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710|是人不是神

文摘   2024-12-06 07:22   北京  


在小视频里看到一些关于教员其实很错误的描述。
说,你知道教员为什么从来不内耗吗?然后因为一二三四。
这就把他描述成了一个神,是神,就很难为我们普通人学习,学习什么呢?学天神下凡?坚持不下来的。
我们的轩C总是有个观念,就是要造神,说一个人好,好到天上去,一点瑕疵兜没有,有了,就塌房了,崩了,就不再提了。
你是奥运冠军,不管是体操还是击剑,一辈子你吃土也要保持这个本色,丝毫不顾及你的生活过得好不好。
宏大叙事与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很容易忽视了作为一个个体的想法、真实感受。
所以才有了教员从来不内耗的神化。
教员怎么可能不内耗?他生气、愤怒、痛心、内耗的适用场景,要比我们每个人多得多。
他参加革命的早期,曾经历了无数次磨难,土地革命时期四落四起,最严重的时候一度被开除党籍,这对他本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是,正是因为这八年的苦难经历,才铸就了他之后的辉煌之路。他对于苦难挫折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1927年秋收起义后,教员同志拉起800多人的队伍,共产国际指示他们去进攻长沙。当时长沙有敌人重兵防守,等于去送死,教员同志临时改变策略,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蓬勃发展。历史证明,这个做法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但当时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国情,教员同志的做法引起很大非议。1930年,教员同志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现在看这个论断正确无比,但在当时的教条主义者看来,这是典型“狭隘的经验论”、“游击主义”、“忽视阵地战”、“理论基础薄弱”。
博古批评教员同志“游击战不适用”,“批准”到后方养病。1933年,博古路过福建长汀,有人提议去看望在那养病的教员,博古说:“小毛,有什么好看的!”

当时博古26岁,教员40岁,他居然称呼“小毛”。
教员同志很生气。
三十多年后,他在会见外国记者团时仍气愤地说:“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了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嘞。那个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就是吃饭、睡觉。”
生气归生气,教员同志没有躺平。吃饭睡觉之外,教员同志还在读书。
还有他在红楼当图书管理员的时候,因为口音人家听不懂,又没名,跟人说话都没人理,从他写的东西中,就能看出低落。
但是,他最终没有气馁,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比内耗、生气更重要的事要做,要锻炼身体,要看书学习,要成长,然后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
而不是说他一开始就开着上帝视角,凡事不走心。
一个人,之所以他做了凡人不能做的事,才最终进化成了神,而不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是神,什么都对,从来不会犯错。
可贵,就可贵在这里。
我想,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你能多大程度抑制内耗,取决于你看得有多远,信念有多强,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才终能得道。
而团结和凝聚,是从真实关爱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感受开始的,你要想有人格魅力,首先要自己让利,革自己的命,大家才会跟着你走。
而所有这些,都需要自己做大量的内心建设,要自己说服自己,实现一次次自我进化。
而那时,你会发现,自己与过去,早就不是一个人,早已涅槃重生。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