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741|做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

文摘   2025-01-16 07:31   北京  

郑先小朋友

怎么?
做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不对吗?
我是早上起来突然想到这句话的,因为醒的早,把床收拾利落了就来写写东西,外面的天还都是黑的,感觉就像个小和尚。
可是,难道不应该撞吗?如果这就是和尚的本职工作,或者说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能做到这样,日日如此,那其实也超过了绝大多数人了。
昨天收到了微信官方带来的这一年其中两个号的大数据。

想写的时候就写,不想写的时候就不写了,但平均看下来,写作的时间频次还基本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今年大号散文写了256篇,小号时政写了240篇,大概500篇文章。
过去总是看人统计一年写多少字,好像写得多就表示厉害,但个人觉得,字数多少意义不大,因为好的文字诗句,应该越凝练才越好,能一句话写明白的,绝不写两句。

散文看的人肯定不如时政多,这也是为什么我有意把它切成两个号的原因,但是,其实这世界就是如此,理性与感性,就像两条腿走路,一个都不能少。
在风雨中扰乱的心情,总要有个地方心安地存放,这个世界不缺新闻不缺喧嚣,反倒是很缺心灵的庇护所。

我看现在统计一个人有没有影响力,各种G方评比奖项的标准,平台的统计,主要看就是所谓“粉丝数量”和“流量”,个人觉得其实极为功利,与过去GDP论成败思维如出一辙。
但其实,它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否则,就很容易跑偏,就连我比较喜欢看的玉渊潭天,也需要完成流量绩效考核KPI,但那些不加思考一个劲儿转国外新闻天天10万+的M媒,就一定是发挥好的作用吗?
如果说要流量,其实就没有必要写文字,去做短视频,数据会比这个高至少一倍。
毕竟,短视频才是未来。只是我到现在,依然不那么钟意这种“未来”,就像我一直叫大家读者,而不愿意粗鄙的归类于“粉丝”一样,我希望你们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不然,“粉丝”与“韭菜”不都是一回事吗?都是为了从别人掏出钱。
其它,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统计,也挺有意思。

只是最后这一句话,虽然是平台的鼓励,但是,我不用鼓励,也不用坚持。
我是个很懒散随意的人,不喜欢坚持,也不喜欢努力,喜欢很轻松的去做一些事情。
因为这世间任何事,但凡用力过猛,一定会有反噬。
而只有怀揣那种撞钟的快感,听着钟声惊醒山林鸟雀,在山谷回荡,被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画面感所打动,才会心生欢喜,不觉劳苦。
毕竟,热爱可抵万难。

医生读者群里有位援助摩洛哥的上海女医生,很活泼很有意思的一个人,是群里的开心果。
可有一天,她在群里求助,感觉自己快死了。
大家着急坏了,各类医生前后折腾好几天想办法出主意。

好在经过一两周的折腾,才终于好过来,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
这事过去后,我撺掇她也开个公众号,她这么热爱生活,又很专业敬业,喜欢写东西,把这些难得的域外经历记下来,多有意义。
大家根本不知道我们中国的援外医疗队都是为国际和平做了多少贡献,这都是靠这些医护拿命去拼。
为什么国外很多人喜欢中国,对中国感激,大家都是人,虽然中国不太擅长讲好故事,但将心比心,终究还是得人心的。
她也真去弄了一个,目前更新到第二篇了,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外面的真实世界,从我们普通人眼里看是什么样的。
大家放心,牧之野的平台上,是不会做任何营利性和功利的事情,十年如此,我想此生大概也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和最必要的东西,阳光、空气,恰恰都是免费的,而相较其它商品,水也是很低很低价格的。

我们总说过好当下,过好每一天,那怎么算过好呢?
躺着、纯享受和耗散,不叫过好每一天。
过好每一天,是每天的事情还是要每天去做,锻炼、看书、认真工作、三餐四季,只有这种抓铁有痕,日复一日下来,才可能形成生命的质变。
用系统思维,去取代目标思维,在行动中等待质变,而不是在目标上追求质变,会更心安、幸福和充实,而所有的好结果,也都会随即来临。

很多读者总在问我为什么不变现。
因为变现是目标思维,但凡有这种想法,从一开始你的动作就是变形的,也很难持久的做下去。
而如果你是欢喜鼓舞去撞钟,那么每一个清晨,你大概都会带着充盈的能量醒来,这一天,也会过得幸福和主动。
不用变现,钱和名,都会来找,只能使劲躲,使劲推。每天号后面追着高价发广告的都在摇号,发一篇够我吃五年的钱。
所以,新的一年, 不要再给自己立flag了,就是问问自己,什么事情,是现在不做,五年后会后悔的;什么困境,是需要你去改变的,然后把它细化成每一天的目标,只管做就好。
而我,会一直高兴地陪着大家,走过你们人生的某一段旅程。
这也是我此生的荣幸。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力求实事求是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最新文章