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进修手册NO.2-介入医学历史

2025-01-04 17:50   安徽  

介入放射学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肿瘤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出血急诊介入等等,内容繁多,让初学者或者进修介入人员无从下手,甚感迷茫。我自己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十几年,在蚌埠医科大学从事《介入放射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实习同学和进修医生,于是想把自己工作的一些经验和技巧,以实用和可操作性为主要原则,将介入内容精简,突出实用和术着手术操作经验,将文献和书本内容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体会,汇成文字,逐期分享,希望给从事介入工作的人员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第二课 介入放射学的诞生、发展和未来      
我非常喜欢看医学史,早期的医学史简直是恐怖史和我们现在的医学简直是天壤之别,比如放血疗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放血疗法死亡的,再比如过去欧洲截肢术,就是看谁的刀快,在麻醉、无菌术、抗生素发明之前,人一旦生病,就看老天了!
早期的西方外科医生就是理发师,和中国的理发祖师爷是关羽差不多吧,可能因为都拿着刀相比西方的暴力医学史,中国的医学史就相对温和了很多,也因此解剖学发展的就相对缓慢。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天才达芬奇通过死刑犯、甚至盗买盗墓者挖掘的尸体解剖来研究人体结构,通过绘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美的图片。
回归正题,介入医学的发展史从1976年正式确定“介入放射学”开始,只有短段的几十年,因此大众了解甚少,甚至很多医生也不是很了解,但是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特别是神经介入,因为器械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神经介入的发展,内外科都向介入汇合,所以介入科有可能消亡,但是介入不会消亡,它只会和各个学科结合继续发展壮大。了解历史,能让我们更通透。其实很多想法过去早就有人尝试过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下面把介入放射学发展中的里程碑作用的人物和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如下:
                          Alexander Margulis
    名字确立:“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是由亚历山大 .马古利斯(Alexander Margulis)在1967年3月的《美国放射学杂志》(AJ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的中提出的.(Margulis AR: 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a new subspecialty. AJR, 1967,99:761-762.
Sidney Wallace
   被学界广泛认同是1976年Wallace在Cancer杂志上系统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Wallace关于学科命名论文如下:Wallace S: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ancer 1976,37:517-53)
   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197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下面把一些关键人物和技术发展简单列举如下:

    介入放射学的开端,从Dotter说起,称为“介入放射学之父”,名字像是“逗号”,是个牛逼人物,有很多创意都来自于他,比如球囊导管、支架、取栓器械、活检针、安全导丝的研制、溶栓导管等等,虽然他很多器械发明都不是很完美,但是开创了介入的先河。最早的血管成形术由其开始,但是他使用的不是现在的球囊,而是导管,同轴导管,由细到粗逐渐扩张,所以不是很完善。据说Dotter和Bill Cook 在一次酒会上相逢,两人相聊甚欢,合作研发我们现在用的Cook产品就是来自于此。Dotter热爱生活,精力旺盛,热爱爬山、电影、音乐、观鸟、骑行。
                                        
  导管发明者:
1.冠脉导管发明者:贾斯汀
他开发了现在被称为“Judkins 导管”的预成型导管,这种导管“今天仍然相对没有变化”。这些导管构成了用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 Judkins 经皮经股动脉技术的基础。当然,Judkins 博士还于 1976 年与医学博士 F. Mason Sones 共同创立了 SCAI,当时称为心脏血管造影学会。
2. Josef  Rösch 捷克人
也是牛逼人物;熟知的TIPS手术穿刺套件;RH导管、 RLG导管、RS导管(the Rösch hepatic (RH) catheter (Cook Medical), the Rösch splenic (RS) catheter (a mirror image of the Rösch hepatic catheter, A&A MD)都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我们现在经皮脾门静脉造影还担心出血风险,人家早就开始做了,做了500例后还写了有一本书《经皮脾门静脉造影术》。
除此之外,他还最早开展了药物灌注术和栓塞术,用血凝块栓塞,用解痉药物提高阳性率,都是他的贡献。也是最早用IBCA胶栓塞,是肠道出血的介入先行者,输卵管再通术也是他的贡献以及消化道的Z型支架技术。牛逼!

    球囊导管的发明者: Andreas Grüntzig德国人
他改进了球囊的材料,弃用乳胶,而采用聚氯乙烯在自家的厨房里制作了第一个现代化的球囊导管。并成功用于临床治疗冠脉狭窄。可惜的是46岁因飞机失事离世。

    Andreas Grüntzig (1939–1985)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造影诊断和治疗由Stanley Baum和Moreye Nusbaum首创。
    忘了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自己把导尿管插进自己心脏的福斯曼,一个是发明了穿刺技术的塞丁格

1929年,年仅25岁的德国医生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1904年8月29日—1979年6月1日),用自身进行实验借助镜子从X光机观察导管的插入,并最终沿静脉成功的将导管推进到自己的右心房,拍下了一张足以震惊世界的“心脏导管影像”!但是不幸的是被医院开除了,因为他的疯狂行为!

 1953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医师首创了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

    弹簧圈是谁发明的?

切萨雷·詹特乌尔科Cesare Gianturco

意大利人,1995年去世。他也发明了球囊导管,但是因为第一例患者扩张后死亡,没有推动他继续研究下去。发明了淋巴管造影的注射器,用金属块的重力压迫注射器持续推动造影剂。设计了肝素的用药方案。用棉卷与羊毛卷栓塞动脉,最终研制了带羊毛的金属弹簧圈栓塞物。还研究了鸟巢式滤器和Z型支架。也很牛逼啊!


    下面一位是前面提过的一个人,Sidney Wallace,美国人,就是阐述介入放射学的那个人。他第一次进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之前有人只做了造影术。也是将介入技术用来治疗肿瘤的创新者,最早用于巨细胞骨肿瘤。1970年第一次用栓塞术治疗肝细胞肿瘤。他不仅是医学家,也是演说家和热爱雕刻、绘画和音乐等活动,并担任犹太教堂的牧师。

Sidney Wallace


Constantin Cope康斯坦丁.柯柏

还有一位人物是Constantin Cope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 (HUP) 放射科长期任教,2016 年 11 月安详去世。长的有点像斯皮尔伯格。


在介入放射学的教科书里有介绍一种穿刺技术就是Cope穿刺法,他发明了微穿刺系统,胃壁固定装置(像我们小时候用竹签子钓甲鱼的装置,进入是横的,一拉就变横的),cope导管固定法(就是猪尾巴固定法---Cope锁定环)以及可控导管系统,就是超选择性造影的导管;也是非血管性介入的鼻祖

Cope 是第一个成功进入并干预淋巴系统的人,开创了称为胸导管栓塞术的微创手术。在因淋巴瘘导致的小儿塑性支气管炎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我们现在用的现代化活检针,也是他发明的,也是牛逼人物。

Cook Medical 现在是一家大型国际医疗器械和供应公司,生产数千种产品,与 Cope 的历史深深交织在一起。Cope 在 1970 年代的一次专业会议上遇到了 William Cook,当时 Cook 和他的妻子在他们的车库里经营着一家小型制造公司。两人讨论了关于新导管和其他设备的许多想法。他们富有成效的友谊产生了数十种产品,包括从胃肠病学到神经病学领域的整个产品线。


其他一些技术,如门静脉穿刺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由瑞典的Lunderquist和Vang于1974年提出。

介入基本技术主要由球囊扩张,支架成型,栓塞灌注术等等,主要人物均在上述中。
人类的历史其实主要由一些天才创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享受着天才的发明和创造。一些天才就像是上帝失误之下忘了关闭某些特殊功能的按钮,让他们开启了天眼和上帝视角,为人类窥探天机,创造了人类的现代文明!就像牛顿、爱因斯坦、图灵、特斯拉、尼采……

介入起源于美国,因美国医学界的排斥,而兴起发展于欧洲,最后又重回美国,传播至世界。



有兴趣者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

    谢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

中国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联盟理事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神经介入健康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与粒子植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联盟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外周血管介入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理事兼介入学组副组长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影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蚌埠市介入学会第一届秘书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两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主持和参与多项院内课题;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申请发明和实用专利各一项;参编人卫版《肿瘤消融治疗规范化培训教材》一部。


    主要从事肿瘤的介入治疗;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工作



擅长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綜合介入诊疗;包括: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实体肿瘤的微波射频等消融术;碘125粒子植入术等;


非血管管腔的成型术;输液港植入术;各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脑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谢波介入
血管,肿瘤介入文献,经验,技术分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联盟委员安徽肿瘤消融与粒子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綜合介入诊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等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