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肚子疼--不要忽略了这个病!很危险!可能导致肠坏死!

2025-01-08 08:11   安徽  

周一门诊有个49岁男性来复查。什么情况呢?
2个月前,突发肚子疼痛,大汗淋漓,急诊至我院就诊,肠胃炎?阑尾炎?胃溃疡?胰腺炎?

进一步检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这是啥病?没听过!
就是向肠子供血的非常重要的一支血管,从开口处像削甘蔗皮似的从中间撕开了,血液从夹层里面灌进去了,把血管撕成一个口袋状!!



有什么影响呢?
血管夹层,这个口袋就形成动脉瘤,这个动脉瘤增大了,有可能破裂出血,动脉出血极为凶猛,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你说危险不?
夹层之后,正常的血管壁上的供应肠道的分支血管开口,被破坏了,造成肠道缺血,可能出现肠子坏死,一旦肠坏死,可能出现细菌性腹膜炎,严重的也可能有生命危险!!!

怎么治疗?往下 看
肠系膜上动脉正常的解剖图,就是最长的那支血管
CT增强可以看到夹层,就像夹心饼干似得,中间撕开了
夹层是分型的哦,有好几种不同的分型方法,基本就是根据破口位置和血栓、狭窄来分类。分类的目的应该是指导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才有意义。
我们先看看专家共识:看起来似乎很危险,要立即采取手术或者介入治疗,实际上要根据情况具体情况和分型来采取相对应的治疗策略,而不是上来就介入治疗,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取的良好预后!

现有分型没有纳入肠缺血症状评估,没有纳入IMA等侧支代偿的评估。

多数患者保守治疗后肠缺血症状缓解,不需要积极手术,推荐长期抗栓药物治疗。

SCI评分>7分者,更倾向于接受手术治疗。

(·1.缺血症状:Symptom2.血流腔受压程度:Compression·3.影像分型:lmaging)

目前尚无合适植入SMA的支架,应严格把握支架植入适应证。



10.临床结果

根据文献,大多数ISMAD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结局,无论是否有症状。在平均26.5个月的随访中,51篇文章和721例患者的ISMAD相关死亡率仅为0.69%。

于SMA特点为根部固定,远端活动性大,分支多,近远端直径差大,需要根据各个病例衡量选择合适支架。全程覆盖支架虽能较好地支撑血管,但可能增加血栓风险;而单纯覆盖撕裂口则可能无法有效处理远端真腔。裸支架与覆膜支架也各有利弊,前者对分支无影响但无法有效封堵内膜撕裂口,后者可有效封闭内膜撕裂口,但也可能覆盖分支血管。目前更多应用自膨式支架,以前可能更多会用到球扩式支架,自膨式支架支撑力好,但定位欠佳,而球扩式支架较短,单个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病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山一院经验》


这个夹层形成,除了肠系膜,其他部位也可以形成,比如颈动脉分叉的地方,都是血流冲击,内皮薄弱形成的,咱们把颈动脉翻转一下是不是和肠系膜上动脉差不多?血流是一样的!
颈动脉翻转一下看看

再回到这个患者,下面这幅图是患者刚刚检查的片子,夹层比较稳定,患者症状缓解了,直径不到1cm,综合考虑,建议患者进一步观察随访即可!!
最后总结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不要过度治疗,也不要放过高危险病人:


应证:(1)Ⅱa型,且假腔直径>2 cm,此时假腔破裂风险较大,应首选腔内治疗;(2)内科保守治疗失败,且无肠坏死的患者,应采取腔内补救治疗;(3)SMA破裂者,尤其是SMA局限性破裂者和紧急情况下需抢救生命者,可以尝试覆膜支架封闭破裂口或栓塞治疗(栓塞SMA主干容易导致急性肠缺血,甚至肠坏死,而单纯栓塞假性动脉瘤失败率较高,所以不推荐常规使用栓塞治疗)。

腔内治疗包括支架、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栓塞。研究报道约有20%的患者需要进行腔内治疗,但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腔内治疗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

以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适应证:(1)Ⅰ型,假腔内压力小、破裂风险低,应首选内科保守治疗;(2)Ⅱa 型,且假腔直径≤2 cm,此时假腔破裂风险较小,可首选内科保守治疗;(3)Ⅱb型,假腔内血栓通常会逐渐机化吸收,狭窄的真腔逐渐重塑,应首选内科保守治疗;(4)Ⅲ型,可首选内科保守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包括:单纯观察、禁食、胃肠减压、止痛、控制血压、通便等治疗。

对于腹痛的患者,应考虑肠缺血的可能,应给予禁食,禁食时间应根据患者的腹痛情况决定,待腹痛好转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直至腹痛消失后恢复正常饮食;

于单纯表现餐后腹部不适或腹痛的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少量多餐)和饮食结构(食用易消化食物),通常情况下腹部症状会逐渐好转并消失。

对于腹胀明显者,可予胃肠减压,改善症状。对于中‑重度的腹痛患者,应适当止痛,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但需要规避强效镇痛对病情的掩盖。

理想的血压是控制在120/8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以预防夹层撕裂和假腔破裂。

对于严重腹痛,且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者,应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

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为了预防真腔内继发血栓形成

一篇Meta分析(纳入35篇文献,包含727例患者)证实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均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该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并且大部分使用了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因此,证据等级较低。此外,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不利于假腔内血栓形成,从而干扰了SMA 的重塑。因此,对于假腔内无血栓形成或真腔无严重狭窄者,常规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或许并不能使患者获益;而对于真腔严重狭窄者,推荐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真腔内继发性血栓形成

约80%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有效,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内科保守治疗失败是指在内科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加重,或影像学表现进展(如夹层持续向远端撕裂或假腔持续增大等),甚至出现肠坏死或SMA破裂。内科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需要积极干预。

...........................................................................

谢  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

中国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联盟理事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神经介入健康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与粒子植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联盟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外周血管介入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理事兼介入学组副组长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影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蚌埠市介入学会第一届秘书

............................................................................

主要从事肿瘤的介入治疗;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工作。

擅长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綜合介入诊疗;包括: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实体肿瘤的微波射频等消融术;碘125粒子植入术等;非血管管腔的成型术;输液港植入术;各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脑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谢波介入
血管,肿瘤介入文献,经验,技术分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联盟委员安徽肿瘤消融与粒子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綜合介入诊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等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