射频等消融术;碘125粒子植入术等;


非血管管腔的成型术;输液港植入术;各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脑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谢波介入
血管,肿瘤介入文献,经验,技术分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联盟委员安徽肿瘤消融与粒子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綜合介入诊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等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